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广场协议以及各经济危机(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2-29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了对英镑的攻击。他们在市场上大规模抛售英镑而买人德国马克。英格兰银行虽然动用150亿美元左右的外汇储备,下大力抛出德国马克购入英镑并配以提高利率的措施,英国政府不敌量子基金的攻击而被迫退守,英镑被迫退出欧洲货币汇率体系而自由浮动,短短1个月内英镑汇率下挫20%,而量子基金在此英镑危机中获取了数亿美元的暴利。 纵观索罗斯对这些包括英镑、意大利里拉、墨西哥比索的货币进行成功的攻击,都是在货币的远期和期货、期权市场上通过对该种货币大规模卖空进行的,从而造成此种货币的贬值压力。对外汇储备窘困的国家,在经过徒劳无功的市场干预后所剩的唯一办法往往是任其货币贬值,从而使处于空头的对冲基金大获其利 。对德国昨率提高首先作出反应的是北欧的芬兰。芬兰马克与德国马克自动挂钩,德国提高利率后,芬兰人纷纷把芬兰马克换成德国马克,到九月芬兰马克对德国马克的汇率持续下跌。芬兰央行为维持比价不得不抛售德国马克购买芬兰马克,但芬兰马克仍不泻不,芬兰央行的德国马克有限,在9 月8日芬兰政府突然宣布芬兰马克德国马克脱钩,自由浮动。芬兰马克与德国马克的脱钩成为这场货币危机的导火索。

西欧金融九月风暴,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欧共体主要工业国家货币金融政策的不协调。当时德国在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马克坚挺的情形下,还偏执于本国利益,不顾英意两国经济一直不景气,而为了他们本国经济发展要降低利率的要求,不仅拒绝了

七国首脑会议 要求其降息的呼吁,反而提高利率。在芬兰马克被迫与德国马克脱钩的情况下,还意识不到维持欧洲货币体系运行机制的迫切性,甚至公然宣布其绝不会降低利息率。等到外汇市场风暴骤起,才宣布将其贴现率降低半个百分点,但这只能给外汇市场上的投机者以这样的预期,即他们认为德国过去提高利率是为了抑制通货膨胀,现在降低利率仅仅是对通货膨胀的让步。这主要是由于各国经济政策的溢出效应(spill-overeffect),即一国所采取的政策往往会影响其它国家的经济运行。

亚洲金融危机:在泰国,其经济结构、外资结构、以及投机因素引起。

由于美国经济从1991年一直持续增长,导致美元不断升值,而泰铢是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泰铢也被迫升值,使得出口导向型为主的泰国出口乃至经济增长明显下降,故此泰铢被迫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使资本不得流出,导致泰铢不断贬值,这引发泰铢进一步贬值的预期,使得资金进一步流出泰国,泰铢进一步贬值。泰铢贬值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即“羊群效应”(herd behavior),危机向周边国家蔓延(contagion),同时由于不断贬值,使国内借款人的债务成本增加,致使外资和借款人贬值预期增加,债务人和游资大量抛出泰铢而购买美元和其他货币,但是泰国的外汇储备只有200亿美元,引起支付危机,外国借款人拒绝续贷,进一步贬值。

第一阶段,1997年7月2日,泰国放弃对美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泰铢一天狂泻17%。

第二阶段,泰国危机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97年下旬,台湾掀起第二次风暴,10月17日,新台币贬值,引发香港股市下跌。

三阶段第,97年11月中旬,影响韩国,11约7日韩元对美元汇率创下1008:1,20日抛售韩元,购进美元,使东南亚危机进一步演变为东亚危机。

第四阶段,98年初,印尼盾上下波幅从8%跳到12%,导致新一轮危机。

第五阶段,98年6月中旬,日元贬值突破“140”日元防线,最低到146日元。 亚洲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分析:

(1)、国际投机论:以马哈蒂尔为代表,认为主要投机家索罗斯(Soros)操纵股市和汇市造成的。国际游资有5万亿美元。 索罗斯背景资料:1930年出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的一个犹太律师家庭。 1947年移居英国,1949-1953年进入伦敦经济学院学习经济学。1954-1979年在伦敦和纽约默默无闻地从事证券交易和金融分析。 1956年移居美国,1961年结婚并成为美国公民。1979年,索罗斯将1973年与人合作成立的\索罗斯基金\更名为\量子基金\。 1984年,在家乡布达佩斯成立\索罗斯慈善基金会\。至1990年,\索罗斯基金组织\

在26个国家设立了89个机构。 1992年9月,索罗斯趁英镑危机,短短一个月内赚取了创纪录的15亿美元,并以牛津大学主要资助人身份成为该校董事会成员。 1993年,索罗斯以11亿美元的年收入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年收入超10亿美元的人。其后的索罗斯名声大噪。 1994年6月,被《华尔街日报》称为\全球金融界的坏孩子\。1997年7月,索罗斯在泰国大量抛售泰铢,此举被认为是世人瞩目的东南亚金融风暴的导火索。 1998年8月5日至28日,以索罗斯为首的多家巨型国际金融机构(以美资投资基金和投资银行为主力)联手同中国香港特区政府在汇市、股市、期货市场斗法,双方投入巨资\激战\约两周时间,以港府初步胜利暂告一段落。

索罗斯不惜斥1500万美元巨资展开一场反对布什的运动,布什政府的单边外交和“独裁”政治令他不安,因而,他决定发动一场战争,阻止布什连任。。誓将布什赶出白宫。早在去年11月份,索罗斯在接受《华盛顿邮报》的采访时就曾将布什比作希特勒。

(2)政策失误论:国际投机只是导火索,根源是政府的政策失误表现为:

第一、过早开放金融市场,没有及时建立金融监督和风险防范机制,严重脱离固定汇率制,美元高估。

第二、短期外资过多,而投资房地产市场,形成“泡沫经济”。 第三、过分依赖出口:1996年,电子产品不景气,东南亚

电子产品出口受阻,造成国际收支恶化。“东亚模式”,第一,政府对经济干预和调控;第二,出口导向,危机的根本原因是外向型模式的弱点,同时政府对金融发展的干预、监督、调控不利。 (3)、结构调整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出现结构性生产过剩经济危机,必然要经历间歇调整时期,此后调整得当,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经济会得到进一步发展,开始一个新的经济增长周期。目前,东亚经济以失衡,难以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需要间歇和调整。 拉美经济危机:

1970年代拉丁美洲国家普遍实施的“赤字财政—负债增长”战略使该地区的大部分国家比较轻松地避开了当时的世界经济衰退,该地区在1973~1980年的经济增长率达到5.5%,大大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增长水平。但是也正是赤字财政政策的实施导致了1980年代拉丁美洲国家的普遍债务危机,使这一地区1980年代经济出现了极低的增长,从人均产值的角度看是负增长。1981~1990年拉丁美洲经济年均增长率仅为1.0%,人均年增长率为-1.0%。人们习惯称1980年代是拉丁美洲“失去的10年”。进入1990年代,拉丁美洲经济出现恢复性增长。1991~1998年期间,拉丁美洲经济年均增长率仅为3.5%。但是这种增长仍然没有摆脱巨额负债的特点,致使1990年代的经济增长先后两次被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和1999年的巴西货币危机打破。进入21世纪的第一年阿根廷又爆发的了严重的金融危机。拉美国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广场协议以及各经济危机(2)在线全文阅读。

广场协议以及各经济危机(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39599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