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结题)乡土历史教学资源开发与德育功效的研究报告1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2-08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龙湾区教育科学2004年规划课题

乡土历史教学资源开发与德育功效的研究报告

【摘要】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强调关注“全人”发展,实现课程功能向生活的回归;呼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要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善于挖掘和利用当地体现民族精神的各种资源” “用学生熟悉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育活动”。本课题以乡土资源开发为突破口,以社会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校本课程开发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乡土教育,探索一条乡土资源开发的途径。试图从激发爱乡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奋发立志精神、艰苦创业精神和关注人类的人文精神等层面揭示乡土文化与学生发展的内在机理。通过课程的开发、实施,促进教师提升课程理念,拓展关注视界,丰富文化涵养,改进教学行为,提高开发、实施课程的能力。

【关键词】乡土历史 德育 民族精神 反思 一、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课程改革的客观需求。

新课程关注“全人”发展,实现课程功能向生活的回归。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联系。要均衡课程结构,密切课程内容与现实、时代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生活。随着课程权力的下放,使得学校、老师利用地方优势开发课程成为可能。人们在解决“生态失衡”“本土文化失落”等社会问题、纠正“知识本位”教育偏差时,发现生活具有无法取代的教育价值,作为生活世界重要组成的“乡土文化”亦将得到凸显。

(二)时代的呼唤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为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大力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2004年4月3日,中宣

部、教育部联合印发了《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对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的部署。《纲要》指出:“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要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善于挖掘和利用当地体现民族精神的各种资源,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用学生熟悉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育活动,以情动人、以事动人、以理服人。”由此可见,开发和利用乡土历史资源是对学生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途径。

(三)德育教育的现状

在过去很长时间内,受学科本位、知识中心思想的干扰,教育严重脱离现实生活,导致年轻一代中出现了道德失衡、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薄弱、本土文化失落等现象。在当前,部分学校的一些学生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国家意识淡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减退、对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漠视、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意识不强等现象,也出现了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勤俭自强精神淡化、和谐相处能力较差等问题。

(四)新课程的理念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历史学习“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重视和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特别是传统美德的教育,提高其思想道德修养和民主法制观念,帮助学生从历史上认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一个合格的公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五)资源的优势

温州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丰厚的文化积淀、光荣的革命传统、丰富的现代教育资源、响誉世界的“温州模式”,特别是我们永强更是有着很深的文化底蕴,研究素材极为丰富,如明朝抗倭的历史遗迹永昌堡、永兴堡,历史文化名人张阁老、汤和、王瓒等,这些资源具有很强的德育价值,十分值得我们历史教育工作者去开发和利用。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都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是永不枯竭的德育资源,对学生坚定信念、鼓舞斗志、振奋精神具有极其重要的

2

现实意义。对此,我认为:必须立足于本地乡土历史资源,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对学生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

课题研究意义:

1、课程开发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本课题通过开发温州乡土文化,以研究性学习为主渠道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乡土教育。试图从激发爱乡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奋发立志精神、艰苦创业精神和关注人类的人文精神等层面揭示乡土文化与学生发展的内在机理。

2、通过本课题研究可以为乡土教育开拓一条实施途径(研究性学习活动),还可以为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找到一个突破口(乡土教育)。从而可以从资源开发的角度说明乡土文化与研究性学习融合的可行性,并探寻相应途径。

3、以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为载体,实施校本课程,转变教师的课程观念,提高课程开发能力。

二、 课题研究综述与趋势分析

国内进行的相关改革首先要提到台湾地区的“乡土教育”,从弘扬本土文化、培养本土精神的角度出发,发挥乡土教育资源对儿童的熏陶作用。浙江省前几年进行的学科综合研究,“基本上是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整和”。上海等地进行的研究性课程探索。目前,在一些省级课程改革实验区,如无锡、青岛等地在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时,开始注重发掘本地的特色资源。

学校教育向生活的回归,乡土文化纳入课程资源是必然趋势。人们在解决“生态失衡”“本土文化失落”等社会问题、纠正“知识本位”的教育偏差时,发现生活具有无法取代的教育价值。综合实践活动正是为学生开辟了一条与生活世界交互作用、持续发展的渠道。而作为生活世界重要组成的“乡土文化”亦将得到凸显。

三、课题研究目的

通过开展乡土历史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完善历史知识结构,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感,提高学习历史的自觉性。通过对其教育途径的探索,提高学生调查考据,协作研究的实际动手能力,倡导研究性学习,改善课堂教学,促进教师的成长。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深处养成尊敬师长家长,团结同学,热爱学校家庭,热爱社区服务社区,热爱家园热爱祖国的高尚情

3

操。突出关注温州、认识温州、热爱温州,珍惜民族传承,增强学生的文化、文物的保护意识。

善于关心:关心家乡的自然、历史、民俗,关注农民、农村及“三产”以及相关社会问题,关爱他人,接纳自我。感悟历史,融入社会进程,孕育学生关注人类的人文精神。

勇于承担: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应对生活;以“小公民”影响大社会意识,积极履行社区义务;热爱农村,增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自豪感、责任感。

乐于交往:乐于交往,主动、热情、正直地与人相处;善于交往,能与同伴合作、沟通,能与活动对象平等对话、相互交融。

勤于实践:积极参与,大胆表现;热爱科学,善于发问,勇于探究;初步学会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处理、共享信息。

敢于创新:勤于观察,善于分析;独立思考,敢于否定;大胆尝试,勇于试验,并根据自己的设想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四、课题研究内容

研究的内容包括了解学生对于乡土历史资源的掌握情况及对其兴趣来源;通过考察、访问、开展活动等形式,梳理、开发温州乡土文化为特色的课程资源,关注学生生活的现实世界。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的情感体验,历史课程学习进步情况及乡土学习成果展。探索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方式:提出问题——建立学习组织——进行方案策划——实施方案——交流、评估——后续性学习。探究乡土历史与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构建历史教学中乡土教育的操作模式,包括乡土历史挖掘途径的探索。以乡土历史课程开发为载体,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研修途径。

五、课题研究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1、指导思想

本实验研究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及中办国办的关于《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为指导,以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2、理论依据

4

①从德育的实效性来看

在乡土教材当中,有许多本地的历史人物,通过讲述这些历史人物,学生能从这些人物身上学到很多崇高的品质,懂得做人的道理,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水平。

②从现代教学论看

现代教学论突出思维教学,它着眼于学生的思维过程;主张教师的教学是为了理解的教与学,而对知识的理解不仅是熟知各个知识点,真正的理解是对知识产生过程的了解。知识是前人经过无数次的反复实验、论证才得到的,教学有必要将这一过程告知学生,而不是教给他们孤立的知识点。正如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所主张的:“我们教一门科目,并不是希望学生成为该科目的一个小型图书馆,而是要他们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习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学习不是把学生当作被动的接受器,把现成的知识认识成果放在学生面前,而是把学生当作主动参加知识获得过程的人,关注的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强调的是如何得出历史结论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论本身。它要求引导学生在收集、整理、比较、筛选、分析、归纳、运用史料的过程中,不仅掌握基本的史实、概念,同时了解历史研究的基本理论、方法和过程。

③从高中生的特点看

高中学生年龄一般在16--18岁左右,现代社会的物质条件和文化条件促成了他们智力的早熟,高中生的智力发展突出表现在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发展,他们对具有故事情节及具体形象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感兴趣,最容易掌握那些用直观形象作支柱特征的概念,但要对此作全面的分析还有一定的困难。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是认知的过程,也是满足学习者心理需求的过程。根据高中生的身心特点,发展用直观形象作支柱特征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创设问题情景,满足其探索求知欲;激发和保持学习兴趣,形成自学能力的探究精神,应当成为高中阶段学习的主要任务。

六、课题研究资源

学校内外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及社会活动中,都包含着可以探讨研究的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可利用的丰富素材,应予以充分注意和发掘。丰富的乡史、乡情也是进行探究、体验的极好材料。所以,我们深深感到,丰富的温州文化正是课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结题)乡土历史教学资源开发与德育功效的研究报告1在线全文阅读。

(结题)乡土历史教学资源开发与德育功效的研究报告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35405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