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试阐述现代教育的普及、大众传播技术的发达给普通民众的政策参与行为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3、试阐述20世纪以来中国精英流动的主要途径的变迁,及其对社会发展的整体影响。
第五节 团体模型(The Group Model)
?团体模型的基本假设是,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着各种有着自身利益的群体或团体。这些团体或群体经常会围绕不同的利益、权力、价值进行竞争。
?团体理论的首要命题是,团体之间的互动是政治的核心事实。因此,要使社会稳定有序,就必须对各种群体或团体利益进行沟通、协调,以实现利益、权力和价值上的平衡。公共政策实际上是多种政治力 量互相作用的结果,是特定时期内团体斗争达成的均衡。
一、团体模型的理论基础
? 本特利1908年发表《政府过程》一书, 最早提出集团政治理论。
? 杜鲁门1951年发表《政府过程》一书, 对利益集团的性质、活动方式、影响力等 等问题做了经典性阐释。
? 达尔1971年发表《多头政体》一书, 阐述了各种利益团体的存在及其竞争构成了 现代民主的主要形式,回答了如何在大国建立 并维持民主机制的问题。 二、团体模型的基本观点
1、权力是决策过程中个体与其他个体之间关系的属性,利益集团是理解民主机制及公共政策过程的关键。正是政府过程中利益集团之间的竞争影响了公共政策。
2、权力关系并不是永恒的。它们经常是因为一个特定的决策而组成的。决策作出之后,这种权力关系可能就会消失,在下次决策时可能会被另一套权力关系所取代。
3、精英与大众之间没有永恒的区分。此时参与决策的个体可能不是彼时参与决策的个体。 4、领导是流动性和机动的。权力存在于领导位置,而非个别人手中,而职位是流动的。 5、社会中有多种多样的权力中心和基础,没有一个团体能够独自支配所有领域的决策。 6、在利益集团之间存在大量的竞争。
7、公共政策反映了相互竞争的团体交易和妥协。
三、团体模型的特点
1、各个团体都有权参与公共政策决定过程。 2、政府在公共政策制定中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
3、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核心是各种公共政策利益期望的平衡。
? 讨论与思考
1、中国存在利益集团吗?试利用集团模型来分析中国的某项公共政策。 2、有了一个共同的价值诉求就一定会形成一个利益集团了吗?为什么? 3、利益集团之间的相互竞争如何促进政策的持续性和社会的稳定性的?
第六节 系统模型(The System Model)
?系统模型由美国政治学家戴维?伊斯顿于1979在《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中提出。它以系统于环境的相互作用来解释公共政策过程,认为公共政策就是政治系统对外在环境的压力、要求和支持的反映。
一、系统模型的核心概念
1、政治系统(political system):政治系统是由一个社会中那些可以识别的、同时又是相互关联的机构和活动组成的体系。它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并对社会价值进行权威性分配。
2、输入(input):政治系统的输入是政治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变量,要求与支持构成了其主要内容。
3、环境(environment):政治系统的环境是由政治系统边界以外的各种状况和事件构成的。
4、要求(demands):政治系统的要求是指个人和团体为了得到一定的利益或实现一定的价值而对政治 系统提出的采取行动的政策诉求。
5、支持(support):政治系统的支持个人和团体对政治系统作出的权威性分配的服从。 6、输出(output):所谓输出是政治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另外一种变量,其主要内容是已经制定的公共政策及其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和效果。
7、反馈(feedback):反馈意味着公共政策(或输出)可能改变环境,改变环境提出的要求与支持,甚至政治系统本身。
二、系统模型的基本观点
伊斯顿认为,政治系统的政治决定源于环境的要求与支持,而公共政策的制定正是政治系统对要求和支持的反应。公共政策作用于环境,而环境又会对政治系统提出新的要求与支持,政治系统必须对此作出反应。……因此,公共政策实质上就是政治系统与其环境中的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一种反映。同时,公共政策制定系统与环境的作用,是一个互为影响的动态过程,在两者的循环中产生公共政策。 三、对系统模型的评价
? 积极评价:
1、强调了公共政策过程各个环节的相互作用。 2、强调了环境对于公共政策制定的重要影响。 3、强调了公共政策制定是一个完整的动态过程。
? 思考与讨论
1、你认为系统决策模型相比较我们介绍过的决策模型而言,具有什么样的缺陷。 2、采用系统决策模型分析我们某领域的公共政策的变迁。
? 系统模型受到的批评
1、伊斯顿对于政治系统的理论概括,看成是对实际政治系统运作方式的准确描述是错误的。 2、它强调转换过程和决策黑箱的重要性,但是与要求和支持的详尽分析相比,对转换过程的关注相对较少。
3、系统尤其是在黑箱中过程发生的方式,可能本身就是政治行动的目的。
——Michael Hill,现代国家的政策过程,P19-20
第七节 过程模型(The Processual Model )
? 到目前为止,理解政策过程最有影响力的概念性框架——特别是在美国学者中间——当属“阶段启发法”,如纳库缪拉所命名的“教科书法”。 ——萨巴蒂尔:《政策过程理论》,P8
? “我很抱歉,彼得,但似乎(政策研究)已经超越了(政策过程)的阶段启发法了。” ——1996年美国政治科学学会年会的与会者
一、传统过程理论
1、拉斯韦尔七阶段过程理论 ? 情报 (Intelligence) ? 提议 (Promotion) ? 规定 (Prescription) ? 合法化 (Invocation) ? 应用 (Application) ? 终止 (Termination) ? 评估 (Appraisal) 2、琼斯的阶段理论 ? 问题认定阶段 ? 政策发展阶段
? 政策执行阶段 ? 政策评估阶段 ? 政策终结阶段 3、帕隆坡五阶段理论
4、布鲁尔与德利翁六阶段理论等等
二、传统过程模型的贡献与局限性 1、过程模型的主要贡献
? 首先,过程模型简化了复杂的政策过程。
? 其次,过程模型带来了众多关于公共政策过程各阶段研究的成果,加深了人们对政策过程的认识,丰富了政策科学理论和公共政策分析的方法。
? 第三,过程模型为全面了解现实的政策运行提供了一种有用的概念框架,尤其是它与常识相一致,易于被接受、把握和运用于实践之中。
? 第四,对于政策过程的强调,使研究不再严格地依附政治科学中逐渐增多的公共行政和制度的研究,以及在经济学偏好中的准市场研究。 2、对过程模型的主要批评
? 第一,“阶段模型并非真正是一个因果关系模型”,也就是说,它并不适合预测,或者甚至指示一个阶 段怎样导致另一个阶段。
? 第二,“阶段模型并没有为经验假设检验提供一个明确的基础”,因此,它不适于证实、改善和虚构。
? 第三,“阶段隐谕法会经受条文主义和自上而下关注等困扰”。 ? 第四,“启发法的阶段在构建一系列的阶段时存在描述不严谨的问题”。
? 第五,“阶段隐谕法不适当地将政策周期强调为暂时的分析单元。”换句话说,它忽视了政府间关系系统的概念。
第八节 制度决策模型
? 现在,整个社会科学都出现了制度研究的复兴。在某些方面,这种发展和进步是对最近几十年来的行为主义革命的一种反动,这种行为主义把政治和经济集体行为理解为个人选择的聚合结果。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公共政策(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