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重视复合型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12 4.3做好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基础管理工作....................13 4.4选择适用的会计核算软件................................14 4.5选择合适的会计电算化模式..............................14 4.6做好会计数据的安全保密工作............................14 4.7进一步完善会计电算化的配套法规........................15 4.8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16 4.9结合实际,制定完善的实施计划,促进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16
5 电算化会计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17
5.1以机代帐单位将逐步增多,全面推进网络化.................17 5.2从以核算为中心到以管理、辅助决策为中心................18 5.3从结构化系统到智能化专家系统..........................18 5.4向“管理一体化”方向扩展..............................18 5.5基层单位会计电算化与主管部门会计电算化相互渗透,相互促
进.................................................18 5.6软件技术与管理组织措施日趋结合........................19 5.7软件的开发日益工程化..................................19 5.8与手工会计制度融合为一体的电算化会计管理制度体系将全面形成...........................................................19
5.9计算机审计将由绕过计算机审计向穿透计算机审计发展......19 5.10为宏观管理服务的各级会计信息处理中心将逐渐建立起来...20 5.11促进会计自身的发展和变革,推动电算化..................20
6 总结.............................................. 20 参 考 文 献......................................... 21
IV
1会计电算化概述
1.1会计电算化的概念
一般而言,会计电算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主体的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具体而言,就是利用会计软件,来指挥各种计算机设备替代手工完成或在手工下很难完成的会计工作过程。它是把电子计算机和现代数据处理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中的简称,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算账和报账,以及部分代替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过程,其目的是提高企业财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从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广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与会计工作电算化有关的所有工作,包括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训、会计电算化的宏观规划、会计电算化制度建设、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的培训与发展等。
自“会计电算化”概念的首次提出以来,随着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会计电算化”的含义得到了进一步的引申和发展,它不仅包含了“电子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的内容,而且扩展到电子计算机在会计实务中应用相关的所有工作。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融电子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和会计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边缘科学,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如何在会计实务中应用电子计算机,以提高会计核算和管理水平。随着计算机领域中数据库、网络、人工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等的提高,会计电算化将向网络化、智能化及决策型方向发展,其内涵也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1】
1.2会计电算化的产生与发展
1.2.1会计电算化的产生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计算机的出现和逐步普及,把信息对整个社会的影响逐步提高到绝对重要的地位。在传统管理向信息化管理变革过程中,会计职能的改进和模式再造也正在潜移默化之中。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及,1954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通过软件第一次在电子计算机上处理工资,是电子计算机开始用于会计工作,从而引起了会计处理的变革,标志着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模式的开始和会计电算化的产生。【2】
1
1.2.2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1.2.2.1 国外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
国外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单项核算业务的会计电算化;综合事务处理的会计电算化;以综合管理为重心的会计信息系统;会计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1)单项核算业务的会计电算化(20世纪五六十年代)
利用计算机代替手工操作成批处理数据。基本特征:程序简单,程序和数据互相不独立,无数据管理。
(2)综合事务处理的会计电算化(20世纪六七十年代)
进入实施处理阶段,利用计算机对某一会计子系统进行核算。基本特征:程序已构成一个系统,以文件来实现一定的数据管理,程序和数据相互独立,使用比较灵活。
(3)以综合管理为重心的会计信息系统(20世纪七八十年代) 进入管理信息系统处理阶段,逐步实现了经济信息的综合化、系统化,形成了计算机的管理信息系统。基本特征:以文件或数据库作为软件的支持,数据共享性提高,容量大。
(4)企业管理决策支持系统(20世纪80年代至今)
在数据处理方式上实现了完整的数据管理系统,建立了经济数学模型库,能提供高层次的决策方案和决策信息。基本特征:数据的冗余度小,并可以无限扩张,建立网络构造及终端。【3】 1.2.2.2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历程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起步阶段(1982年以前)。1979年财政部拨款500万元,用于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进行会计电算化试点工作。1981年8月在财政部、第一机械工业部、中国会计学会的支持下,中国人民大学和第一汽车制造厂联合召开了“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在这一阶段,主要进行一些探索和试验工作。
2
(2)推广应用阶段(1938—1988年)。从20世纪80年代起,由于微型计算机的出现,使计算机技术得以普及,为会计电算化的普及提供了物质条件。至1988年3月,已有14%的单位开展了会计电算化工作。
(3)普及提高阶段(1989年至今)。一些行业主管部门通过组织开发通用会计软件,减少了开发费用,同时也加快了会计电算化进程。同时,一些商品化会计软件公司也纷纷建立,逐步形成了商品化会计软件市场,会计电算化由此走向高速发展阶段。【4】
1.3会计电算化的内容
按照会计电算化的服务层次和提供信息的深度,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会计核算电算化、会计管理电算化和会计决策电算化。
(1)会计核算电算化
会计核算电算化是会计电算化的初级阶段,主要是运用计算机代替手工核算,完成初始化和日常的会计核算业务。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天之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结账、成本核算、编制会计报表的电算化等。
(2)会计管理电算化
会计管理电算化实在会计核算电算化的基础上,利用会计核算系统提供的数据和其他有关信息,借助计算机会计管理软件提供的功能和其他信息,帮助财会人员合理的规划和运用资金,以达到节约生产成本和费用开支的目的,最终提高经济效益。
(3)会计决策电算化
会计决策电算化是会计电算化的高级阶段,它是在为会计管理电算化系统提供信息的基础上,结合其他的数据和信息,借助决策支持系统的管理和方法,帮助决策者制定科学的决策方案。【5】
1.4会计电算化的作用
会计电算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提高了会计信息利用的及时性
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会计数据除采集输入步骤外,其加工、存储、传递、输出和查询,均为计算机高速自动完成,能够为需求各异的信息使
3
用者提供快速、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有利于企业管理者审时度势、抓住机遇、作出决策。
(2)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正确性和效率
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由于计算精度高,数据处理的自动化,只要数据输入正确,很少发生错误,因此能够确保会计信息的正确性。
(3)实现了会计信息资源的共享
会计信息资源共享,是指同一会计信息资源可以被不同的使用者用于各自不同的目的。会计电算化改变了传统手工会计信息互不共享、口径不一的状况,实现了会计信息资源的共享。
(4)促进了管理工作的现代化
会计电算化具有清搭的数据分析功能,可以为管理者提供预测、决策信息,加强了会计参与经营决策的能力,促进了管理工作的现代化。
4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会计电算化实践中的问题探析 ——以圣达公司为例(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