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的.一定量的资本根据平均利润率获得的利润是平均利润;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
我们知道,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中,既有部门内部的竞争,又有各部门之间的竞争,部门内部的竞争形成商品的社会价值和部门利润率.在此基础上,等量资本要求等量利润,必然引起资本在部门之间的竞争,即不同产业部门的资本为争夺更有利的投资场所而进行的竞争.这种竞争,既表现为资本从利润率低的部门向利润率高的部门的转移,也表现为新增资本向利润率较高部门的投入.资本在各部门之间的自由转移和投入,引起各部门商品的供求关系以及价格的变动,结果使各部门不同的利润率转化成全社会一般的利润率,即平均利润率.按照平均利润率归资本家占有的利润,叫做平均利润
二、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在各部门的资本家之间重新分配的过程.
各个部门的不同利润率转化为平均利润率,从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只是表明一种趋势,不能认为是利润的绝对平均化.马克思指出:“在整个资本主义生产中,一般规律作为一种占统治地位的趋势,始终只是以一种错综复杂和近似的方式,作为从不断波动中得出的、但永远不能确定的平均情况来发生作用.”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也不排斥各部门中少数先进企业仍然可能获得超额利润.因为前面分析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时,我们是把每一个部门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因而是以每一个部门的资本的平均有机构成和平均周转速度为前提的;至于同一部门中各企业之间在这方面存在
的差别,当时是存而不论的.事实上,这种差别引起的各个企业利润率的高低不同是必然的.因此,其中少数先进企业可以获得超过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而有的企业却得不到平均利润,只有多数处于中等水平的企业可以获得平均利润.
总之,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其实质仍然是剩余价值,只不过它们是剩余价值总量在不同部门资本家之间的重新分配而已.因此,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过程,就是不同部门的资本家通过竞争而重新瓜分剩余价值的过程.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是把利润当作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在概念上便完全确立了和固化了.这样,利润的本质、源泉以及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关系,便进一步被掩盖和扭曲.
第六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通过二战以前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教训,人们已经明确认识到以前自由到放任的野蛮资本主义不可行:
1,各国工人运动此起彼伏,经济危机接连不断,呈现日趋频繁,规模不断加大的趋势
2,罗斯福的加强福利和国家管理的新经济政策取得了成功
3,纳粹发展基建和军工,虽然多不可取,但也暂时性的解决了经济
危机
4,苏联虽然奉行的是粮食的饥饿出口政策,但苏联设法隐瞒国内大饥饿的真相,在度过世界危机方面也制造了光鲜的成绩。
此等诸诸,让人们彻底认识到,政府对市场放任不管是不对的,旧的自由主义受到致命打击,催生了战后各种国家管理政策的竞争。 二、如何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的新变化?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客观事实,正视这些新变化,深刻分析这些变化的实质,对于我们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把握资本主义发展的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实事求是地分析和借鉴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符合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积极因素,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首先,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必然要求调整和变革那些不适应新发展的旧的生产关系,因此,当代资本主义新发展、新变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部分。
其次,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当代资本主义仍然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导致财富占有两极分化的制
度基础并没有改变。尽管资本占有的社会性提高了,但资本雇佣劳动的制度依然存在并运行着,资本追逐剩余价值的本性并没有改变。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之间的支配与反支配、剥削与反剥削的斗争依然在进行。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仍然是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经济特征。
第七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一、如何理解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政治保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工人阶级执政党为之奋斗的崇高目标和根本任务。无产阶级专政思想的诞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无产阶级专政是人类社会国家发展史上的伟大飞跃,它是人类社会最后的也是最进步的新型国家政权。无产阶级专政就是工人阶级领导全体劳动者,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以消灭剥削`消灭阶级为使命的新型国家政权。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社会最高类型的民主。与以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少数人的民主在性质上根本不同,社会主义民主是绝大多数人的民主,他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无产阶级专政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需要。列宁曾经把无产阶级专政又称作“无产阶级民主制”,就是突出其发展民主的职能。随着专政只能的逐渐缩小,民主职能逐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得到充分发展,最后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也将归于消亡。 无产阶级专政
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同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紧密相联。 在1848年,K.马克思、F.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对无产阶级专政思想作了表述:“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共产党宣言》在阐明无产阶级专政在政治方面的历史使命的同时,也指出了无产阶级专政在经济方面的历史任务。 形式
无产阶级专政采取的形式,依据各国的情况、历史特点和革命发展过程而有所不同。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在巴黎建立的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政权。列宁领导的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缔造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中国以及欧洲、亚洲、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也纷纷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在中国采取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形式。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也是无产阶级专政。 社会主义民主
亦称'无产阶级民主\无产阶级的政治制度.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享有的民主.它是绝大多数人的民主,同资产阶级民主有本质的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本作业(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