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公共政策(3)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1-03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如果我们说公共政策的价值导向是公共利益实现的话,那么,上述公共政策主体的机构和程序设置是如何体现和保证公共利益的实现的?

二、公共政策间接主体 1、在野党或反对党 2、利益集团 3、公民个体 4、大众传媒 5、学者、咨询者

第3节 政策客体(Policy Objects)

? 政策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充当人们处理社会问题、进行社会控制以及调整人们之间关系特别是利益关系的工具或手段,所以公共政策客体主要是指政策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政策所影响到的个人和群体、社会利益关系。

一、公共政策问题 1、概念

? 马奇和西蒙:(社会)问题就是要达到的状态与观察到的状态之间的距离。

? 谢泼德和沃斯:“一个社会大部分成员和社会一部分有影响的人物认为不理想,不可取,因而需要社 会给予关注并加以改变的那些社会情况即为社会问题。”

? 安德森:政策问题可以定义为某种条件或环境,这种条件和环境引起社会上某一部分人的需要或不满足,并为此寻求援助或补偿。社会上存在着各种各样问题,只有那些促使人们去行动的问题才是政策问题。

? 所谓公共政策问题就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为实现一定的利益诉求和价值追求而经过一定的渠道和途径反映到政府部门、需要通过制定和执行某项政策才能加以解决的一种客观的社会状况。 2、分类

? 罗威:分配性的、调节性的和再分配性的

? 实质性的和程序性的两种

? 问题所涉及领域:政治问题、经济问题等等 3、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 ? 客观性 ? 主观性 ? 关联性 ? 动态性

二、政策目标团体

? 所谓政策目标群体,泛指那些由于政策的强制性而必须对其自身的行为模式重新进行调适的群体,又称政策对象。

? 政策能否达到目的,既不是政策制定者一厢情愿的事情,也不是政策执行者能够完全决定的事情,它与政策目标群体有直接关系。

三、社会利益关系

? 个人与群体由于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和社会分工不同,因而必定会产生出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利益要求,以及各种利益矛盾。 ? 组织社会学的概念:共栖与共生

? 本章指定书目之一:史蒂文·凯尔曼:《制定公共政策》,商务印书馆,1990年,重点看第一部分,以了解美国各主要政治机构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的角色和活动,并进一步与中国的情况进行对比。

第四章 政策议程设定

第一节 政策议程的本质

? 罗斯认为,政策议程的设定就是指“把不同社会群体的需求转化为(议程上的)项目,以及争夺公共官员注意力的过程。” ——豪利特等:《公共政策研究》,p. 180.

? 约翰·金登认为:“议程是罗列了一些主题或问题的清单,这些问题或主题是政府官员和政府以外与官员有密切往来的人们在任何给定时期内十分关注的问题。在官员应该关注的众多问题中,它们实际上真正认真解决的是其中的一些问题而不是另一些问题。因此,设定议程的过程就是将所有问题中真正成为关注焦点的问题筛选到列表中的过程。”

——豪利特等:《公共政策研究》,p. 181.

第2节 议程的类型

? 柯布和艾尔德将议程区分为两大类型,即“系统议程”和“制度议程”。其中,系统议程包含所有的议题。这些议题包括 “假设性议题”或是只为安抚顾客团体所提出讨论的议题,实际上并未作成任何政策选择,此外,它也包括政府考量将采取的行动。反之,制度议程则是明确行动议题之集合,且由决策主体慎重考量,如立法日程表等。

——James P Lester, Joseph Stewart. JR. 《公共政策——演进研究途径》P.72—73.

? 拉雷N格斯顿将政策议程划分为实质性性议程和象征性议程,以及公开的议程和隐蔽的议程两组。其中,实质性议程处理的是引起人们综合性关注和回应的议题;相反,在象征性议程中,人们注重的是价值而非资源,牵动的是社会共同体的共同意识,而非个别群体的经济利益。 ——严强主编:《公共政策学》,P.126—127.

? 公开的议程是那些进入公众视野,在社会层面受到广泛讨论,或者在政府层面受到应有关注,分享到政治的聚光灯的社会公共问题;隐蔽的议程 指涉下列问题:尽管它事实存在着,但未能进入政府部门的视野。 ——严强主编:《公共政策学》,P.128.

第三节 议程设定过程中的相关文献

一、议程设定的三种模型

? 根据柯布及罗斯夫妇的观点,政策议程的设定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种模型:

即外在催生模型 (the outside initiative model)、动员模型 (mobilization model)、内在催生模型、(inside Initiative model)

? 所谓外在催生模型意指政策议题来源于政府之外,并最终进入政策议程;与之相反,动员模型则强调政策议题来源于政府内部,最终进入政策议程;内在催生模型认为议题尽管由政府内部所启动,却无法扩及普通大众之过程,该议题的拥护者通常期望该项议题能够持续存在于政府场域之内。

二、议程设定的过程

? 根据尼尔森的见解,议程设定可以区分为四个阶段,即: (1)议题认知 (2)议题采用 (3)议题排序 (4)议题维持。

三、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

? Lester等人认为:“一般而言,一项议题如果符合 下列条件,将会受到特别注意而进入议程: (1)它是处于危机状态,因而不能被忽视; (2)以戏剧化的方式呈现议题,使之具有特殊性;

(3)它具有情感层面,或涉及人类利益而能够吸引媒体注意; (4)它具有普遍的影响力;

(5)它与社会权力以及合法性的问题有关; (6)它具有流行性。”

——James P Lester, Joseph Stewart. JR. 《公共政策——演进研究途径》P.70.

? 金登认为,一项政策议题的设定是问题流(problem strem)、政策流(policy strem)、以及政治流(political strem)汇集的产物,只有当这三者汇合,并借助于政策企业家(policy entrepreneurs)的运作,政策之窗(policy window)才会打开。

第四节 谁设定议程

? 精英观点

(the Elitist perspective) ? 多元观点

(the pluralist perspective) ? 次级政府观点

(the sub-government perspective), 或铁三角观点(iron tringles)

第五节 扼阻性决策问题

? 巴拉克和巴拉兹将扼阻性决策定义为:“当意图改变既得利益者之分配,以及社群中之特权者时,可能在手段尚未提出之前即遭受阻碍或被隐藏,或是在进入相关决策过程之前加以封杀,甚至在上述方法皆失败时,可以在政策过程之决策执行阶段加以破

坏。” ——James P lester, Joseph Stewart. JR. 《公共政策——演进研究途径》P.88.

第五章 公共政策分析模型(Models of Public Policy Analysis)

第一节 模型概述

一、模型的含义、特征与功能: 1、模型的含义

? 模型,是指对原型的模拟或仿真,是对真实世界某些方面的简单化表述。 一般意义上的模型有两种类型,一是实物模型;二是理论模型。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公共政策(3)在线全文阅读。

公共政策(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40279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