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前沿制备了一些系列PtmM./Si02(M=Co,Ge,Sn,T1和Zn),研究了不同金属化合物间的催化性能。在CVD中,正确地选择反应物(前体)是非常重要的。通常都含有的基团有卤化物、羰基化合物、醇盐、乙酸盐和有机配合物。反应物要按照以下几个特点进行选择:在室温下稳定;低温易挥发;高纯;与载体发生反应;不产生副反应。1.6.5火焰热解喷雾法20世纪50年代,火焰燃烧合成法开始使用于炭黑的生产15引。从1980年之后,我国的许多科研单位也相继开展了火焰燃烧合成的研究。随着相关学科和技术的发展,如流体动力学、颗粒动力学和雾化技术,火焰燃烧法己被广泛用于纳米技术和材料科学中各种纳微粉体产品的生产。从前驱体进入火焰前的相态划分,火焰燃烧合成法划分为气相火焰燃烧法和液相火焰燃烧法。气相火焰燃烧法适合容易气化,较低沸点的金属和非金属化合物作为前驱体时的颗粒制备过程,反之,对于难以气化的物质(如稀土盐类物质)则不适用。因此此种方法使得其在大范围的应用受到了较大的限制。相比较而言,液相火焰燃烧合成方法就有了更多的优势,另外,此方法又称为火焰热解喷雾法(Flamespraypyrolysis,FSP)。火焰热解喷雾法主要具有的特点:(1)其方法干燥需要时间短,在反应过程中,每一颗多组分细微液滴来不及发生偏析,于是可以获得组分比较均匀的纳米粒;(2)因为所用的前驱体是在溶液状态下均匀混合,所以可以精确地控制所需要合成的化合物成分;(3)此种方法可以通过不同的工艺条件来制备出不同形态、形貌和性能的超微粒子,同时,制得的纳米粒子的表观密度小、比表面积大、粉体烧结性能好等优点;(4)易操作,一次性完成反应,并且可以进行连续生产。因此,利用火焰热解喷雾法制备催化剂也成为大家争相研究的热点。1994年,Burch等人【59J考察了在低浓度下Pt/A1203和Pd/A1203催化剂对甲烷催化氧化不同的催化效果;2002年,Johannessen等人【60J利用火焰热解喷雾法一步合成的Pt/Ti02催化剂,表现出与传统浸渍法相似的催化性能;2003年,Machida等人【6lJ合成了低温催化NOx的Pd/MnO。.Ce02催化剂;2005年,Strobel等人162j火焰合成法制备Pd/La203/A1203催化剂,考察了其对甲烷燃烧的热稳定性和催化行为;2009年,Mekasuwandumrong等人【63J利用FSP一步合成Pd/Si02,与浸渍法相比较,Pd金属纳米颗粒大小小于3am,并且使用过的催化剂颗粒大小仍保持原来的尺寸,2011年,他们L64J又研究了火焰条件的不同对制备出Pd/Ti02催化剂中Pd纳米颗粒分散度的影响情况。北京化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7论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1.7.1论文的研究思路催化氧化法在处理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应用中占有相对突出的优势,近年来,研究者正在不断的探索催化剂的种类对VOCs催化性能的影响,尤其是催化剂结构与催化性能之间的关系。本文借鉴贵金属催化剂Pt.Ti02在不同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上展现出良好性能的基础上,利用传统的制备方法浸渍法研究其对苯的催化活性。通过不同的制备过程,找到影响催化性能的关键因素。与此同时,运用新兴的火焰燃烧热解法制备Pd—Si02催化剂,由于无定型二氧化硅作载体,催化剂的形貌会随着高温处理而发生变化,从而来研究催化剂对挥发性污染物的催化效果。除此之外,结合现实情况,往往环境污染中不仅仅只有一种污染物,通常是多种污染物的混合,再利用制备的催化剂考察污染物组分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1.7.2论文的研究内容基于以上的研究思路,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将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采用传统的液相浸渍法制备Pt.Ti02催化剂,在制备过程中,使用不同的还原方式,获得形貌、结构不同的催化剂。通过一系列的催化剂表征手段,以对苯的催化性能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催化剂性能的主要因素。(2)基于课题组前期纳米颗粒的火焰合成研究,利用火焰喷雾热解法制备Pd.Si02催化剂。本文着重通过不同温度的还原,改变催化剂的形貌,通过一系列的催化剂表征手段观察贵金属颗粒的迁移和聚集情况,考察了对甲苯的催化氧化效果,利用催化反应的转化频率来衡量催化剂对甲苯的催化活性。除此之外,结合实际情况,考察了催化剂对苯、甲苯和邻二甲苯不同比例混合后的催化氧化效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讨论。14第二章浸渍法Pt-Ti02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和对苯催化性能的研究第二章浸渍法Pt.Ti02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和对苯催化性能的研究2.1引言苯(Benzene)是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的主要代表性物质之一。它具有很高的毒性,并且是一种致癌物质【65l。由于它既可以作为一种有机溶剂,也可以作为一种石油化工原料,使得它的使用非常广泛,所以苯的治理显得尤为重要。就目前而言,催化氧化技术是处理VOCs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二氧化钛和其他金属氧化物作为载体的Pt催化剂是一类常见的催化剂。尽管二氧化钛本身具有高的光催化活性,但在许多催化反应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果将具有催化活性的贵金属沉积在二氧化钛表面制备成贵金属负载型催化剂,可有效分离光生电子与空穴,降低还质子、溶解氧等还原反应的超电压,从而进一步提高催化剂的活性。2005年,张长斌等人【硎利用浸渍法制备1wt.%Pt/Ti02催化剂,使得甲醛可以在室温下催化氧化;紧接着在2006年,在原来的基础上,考察在Ti02负载Pt,Rh,Pd和Au贵金属【67j对甲醛催化性能的研究,Pt/Ti02展现较好的催化活性;2010年,Li等人【68j浸渍法制备Pt/Ti02可以使90%NO在250oC转化为NOx;2013年,Kim等人【69J利用电弧等离子体沉积法制备Au/Ti02和Pt/Ti02纳米催化剂考察对CO的催化性能研究。从苯的催化氧化研究来说,2006年,Lai等人【』70J制备出高比表面积的Au/Ce02可以促进催化剂对苯的催化性能,在2750C可以使苯催化完全;2007年,Chytil等人MJ用沉积沉淀法制备的Pt/SBA一15催化剂证明Pt的颗粒大小影响催化剂的活性;2010年,He等人r71J比较了Pd/ZSM.5/MCM.48复合催化剂在提高苯催化氧化的活性和稳定性,可以在290oC转化90%苯;2012年,Ilieva等人【72J考察了Au/Ce02.CoOx催化剂催化性能,在150oC可以转化89%的苯;2014年,Liu等人173】研究在不用氛围(H2、N2、He和空气)中P(蜥.A1203对苯的去除效率;2014年,Lu等人【74J利用V205.W03/Ti02蜂窝式催化剂对模拟烟气中微量苯的降解作用;最近,不少研究者【75’76J提出还原态的Pt(Pd)催化剂比氧化态的Pt(Pd)表现出更好的催化性能,而影响Pt催化剂结构性能和对苯催化氧化的研究尚没有进行。本文中采用传统的浸渍法制备一系列催化剂Pt.Ti02,进行了TEM、EDS、XRD、BET和XPS表征,考察了Pt不同化合价态、不同还原方式(氢气、硼氢化钠、柠檬酸钠)对催化剂物化性能和对苯催化活性的影响。北京化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2实验试剂及仪器表2-1实验原料Table2.1Rawmaterial表2-2实验仪器Table2-2Instrumentsequipment16第二章浸渍Pt-Ti02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和对苯催化性能的研究2.3浸渍法制备Pt-Ti02催化剂一系列Pt.Ti02催化剂的制备过程如下:(1)未还原1.0wt.%PtO.Ti02.IMP在室温下,搅拌Ti02和H2PtCl6溶液2h,其中Pt的质量百分数为1砒.%。浸渍后,将悬浮液在800C连续搅拌下干燥。进一步在800C恒温烘箱里干燥12h,在马弗炉中进行煅烧,升温程序:从室温以20。C/min的升温速度升至400。C,并在此温度下保持4h。标记为:PtO.Ti02.IMP。(2)还原1.0wt.%Pt-Ti02-IMP.H2在(1)的基础上,用管式还原炉(10%H2,N2/H2)还原1.0嘶.%PtO.Ti02一IMP催化剂,得到Pt.Ti02.IMP.H2催化剂。升温程序:从室温以1oC/s的升温速度升至300oC,并在此温度下保持1h,在氢气保护环境下降至室温。标记为:Pt.Zi02.IMP.H2。(3)还原1.0wt.%Pt.Ti02.NaBI-h在室温下,搅拌Ti02和H2PtCl6溶液2h,其中Pt的质量百分数为1wt.%。加入NaBI-h溶液(摩尔比NaBHdPt=10),Pt离子被还原,悬浮液颜色由乳白色变为灰色。将悬浮液在80oC连续搅拌下干燥,进一步在80oC恒温烘箱里干燥12h。标记为:Pt.Ti02-NaBI--14。(4)还原1.0wt.%Pt.Ti02.Na3Ct-NaBH4此制备方法(3)的制备过程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在加入还原剂NaBH4溶液之前,加入了适量的柠檬酸钠(C6H5Na307"21-120,Na3Ct)溶液,起到稳定作用,减小Pt颗粒的团聚。标记为:Pt-Ti02-Na3Ct-NaBH4。(5)还原1.0wt.%Pt-Ti02-Na3Ct在室温下,搅拌Ti02和H2PtCl6溶液2h,其中Pt的质量百分数为l叭.%。前驱体悬浮液在圆底烧瓶中用油浴加入到100oC,保持30min。加入1M柠檬酸钠溶液,加入量为n(Na3Ct):n(Pt)=8:l。在110oC油浴下回流搅拌3h,得到灰色悬浮液。最后,样品用离心机在12000r/min下离心15min,用乙醇溶剂离心三次,除去上清液,剩下的部分在恒温烘箱中干燥12h。标记为:Pt.Ti02-Na3Ct。注:所有的催化剂在进行催化性能测试之前,均进行粉碎,使颗粒大小在40—60目之,间。2.4催化剂表征利用X射线衍射仪(Ⅺm)(X’PertProdiffraction)对样品进行晶型结构分析,以Cu.Ka(扣1.54A)为发射源,40kV的测试电压,30Ma的测试电流,数据采集的范围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贵金属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对VOCs催化性能的研究(6)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