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公共政策(6)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1-03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迪马吉奥、鲍威尔《组织分析的新制度主义》,(导言)

一、新制度主义对行为主义的批判

1、新制度主义对行为主义的“偏好”假设提出质疑。行为主义认为,个体的“真正”偏好必须通过表达才

能揭示出来。新制度主义则认为,“表达出来的偏好”与“真正”的偏好之间存有差异。 2、行为主义认为集体现象是个人行为的聚集,个人偏好经过有效利益聚集机制能带来最佳效果。新制度主义则认为,政治决策不是建立在个体偏好聚集的基础上,而是决策规则直接影响到政治后果,政治决策不能还原为个体偏好。

二、何谓制度

? 制度是由为社会行为提供稳定性和有意义的、认知的、规范的和管理的结构与行为组成的。 ——斯格特《组织理论:理性、自然和开放系统》,P124.

? (制度)是为人类发生相互关系所提供的框架。它们完全类似于一个竞争性的运动队中的游戏规则,

也就是说,它们由正规的成文规则和那些作为正规规则的基础与补充的典型非成文行为规则所组成,……正如这一类似所暗含的,规则和非正规的准则又是对犯规和惩罚的规定。因此,制度在发挥其功能中的一个实质性部分就是确定犯规和惩罚严厉性的成本。 ——道格拉斯·C·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p5.

? 制度既是一种具备非观察性的、绝对的和超理性指向的符号系统,同时也是一种使之具体化的可观察社会关系的符号系统。通过这些具体的社会关系,个人和组织致力于实现其目标,但它们同时赋予生活以意义,并再生产那些符号系统。 ——弗里德兰、奥尔福德《回归社会:符号、惯例与制度冲突》,《全球化与新制度主义》,p425.

三、制度对决策行为的影响

? 政治主体的选择,是在对有关的备选方案、决策后果、偏好(利益)和策略选择进行权衡比较的基础上作出的,而所有这些因素,都受到一个组织的制度框架的强烈影响,政治主体就是在制度框架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决策的。

——马奇、奥尔森Institutional perstectives on political institutions?,governance,9(3),p.251.

? 在这个模式中,制度因素具有两种基本的作用。一方面,决策组织影响着任何一种主体所拥有的决定政策后果的权力的程度,另一方面,一个主体在组织中占有什么职位,决定了他的制度责任以及与其他主体之间的关系,因此也就影响着他对自我利益的界定。组织因素就是以这种方式,影响着一个主体对政策所可能施加的压力的程度,以及这种压力的可能的方向。 ——Hall转引自黑尧《现代国家的政策过程》,P72.

? 共享的认知系统尽管是由人类的互动创造的,但会被日益视为客观的和外部的结构,并对实在具有界定的作用。认知范畴和信念系统越是被制度化,人类行为就越是为?一种更为宽泛的视若当然的层面或领域所界定?。 ——斯科特《组织分析的新制度主义》,p166.

四、针对制度本身的决策行为——制度变迁理论

? 严格的说,制度分析方法需要分析结构和行动之间的关系,而不仅仅是强调制度的限制和约束功能。

——黑尧《现代国家的政策过程》,P74.

1、制度变迁的两者形式: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

? 诱致性制度变迁指的是现行制度安排的变更或替代,或者是新制度安排的创造,它由个人或一群(个)人,在相应获利机会时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与此相反,强制性制度变迁由政府命令和法律引入和实行。

——林毅夫《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p384.

2、制度需求与制度供给

? 对制度安排的变化的需求,基本上起源于这样一种认识:按照现有安排,无法获得潜在的利益。行为者认识到,改变现有安排,他们能够获得在原有制度下得不到的利益。改变制度安排、使收入分配朝有利于自己不利于他人的方向转变的动力是显而易见的。 ——戴维·菲尼 《制度分析与发展的反思——问题与抉择》,p138.

? (影响制度供给的)因素包括制度设计的成本,现有的知识积累,实施新安排的预期成本,宪法秩序,现存制度安排,规范性行为准则,公众的一般看法,和居于支配地位的上层强有力决策集团的预期净收益。

——戴维·菲尼《制度分析与发展的反思——问题与抉择》,p144.

第九节 垃圾桶模型(The Garbage Can MODEL)

? 垃圾桶模型是由美国学者科恩、马奇、奥尔森等人所创立。他们从组织结构的松散性来研究政策制定和决策过程,描述组织机关在目标模糊、决策技术不明确以及决策者偏好不确定的模糊决策情境下之 下的决策行为。

一、组织特征:

? 松散观念的集合体 ? 组织化的无序

第一,模糊偏好(Problematic preferenees)。即组织的决策者对于解决问题的偏好缺乏一致和明确的界定。要么决策者的偏好是模糊的,要么他的偏好会随着时间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也或者是存在几个决策者,而他们的偏好是不一致的。因此,组织并非一种结构严谨的体系,而是一种松散的、能够容纳各种理念的结合体。组织的决策者是透过行动来表达政策偏好,而非以政策偏好为基础来采取行动。

第二,不明技术(Unelear technology)。组织参与者并不了解整体的决策过程,对如何达成目标的手段或方法并不清楚。组织成员往往只知道与自身职责相关业务,对整个组织的运作充其量只有一些很基本和粗浅的认识。于此,人们很难理解和解释决策过程的“输人”和“输出”之间的关联。

第三,流动参与(Fluid particiPation)。组织决策像一个舞台,参与者自由地进出于这个舞台。不同部门的决策者在不同的时间对不同的政策议题有着不同程度的参与。即使是同一政策议题,他们的参与亦因时、因地而异,因而显现出流动性的参与的特点。

二、四大政策源流

? 问题 ? 解决方案 ? 参与者 ? 决策机会

? 马奇和奥尔森将这种决策机会看作是:“由参与者将各种各样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倾倒于其中的垃圾桶”。

三、影响组织结构的四个变量

? 净能量承载量 ? 进入结构 ? 决策结构 ? 能量分布

? 四大源流经过四大变量的筛选、汇聚,最后产生决策结果。同时,由于这个过程可能由许多个阶段、问题、解决方案、参与人和选择机会组成。因此,时间段、问题数、解决方案数、参与人数、选择机会数是此模型的具体参数。 四、评价

? 部分弥补了理性决策模型的不足; ? 因果解释力受到质疑; ? 与经验事实不符。

第六章 政策执行

一、何谓政策执行

? 霍恩认为,政策执行指公众或团体为了致力于先前政策决定所设立的政策目标的实现而采取的各项行动。这些行动可以归结为两大要项:一是将政策转化为可运作的努力,二是为了实现政策所确定的目标而作出持续的努力。 ------严强:《公共政策学》,p255. 二、谁执行政策 ? 行政机关 ? 立法机关 ? 法院 ? 压力集团 ? 社群组织

三、政策执行技术 ? 指挥控制方法 ? 经济诱因方法

四、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

五、政策执行的两种研究模式

? 自上而下的模式

该模式“假设我们可以从实用的角度把政策过程看作是一系列的指挥链,在这个链条中,政治领袖做出政策选择的指示,这项指示在穿过行政部门的行政机构时,在越来越多的层级中得到具体执行”。其研究起点是政府的决策,考察了行政人员在多大程度上执行政策或未能执行政策,并试图找到这种执行程度背后的原因。 ? 自下而上的模式

该模式的研究起点是,在计划的执行中所有公开和私下的行动主体考察他们的个人和组织目标、战略,及其所建立的联系网络。然后沿此思路往上走,去发现那些在计划的设计、筹资及执行中的相关人员的目标、战略及其联系。该模式表明,

许多计划的成败经常取决于直接介入到计划的执行中的底层行动主体的责任心和技巧。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公共政策(6)在线全文阅读。

公共政策(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40279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