A卷
江 苏 大 学 京 江 学 院 试 题
(2012-2013学年第1学期)
课程名称 统计学原理 开课学院 财经学院
学生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共4 页 第1 页 使用班级 J会计11 考试日期 2012.12 题 号 得 分 阅卷教师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总分 核查人签名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答案必须填在第4页答题纸上) 1.调查某市职工家庭的生活状况时,统计总体是( )。 A.该市全部职工家庭 B.该市每个职工家庭 C.该市全部职工 D.该市职工家庭户数 2.下列属于数量指标的是( )。 A.粮食总产量 B.粮食平均亩产量 C.人均粮食产量 D.人均粮食消费量 3.存在于所有调查组织方式中的误差是( )。 A.登记性误差 B.代表性误差 C.抽样误差 D.抽样极限误差 4.假设各标志值所对应的次数都缩小1/2,那么算术平均数( )。 A.缩小1/2 B.扩大2倍 C.不变 D.扩大1/2 5.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其产量年年增加5万吨,则该产品产量的环比增长速度( )。 A.年年下降 B.年年增长 C.年年保持不变 D.无法做结论 6.下列不属于相关关系的是( )。 A.企业成本与利润 B.居民收入与储蓄存款 C.某种商品的销售量与销售价格 D.某市自来水供应量与化妆品销售量 7.某企业计划规定本年产值比上年增长4%,实际增长6%,则该企业产值计划完成程度为( )。 A.150% B.101.9% C.66.7% D.无法计算
江 苏 大 学 试 题 第2页
8.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170,末组的组中值为( )。 A.260 B.215 C.230 D.185 9.某时间数列有30年的数据,采用5年移动平均法修匀,修匀后新的时间数列的项数为( )。 A.30项 B.28项 C.26项 D.25项 10.历年的物资库存额时间数列是( ) A.时期数列 B.时点数列 C.动态数列 D.相对数动态数列 11.如果时间数列的逐期增长量大致相等,则适宜配合( )。 A.直线模型 B.抛物线模型 C.曲线模型 D.指数曲线模型 12.用最小平方法配合直线趋势,如果y=a+bx中b为正值,则这条直线呈( )。 A.下降趋势 B.上升趋势 C.不升不降 D.无法确定 13.副食品类商品价格上涨10%,销售量增长20%,则副食品类商品销售总额增长( )。 A.30% B.32% C.2% D.10% 14.在数据集中趋势的测量中,不受极端值影响的测度是() 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 D.众数 15.同度量因素的时期必须固定在( )。 A.基期 B.报告期 C.同一时期 D.计划期 16.某企业2010年9~12月各月末的工人数为:9月30日1400人,10月31日1510人,11月30日1460人,12月30日1420人,则该企业第四季度的平均工人数为( )。 A.1448 B.1460 C.1463 D.1500 17.下列分组中属于按品质分组的是() A.学生按考试成绩分组 B.产品按等级分组 C.城市按GDP分组 D.家庭按年收入分组 18.一般来说,当居民收入减少时,居民储蓄存款也会相应减少,二者之间的关系是( ) A.负相关 B.正相关 C.零相关 D.曲线相关 19.某地区有100万人,共有80家医院。平均每家医院要服务12500人,这个指标是( )。 A.平均数 B.发展水平指标 C.总量指标 D.强度平均数 20.以1960年为基期,1993年为报告期,计算某现象的平均发展速度应开( )。 A.33次方 B.32次方 C.31次方 D.30次方 江 苏 大 学 试 题 第3页
二、计算题(每题15分,共60分) 1.某校甲、乙两班学生的统计学原理考试成绩分组情况如下: 按成绩分组(分) 60以下 60——70 70——80 80——90 90以上 合 计 甲 班 2 6 21 16 5 50 学生人数 乙 班 4 8 17 12 9 50 要求:(1)计算各班学生的平均成绩 (2)通过计算说明哪个班学生平均成绩的代表性强 2.某企业2006-2011年有关资料如下: 年份 年末职工人数 年产值 2006 824 — 2007 870 502 2008 895 517 2009 890 518 2010 905 533 2011 920 544 求该企业这些年的年平均人均产值。 3.调查了7个地区2010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和人均消费水平(元),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自变量,人均消费水平为因变量,计算得到: ∑x=85739,∑y=31609,∑x2=1904918867,∑xy=651007421,∑y2=224483461 要求:(1)计算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系数; (2)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并解释回归系数的实际意义。 4.某公司所属三个企业生产某产品,单位成本及产量资料情况如下表所示: 企业名称 甲 乙 丙 单位成本(元) 基期 报告期 35 25 24 24 22 20 基期 15 00 10 00 10 00 产量/件 报告期 15 00 12 00 5 00 计算总成本变动指数和总成本变动额,并分析各工厂成本水平变动和产量变动对成本总额变动的影响。 江 苏 大 学 试 题 第4页
答 题 纸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C 6 D 11 A 16 B 2 A 7 B 12 B 17 B 3 A 8 C 13 B 18 B 4 C 9 C 14 D 19 D 5 A 10 C 15 C 20 A 二、计算题(每题15分,共60分) 1、甲班平均成绩=78.2;乙班平均成绩=77.8 甲班标准差=9.47;甲班标准差=11.67 甲班标准差系数=12.11%;乙班标准差系数=15% 甲班代表性好 2、年平均人均产值=0.5898 3、r=99.8%;y=734.69+0.309x 当x每增加1个单位时,y增加0.309元。 4、总变动指数=77.46%;总变动差额=-22200 成本变动指数=82.67%;成本变动差额=-16000 产量变动指数=93.71%;产量变动差额=-6200 77.46%=82.67%*93.71%;-22200=-16000-620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江苏大学统计学试卷及答案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