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谓理论模型,是指一组概念或命题按照其相互间的本质联系被组织起来而形成的一个逻辑结构严密的框架体系。 2、模型的特征: ? 相似性 ? 简单化 3、功能:
? 首先,由于模型与原型具有相类似性和贴切性,可以清晰地描述已知的事实和情境。 ? 其次,模型是进行科学抽象的重要工具。
? 再次,模型是研究过程中资料收集和经验观察的指南。
第二节 广博理性模型
? 广博理性模型(rational comprehensive model)是各种政策模型中影响最大也是受到批评最多的一种政策分析模型。这一模型受到经济学、管理学、行政学和预算学的重视。
一、基本假设:理性人
1、当他面临一系列可选择方案时,他总能够作出一个决定;
2、他根据自身的偏好顺序按这样一种方式来排列所有可选择的方案,使得每一个方案或者优于其他方案,或者与其他方案无差异,或者劣于其他方案; 3、他的偏好顺序是传递的;
4、他总是选择在他的偏好顺序中位置最高的可选方案; 5、每当他面临同一选择时他总作出同一决定。
二、广博理性决策模型的基本内容
? 目标理性:一项政策之所以是理性的,是因为它以“社会受益最大化”为目标,即政府应当选择给社会带来的受益最大限度超过所付成本的政策。
? 工具理性:政府在决策过程中,人们总是试图寻找问题的最佳答案。
? 为此,在选择政策时,决策者必须做到: 1、知道社会上所有的价值取向及其各自分量; 2、知道所有可行的政策选择;
3、知道每一项政策选择产生的社会后果; 4、对每一项政策选择计算成本受益比; 5、选择最有效的政策。
三、广博理性决策模型的缺陷
1、社会上没有经常一致的价值存在,可能只有特殊团体与个人的价值,况且许多价值彼此间是相互冲突的。
2、许多相互冲突的价值并不能比较或权衡。
3、决策者的环境,尤其是权力与影响力体系,致使决策者无法观察或正确权衡许多社会价值。
4、决策者的动机往往难以捉摸。
5、决策者有时并未积极寻求最大化其目标,只是寻找到一个可行的方案就行。 6、决策资料难以获取,尤其是关于未来的资料,且寻找成果太高。 7、沉淀成本的存在阻止决策者重新考虑其他的政策或方案的机会。
8、现有学科发展所形成的预测力还不足以帮助决策者了解每一政策方案所可能产生的影响。
? 在批判广博理性决策模型的基础上,形成了两个重要的决策模型:有限理性决策模型和渐进主义决策模型。
? 有限理性决策模型请同学们自己查阅相关资料。
? 西蒙:《管理行为》(第四章)、《现代决策理论的基石》 ? 威廉姆森:《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绪论和第一章)
第3节 渐进决策模型(Incrementalist Model)
? 渐进决策模型是由著名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林德布罗姆提出。
一、渐进决策模型的基本观点
? 政策制定的实际过程并非完全是一个理性过程,而是对以往政策行为不断补充和修正的过程。政策制定只能根据以往的经验,在现有的政策基础上实现渐进变迁。决策者要依据现有方案,通过与以往政策的比较,考虑不断变化的环境需要,对以往政策进行局部的、小范围的调适,逐渐把一项旧的政策转变成一项新的政策。
1、决策者不必企图调查与评估全面的政策方案,其只要着重于那些与现存政策只具有渐进性的差异者就可以了。
2、决策者只要考虑几个有限的政策方案就行。
3、决策者对每个方案,只评估几个可能产生的重要后果而已。
4、决策者所面对的问题,一直在重新的界定。渐进主义斟酌目的与手段之间的调适,其结果使得问题较易处理。
5、社会问题并没有单一的解决方案,而是透过分析与评估的过程,永无休止地对所面对的问题,提出一系列的指正。
6、渐进决策是补救性的,其适应于减轻现行的具体的社会问题,但较少着重于将来社会目标的增进。
二、原因分析 1、基本原因
? 政党与政治领袖对基本国策的看法是一致的。 ? 每一个竞争的政党,每一次只渐进地改变自身的政策。 ? 在解决某一既定的问题时,政策是经过渐进修改而日益完善的。 2、技术原因
? 决策者没有足够的时间、智慧或经费用以调查所有的政策方案。 ? 全新的或不同的政策后果处于未知状态。 ? 沉淀成本的存在排除了任何根本上的变革。
? 渐进主义是政治上的权宜之计,易在不同群体中达成妥协。 3、人性的原因
?人通常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他们不经常追求唯一的最佳途径,一旦他们发现一可行的途径时,可能就会停止追求了,这种追寻最保险的方法,就是考虑已经熟悉的事物或政策,亦即,
政策方案与现行政 策相近似者。决策者只是在这些熟悉的方案,不能在满足他们需求时,才会冒险而寻求较根本性的政策改革。 4、社会价值的问题
?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缺乏一致的社会价值目标。不同的团体,各有不同的目标。政府为维持社会的稳定,通常希望保持现行的计划,而不愿从事全面性的改革。
三、渐进决策模型的缺陷
1、Dror认为,渐进主义得以成立需以下三个要件,否则将很难有效。 ? 现行政策的成果,大体上能满足决策者与社会各阶层成员的需求。 ? 决策者所面对的问题,在本质上必须具有高度的持续性。 ? 决策者有效处理问题的方法,也须具有高度的持续性。 2、Etzioni则提出以下批评意见:
? 党派相互调适所形成的决策,因各党派均居要职,极可能只是反应有权势有组织党派之利益,而无权势无组织的大众的利益则受到忽视。
? 尽管经过长期的积累,渐进主义形成的决策也可能会造成社会的深刻变迁,但这一模型并没有告诉我们如何累积。
? 这个模型不能适用于基本性的决定,如战争等等。
第四节 精英模型(The Elite Model)
? 精英模型认为,公共政策是精英们行为的产物,是社会少数精英价值偏好的表现。一方面,精英们一般都是一个公共政策的始作俑者;另一方面,精英们是公共政策的实际制定者。
一、精英模型的理论渊源
? 古典精英主义理论家认为,在任何社会中,精英都是不可避免的。其原因在于: 第一,人本身是有区别的,一部分具有天分,寻求获得权力,而另一部分人则并非如此; 第二,所有组织都不可避免地会为少数人所推动。
? 组织意味着专制的倾向,无论政党、专业组织或其他类似的团体,在所有组织中贵族化的倾向都十分明显。组织内在 机制在产生坚固结构的同时导致了组织成员内部的深刻变化,使得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之间的位置发生根本的转换。组织结果是在每个政党或专业团体内出现了少数领导人和被领导的大众之间的两极分化。 ——Michels,Political Party,1968:70.
二、精英模型的基本观点
? 精英模型最早是由当代美国著名政治学家托马斯·戴伊和哈蒙齐格勒于1975年在《民主的嘲讽》一书中提出。
? 精英模型的假设前提是:社会上存在着两大集团,一个集团是有权力的少数人,另一个集团是没有权力的多数人。前者是有组织的、自觉的团体,因而能够对社会价值进行分配,并能享受权力带来的好处。后者则是分散的、不自觉的团体,因而只能服从分配。精英模型认为,公共政策是由一些为数不多的掌权人物作出或制定的,反映占统治地位的精英们的价值和偏好。
? 精英模型的基本观点:
1、社会分化为有权的少数人和无权的多数人。
2、少数处于统治地位的精英们并不是多数的被统治者的代表。
3、从非精英向精英的流动过程一定是缓慢而持续的,以维护社会稳定并避免发生革命。 4、在基本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方面,精英集团的看法是一致的,且致力于维护现存制度。 4、公共政策所反映的不是大众的要求,而是精英们的主流价值观。
6、活跃的精英们很少会受到冷漠的大众影响。精英们对大众的影响远甚于大众对他们的影响。
7、公共政策是由精英们自上而下作出的决定。 ? 讨论:
1、对精英主义进行简要评价。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公共政策(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