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基础阶段施工顺序为:挖土方—桩基—引测控制轴线—垫层—回填土。 (5)主体阶段施工顺序为:引测控制轴线—弹位置线—水平标高引测—柱(墙)钢筋绑扎、水电埋暗管—保护层钢筋限位—柱墙模板安装—浇筑柱(墙)砼—养护—梁底模板安装—梁钢筋绑扎—梁帮模板安装—板钢筋绑扎—水电预埋、预留—隐蔽验收—浇筑砼—养护。
(6)外墙装饰待主体结顶后从上至下施工。室内施工顺序:内墙面粉刷—饰面。
(7)钢筋、预埋管及铁件、构配件的加工先后,按满足施工进度的要求进行。
(8)对不在本次发包范围内的项目,其质量进度控制纳入目标控制计划。 三、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 1、施工测量放线
根据工程平面形状, 我们将成立由测量工程师和技术员等四人组成的测量小组,专门负责定位、轴线、标高的测设,保证建筑物的几何尺寸正确无误。 施工放线前,应提前复核建筑与周边红线的距离,经市规划部门现场验线及设计单位确认后方能正式施工。
1.1 施工测量的控制 (一)工程平面控制 (1)控制点的选取
土方开挖前,要作好工程测量控制,根据工程场地实际情况,
采用主轴线控制法,测设和作好建筑位置控制桩。控制点设在已有建筑物墙上或作地面控制桩。
(2)控制点的定位
以城市规划或建设单位指定的一个红线桩和一条红线边为准用直接测法,进行测设平面控制桩。经过闭合后达到要求精度,即为平面控制标桩。并据此测量出建筑物各轴线。控制点测定后,在已有建筑物墙上的,应用红三角标记和注明轴线号;地面上的控制点用砼浇筑成300×300×1000mm桩,顶面复以200×200×4mm钢板,板面上刻十字作为桩点标志,并砌筑窨进形式加以保护。
(二)工程标高控制
本工程施工,至少要设三个现场水准点,以控制和引测建筑物标高,并构成闭合图形,以便闭合校核。根据现场情况设三个水准点桩(利用平面控制桩)。实际测设时,应用精度不低于S3级水准仪。±0.000以上标高引测,主要是沿
结构外墙,边柱或楼梯间等向上竖直进行。水准标高应由三处向上引测,以便相互校核。三处用钢尺向上引测投点后,把水准仪架设到施工层上,核测三点误差在3mm以内,再以引测点在施工层上抄测标高。砖混拆模后,在柱和墙壁上弹出每楼层500水平线,多孔砖墙砌好后,同样弹出每个楼层500线。
(三)建筑竖向控制 (1)方法
该工程垂直度(竖向)的控制采用激光经纬仪外控法中的延长轴线法进行,方法是将激光经纬仪安置在延长轴线的控制桩上,后视首层轴线后,抬起望远镜将轴线直接投测在施工层上。
(2)投测中的要点
①、测前要对经纬仪的轴线关系进行严格的检校,观测时要精密定平水平度盘水准管,以减少竖轴不垂直的误差。
②、轴线的延长桩点要准确,标志要准确、明显,并妥善保护好。必须以首层轴层线位置为准,直接向施工层投测,避免逐层上投造成误差积累。 ③、取正倒镜向上投测的平均位置,以抵消经纬仪的视准轴不垂直横轴和横轴不垂直视轴的误差影响。
④、投测主要误差必须控制在标准以内,即向上投测时的投点标志误差控制在±3mm以内,照准目标的误差控制在M照60\。D'/P\以内,经纬仪竖轴不垂直的影响误差控制在:
M竖?H??nP5
以内。以上公式中H为建筑物全高,D'为向上投测时的斜视线长,?为经纬仪水平度盘水准管的分划值。
V为纬仪望远镜的放大倍数,P\为常数。 1.2 施测中应注意的问题
(1)观测时应做到前后视线等长,测水平线时,最好是用直接调整水平仪的仪器高度,使后视时的视线正对准水平线,前视时则可直接用铅笔标出视线标高的水平线。
(2)由±0.000水平线向下或向上量高差时,所用钢尺应经过检定,测量高差时尺身应垂直和用规定的拉力,并要进行尺长和温度改正。
(3)该工程±0.000以上部分施工时,首先应对±0.000以下部分的轴线、标高进行复线校核,如有误差则进行修正,修正后再采用直角或极坐标(圆弧形部分)法将控制轴线重新测出,以此为准来控制以上的轴线标高。
2、基础及主体结构施工方案 2.1 土方工程 2.1.1 土方开挖
根据场地和土质情况,为了保证工期,基坑采用机械挖土,边坡按1:0.3系数放坡。
2.1.2 质量保证措施
(1)由工程技术人员跟班作业,严格施工程序及施工质量管理,解决工程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
(2)由多年从事岩土工程施工队伍中抽取技术全面、责任心强的人员组成施工队。任命各作业队的队长及专业质检员,严格执行各项具体施工的质量管理制度及监督各操作程序的具体实施。
(3)建立材料的选材、验收、保管制度。严禁使用不符合技术要求的各种材料。
2.2 施工缝的留设
浇筑基础砼施工缝留设一道:设在基础一层台阶上20mm或350mm处。
浇楼层砼时,施工缝留设两道:第一道施工缝设在该楼层楼板下主梁下口以下50mm处,第二道施工缝留设在该层楼板板面。
施工缝的留设详见右图。 模板工程 (一)柱模 (1)支模程序
放线→设置定位基准→抹水泥砂浆支承面→支模→搭支撑→调直纠偏→安装柱模箍→全面检查校→柱模群体固定→清除柱模内杂物→封闭清扫口
(2)支模方法
矩形柱模采用定型竹胶合板,沿柱高每600加固一道。 (二)梁、板模 (1)支模程序 梁支模程序
放线→搭设支模架→支梁底模→梁模起拱→绑扎钢筋、安垫块→支梁侧模
→固定梁模夹→支梁、柱节点模板→检查校正→安梁口卡→相邻梁模固定
板支模程序
复核板底标高→搭设支模架→安放支模龙骨→安装模板→安装柱→梁节点模板→安放预埋件及预留孔模等→检查校正→交付使用。
(2)支模方法
梁模:矩形截面梁模采用组合钢模,梁高超过750mm时,梁模采用-3×50扁铁拉结模板。
梁模板拉结采用M10对拉螺栓, 间距600mm。
板模:采用18mm防水膜涂层胶合板,下支垫100×100木枋,间距400mm(中对中), 胶合板缝钉铁皮盖缝。板支模架采用早拆体系,早拆体系支模图详如图所示
竹胶合板 补缝木条 50×100 次梁木方 100×100 主梁 100×100 楼面早拆体系支模示意图 可调早拆头 (三)楼梯模:楼梯底模采用18胶合板,梯踏、踢步模采用木模。 (四)模板支设的质量要求
(1)模板的搭设必须准确掌握构件的几何尺寸,保证轴线位置的准确。 (2)模板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新浇砼的重量、
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浇筑前应检查承重架及加固支撑扣件是否拧紧。
(3)模板的安装误差应严格控制在允许范围内(详下表),超过允许值必须
校正。
项 目 轴线位置 板表面标高 柱、梁 层高垂直度 相邻板面高低差 表面平整(2m长度以上) (五)模板支设的质量控制措施
(1)所有结构支模前均应由专人进行配板设计和画出配板放样图并编号,余留量由缝模调整。
(2)模板及其支撑均应落在实处,不得有“虚”脚出现,安拆均设专人负责。 (3)墙柱脚模板应加垫木和导模,防止砼浆流失造成栏根。 (4)当梁、板跨度≥4m时,其模板应按跨度的1-3‰起拱。
(5)为防止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与模板粘结,影响脱模,在浇筑混凝土之前,应在清理过的模板表面上(包括第一次使用的模板)涂刷隔离剂,对隔离剂的基本要求是:不粘结、易脱落、不污染墙、易于操作、易清理、无害于人体。不腐蚀模板。
(6)安装模板时需有保护措施:模板由塔吊吊装就位时,因钢筋绑扎好,钢筋很容易损伤面板,这时需有施工工人在现场扶住模板,轻轻就位,避免损伤模板。
(7)在靠近模板电焊钢筋、钢管时,在施工焊处的模板面应用铁皮垫隔,防止焊火烧坏模板板面。
(8)在安装模板之前,应将各种电管、水管等按图就位,避免模板安装好后二次开洞,模板自身就位时也应严格按照配模图纸进行安装。
(9)浇捣振捣混凝土时震动器不能直接碰到板面上,避免磨损撞坏面板,同时振捣时间要按规范规定,要适时,以防模板变形。
(六)模板的拆除
模板拆除要预先制定好拆摸顺序,根据施工现场成在地面的温度情况,掌
全高≤5m 全高〉5m 允许偏差 5 ?5 +4、-5 6 8 2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维修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