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施工创优管理措施
3.1 制度保证措施
为实现本工程创优目标,针对工程特点及管理要求,编制以下质量保证制度并在工程施工全过程认真落实,以保证各种质量控制措施的有效执行并取得预期效果。
3.1.1施工质量工作责任和奖惩制度
按照要求编制项目部的质量责任制、质量检查验收制度、质量活动制度等各种质量管理制度,并在施工中严格执行。
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及业主、监理要求,编制本工程的质量考核及奖惩条例,达到奖励先进、鞭策后进的目的。
施工管理:根据工程质量目标,将项目部质量管理工作内容细化,编制考核项目并落实到人,在工程施工中,对违反相关标准的人员、科室进行严格惩治。
工程实物:根据验评标准及规程、规范的要求,指定考核项目并落实到个人,在工程施工中,对造成工程实物超标的责任人进行严格惩处。
3.1.2施工图会审制度
理解设计意图,加强与设计工代的联系,提前解决设计与施工的矛盾,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 施工图会审的重点内容:
图纸技术要求与规程、规范要求是否一致。
设计图纸是否齐全;图纸内容、表达深度是否满足施工需要。 是否满足生产要求和检修需要。
主要材料来源有无保证、能否代换,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是否落实可靠 各专业设计图纸有无相互矛盾,总图与断面图之间有无不同。 施工断面图的几何尺寸、平面布置、标高等是否与总平面图一致。 施工安全、环境卫生有无保障。
3.1.3坚持全员技术交底制度
施工前,项目部认真参加公司组织的施工单位技术交底,在施工中,项目部认真组织工地技术交底及施工队(班)技术交底,并做好记录。
工地技术交底:由项目总工负责完成,交底内容主要有:上级交底有关内容、
11
施工组织设计、单位工程质量、安全、技术措施等内容。
施工队(班)技术交底:由施工科长负责完成,交底内容主要有:上级交底有关内容,分部、分项质量、安全、技术措施等内容。
施工技术交底应有针对性,必须贯彻项目法人的要求和设计意图,对施工技术要求、质量标准工程、施工方案等进行详细说明,使施工人员做到心中有数。
施工人员应按交底要求施工,不得擅自变更施工方法,有必要更改时应取得交底人同意;项目部施工生产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必须经常督促检查技术交底工作的进行情况。
3.1.4原材料检验、试验,设备开箱、交接,及跟踪管理制度
所有原材料在进场时必须出示合格证,必须经过有一定资质的相关单位的检验,并且在进场后由我材料站人员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
基础材料严格执行见证取样制度,在见证人在场的情况下进行取样,并送相关单位进行检验,出示正规检验报告。
所有塔材、螺栓、金具、绝缘子等材料都必须在厂家、物资代表、监理和我项目部人员都在场的情况下进行开箱及开袋检验,确定合格后完成相关交接手续。
水泥、砂、石、地脚螺栓及基础钢材严格执行跟踪管理制度,每一批材料的出入库都必须要有详细记录,明确到每基杆号的每条腿上。
3.1.5执行隐蔽工程签证制度
基础坑深、现浇基础中钢筋的规格、数量、掏挖式基础的孔深、接地体的埋设与焊接、架线施工中的管线连接等隐蔽工作,在自检合格后,隐蔽前24小时要通知监理工程师来验收,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并在验收记录上签字后方可继续施工,导地线压接施工必须有监理在场,先做试件检验。必要时进行摄像及拍照,以备工程竣工移交时备查。重新检验:当发包商认为需要对已经隐蔽的工程重新检验时,项目部应按要求进行剥离或开孔,并在检验后重新覆盖或修复。
3.1.6设计变更管理制度
项目部应按照《华北电网有限公司基建部设计变更、变更设计和工程洽商管理办法(试行)》与监理公司有关规定,建立设计变更、变更设计和工程洽商的管理规定或制度,并在施工中严格执行。
三种变更形式均由设计单位按照统一格式出具,严格履行签署、审批手续,各方代表签字后生效。然后由监理公司统一登记、统一发放。
项目部施工技术科收到变更资料后,按照有关制度做好登记,并且立即发放
12
到项目部有关部门与施工队,并且严格贯彻实施,防止发生变更未执行的严重错误。
3.1.7职工培训管理制度
指导基层班组开展岗位技术技能的培训。各个分部工程开工前进行。 内部的规程、规范、作业指导书、工艺操作规程学习。工程开工前进行。 根据需要组织专业培训和知识讲座。 管理人员的管理知识、微机操作技能培训。
执行公司布置的培训任务,接受公司对特殊岗位人员的培训。 分部工程开工前的具体质量、工艺要求培训。
3.1.8质量检查验收、三级监检制度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按照公司《质量三级监检制度》对各个分部工程进行多级检查,确保施工质量达到预定目标。 a. 三级监、检制度:
第一级检验:施工队自检,所有项目全检。自检完以后,施工队向项目部质量安全科提出书面报告,申请进行第二次检验。
第二级检验:项目部质量安全科负责,相关部门配合,所有项目全检。检验完毕后形成缺陷单,施工队消缺后,由项目部质量安全科进行复检。二级检验完毕后,项目部向公司质量安全部提出三级检验申请。
第三级检验:由公司质量安全部负责,检验比例执行《三级监、检制度》。检验完毕形成后,应形成书面检验报告。 b. 中间检查验收
中间检查(验收)以基础、组塔、架线为独立分部项目,在一项分项工程(项目)完成或完成一定数量后,进入下道工序前,应进行中间验收,在检查实物的同时,要验评施工记录的准确性,完整性以及与中间检查有关的出厂合格证明和试验报告。
分部工程完成一定比例数量后,向业主、监理工程师提出中间验评申请,并提供施工质量记录和原材料材质证明书。
对中间检查查出的不符合项,由项目经理部限期整改,整改后进行复检并修
13
正有关施工记录。
分部工程进三级检验、中间验评合格后,可转入下一道工序,转入下道工序的工程其质量记录及其它相关文件资料必须齐全有效、签字完整。 c. 验收前的终检对各施工工序进行自检
工程竣工验收前,以一、二检为检测方式,对施工各工序进行整体、细致的终检(自检)工作,检测出的不符合项,由各分段责任施工队限期整改,项目经理部复检,并做好记录。
检测内容 基础面的平整 接地安装工艺 塔材、螺栓 引流安装工艺 弧 垂 导线对跨越物(地)净空距离 防振锤安装距离 电气安装工艺 检测范围 全检 全检 全检 全检 全检 全检 全检 全检 执行标准 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 规范 作业指导书 规范 施工图纸 规范 作业指导书 规范 作业指导书 规范 施工图纸 规范 施工图纸 规范 3.1.9过程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a. 原材料管理控制制度
材料采购必须通过正规途径,厂家资质符合要求,材料合格证件齐备 原材料进场后必须经过质量检验或试验。 材料加工前、后都必须有明显、规范的标识。 材料使用必须进行跟踪记录。
原材料在施工使用不得以小代大,但由于材料限制,可以以大代小。如有违者,查出必纠。
b. 施工工器具管理控制制度
施工工器具采购必须通过正规途径,厂家资质符合要求,材料质量合格证件齐备。
施工工器具保存和发放必须有专人负责,并定期进行保养和维护。 施工工器具使用前必须再次经过质量外观检查,使用过程中也应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并作好检查记录。
施工所用起重工器具必须定期试验,项目部应执有试验报告。
14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所使用的施工工器具严禁以小代大,但可以以大代小。如有违反者,查出必纠。 c. 计量管理制度
处部必须设有专职计量员负责计量工器具的管理和计量资料的整理。计量员要取证上岗。
计量器具的购置必须通过正规途径,厂家资质符合要求,计量器具合格证件齐备。
购置的计量器具都经过国家认可的计量检定部门进行检定和校准才投入使用。
计量器具必须设专人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工程数据不因计量器具而出现大的误差。
d. 质量检查和监督制度
处部必须设有专职质检员,各施工队必须设有兼职质检员。对所有的施工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并认真做好详细的质检记录。
规范填写原始质量记录表格,应给出质量记录表格的填写的示范样表。不能正确规范填写记录表格的工序视为不合格工序。
处部质检员和各队质检员在日常的质量检查中应认真详细的作好记录,负责人应定期进行记录检查。
3.1.10质量事故报告与处理制度
为了提高工程施工水平,确保工程质量,实现工程创优、达标投产,施工质量。加强对质量缺陷的预防,对质量事故的有效控制,防止施工过程中非预期安装和使用不合格品。
项目部对采购进场的材料按照公司《进货产品检验和原材料试验实施细则》进行检验、试验并做好标识和记录。
工程施工质量应按照公司《质量三级监检制度》规定,依据国标或部颁验评标准、本工程《施工、监理有关规定》的要求进行检验。
3.1.11质量超标处理制度
施工中必须加强质量控制,对质量检查的关键项目、重要项目、一般项目和外观项目进行严格检查,对不同程度的超标进行相应的处理,使其不影响施工及
1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电力工程创优施工实施细则-内容(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