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针对刚开学有一个教师节,所以本册第一单元课文围绕“园丁之歌”这一主题选入了3篇课文。《师恩难忘》平实的语言传递的是浓浓的师生情;《陶校长的演讲》演讲稿辞真意切,极有鼓动性,感染性,体现的是老师对孩子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古诗《寻隐者不遇》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所见》语言清新流畅,明白如话,把一个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刻画得栩栩如生;习作也是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位老师帮助,教育自己的事情,这样的安排不仅从认识上了解我们的老师、孩子,强调尊师重教的重要,也有利于在行动中落实这一主题。 (二)单元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析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
1、学会本单元生字23个,会认读二类字4个,读准多音字“正”。
2、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懂课文大意。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3、认识古诗语言表达的特点。会背诵两首古诗《寻隐者不遇》《所见》。积累有关风的诗句。 能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用“即使??也??”、“既要??也要??”造句。
3、能凭借语言文字,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4、能在具体的语言材料中,读中悟,感受人物形象,体会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 5、能展开丰富的想象,仿写相关诗句。
6、能通过诵读和欣赏《题秋江独钓图》,进一步提高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7、能在遇到困难的情况下,学会请教别人,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情感:
1、《师恩难忘》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尊敬老师的情感。
2、《陶校长的演讲》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确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体会老一辈教育家对学生的关怀和爱护。
3、《古诗两首》引导体会诗人的情感,激发对乡村田园风格的热爱。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4、《学会请教》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意识,养成文明礼貌用语的习惯。
1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师恩难忘》作者选取的事例平常普通,却很典型具体,情感流淌在字里行间,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品读课文,紧扣重点词句,细细研读。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 2、《陶校长的演讲》重点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结构,了解语言特点,侧重词句的训练和朗读训练,进行学法渗透。
3、《寻隐者不遇》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所见》要凭借语言文字,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4、《习作1》重点要引导学生由课文激活学生的素材库,并作好习作点的指导,让学生写具体细腻。
5、《诵读与欣赏》重点要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丰富情感,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6、《口语交际》要引导学生在情景中学会交流,学会如何请教,达成交际目的。 (三)每篇课文的训练点 篇目名称 《师恩难忘》 训练点 语言浅显易懂,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自读自悟; 学习作者平常但典型的事例来表达真情实感的写法。 陶校长和同学们谈了哪四个问题?他为什么要谈这些《陶校长的演讲》 问题?初步了解演讲稿的特点。通过朗读指导,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会,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引导学生在细读中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生动形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真正品味到古诗所蕴含的内在意境;体会《访隐者不遇》一诗描绘的情景,再写下来。 会通过具体生动典型的事例把人物写得细腻感人并能习作1
二、篇目教学分析
1.师恩难忘
文本解读:
《师恩难忘》是一篇情景交融的叙事性散文。作者是著名作家刘绍棠文章用平实的语言叙述了40年前的一堂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塑造了一位可亲、可敬的乡村老师形象。通读全文,朴素的文字背后,是作者对师恩的回味和感激,是作者对老师的敬重和怀念。全文依循行叙事后抒情的顺序,情真意切,塑造了一位可敬、可亲的乡村
2
《古诗两首》 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让学生在作文中做到写真事表真情。
教师形象。课文共9人自然段,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以分为3段。教学时,宜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情况,有效地组织学生读书、悟情,并在读、悟的基础上感受作者对老师的敬重和感激之情。
教学目标分析: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资源运用:相关课件
课时分配及目标设置:2课时。
第一课时
1、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知理清课文脉络。 第二课时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构想或建议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上学以来,你最喜欢哪一个老师?说说理由。
2、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有关描写老师的课文(板书课题《师恩难忘》)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读文,边读边思考作者难忘的是什么呢?(提出读文要求:读准字音,在重点的词语下面做上记号。粗略知道文章大意。) 2、交流反馈
(1)检查学生对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检查是否读准了字音。 重点指导易读错的字:“戛然而止”的“戛”。 重点指导易写错的字:“恭恭敬敬”中的“恭”字。
3、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4.教师根据学生的整体感知情况小结。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重点词句意思。 (一)阅读质疑
1、默读课文,在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提出质疑。
3
预设:(1)田老师上课爱编故事对“我”有什么影响?(或为什么说是田老师在“我”心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2)师恩指什么?
(3)“我”为什么会难忘师恩呢? ?? (二)探究感悟
引导理解:田老师上课爱编故事,对“我”有什么影响?
1. 抓住第7自然段中“我听得人了迷”这句话,体会田老师对“我”的影响之大。 (结合“身临其境”“发呆”“惊醒”等词语理解感悟。)
2、从“听了上千个故事,犹如春雨点点”等内容体会对“我”的影响之大。 3、抓住 “在文学方面,让我开了窍”这句话,理解体会田老师编故事对“我”的影响。(理解“开窍”词意。) (三)感悟重点段落
过渡:田老师编的故事到底有什么特点才会让作者如此迷恋,以至于会产生那么大的影响呢?
1、引导学生找出田老师所讲的小故事。
2、默读思考,这个故事编得象我们学过的什么文体?感觉怎样? 3、引导学生联系学习过的“文包诗”的学法体会所编故事的特点。 4、试讲故事。
5、从这件事上,你体会出田老师是个怎样的老师? 6、田老师编故事对作者有什么影响呢?
7、理解师恩的含义及“我”为什么难忘师恩。 四、布置作业
1、查阅刘绍棠简介。 2、抄写生字词
3、收集一些赞颂老师的名言、文章、诗、音乐。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听写:娓娓动听、引人入胜、身临其境
2、联系课文内容用上以上几个词说说田老师是怎样说故事的。 二、精读品味课文3至7段
1、默读课文第3至7自然段,画出我听田老师课时的神态的句子,通过这些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用三两句话把自己的体会写下来。 2、教学最让人佩服的地方,并用笔画下来。
3、品读第5自然段,体会重点语句:“我在田老师那里学习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 三、品读课文8、9段
4
1、默读课文,思考:哪些语句反映了“我”难忘田老师的教诲之恩?
2、品读:8、9自然段,思考:四十年后,“我”回到了家乡,在村边遇到了田老师,“他拄着拐杖正在散步”。当年风华正茂的田老师如今却如此苍老,是哪些原因导致他如此苍老?
3、品读作者四十年后遇到他的田老师:“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此时我已是近50岁的人了,而且还是个知名度非常大的作家,为什么还象小学生一样给老师行礼呢?从“恭恭敬敬”这个词你读出了什么?(指导朗读) 4、“谈起往事”,他们会谈些什么?“我”会想些什么?
5、齐读最后一自然段,谈谈“师恩”指的是什么?这一段与课题有什么关系? 师:同学们,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老师默默无闻地谆谆教诲,古往今来,有多少名人大家都把自己对老师的感激之情溢于笔端,付之行动。毛泽东、周恩来、鲁迅、居里夫人等等。中国有句古话说的好:“一日为师??”(生接下半句)是啊!老师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中做着不平凡的工作,最后让我们再深情地背诵《老师,您好!》作为即将到来的教师节的礼物献给所有为我们付出心血和汗水的老师们吧。(生背文) 四、总结全文,升华认识 1、朗读课文。 2、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回忆,记叙了自己在小学时的一位爱讲故事的田老师,抒发了对这位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3、这篇文章有什么特色?
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对老师的一片深情。 五、布置作业 1,小练笔
写一写师生相逢会是怎样的一个动人情景,我会对田老师说些什么样的感谢的话。 2、实践活动:自制贺卡,在教师节前夕送给你现在和以前的老师,写上你由衷的祝福,表达对老师的敬意。
附板书: 娓娓动听 编故事
1、师恩难忘 感激、怀念
身临其境 受滋润
课时作业设计:
一、将赞美老师的名言警句写完整。
1、学而不厌,( ) 。2、春蚕到死丝方尽,( )。 3、采得百花成蜜后,( )。4、落红不是无情物,( )。 5、随风潜入夜,( )。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单元教材分析 全册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