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有严肃的科学态度,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反对盲目蛮干.
同时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反对墨守成规.
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一、运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它们并非不同的真理,而是同一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和方面,二者是辩证统一的.首先,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相互联结、相互渗透的.一方面,相对之中有绝对,任何相对真理中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另一方面,绝对寓于相对之中,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其次,相对真理是向绝对真理转化的,真理是一个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的发展过程,每一个真理都是这个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每一个真理都是相对真理,都是对事物及其规律近似正确的反映,因而是需要不断发展的,而每一个相对真理又包含着绝对真理的颗粒,因此,真理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接近无限发展着的客观世界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真理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每一个真理都是这个过程的一个环节.人们对真理的认识像登山运动员登山一样,每登高一步,就接近顶峰一步.与登山不同的是,人们永远不可能达到真理的顶峰.因为客观世界的发展是无限的,人们认识的发展也是无限的,人们只能不断地接近无限发展的客观世界,永远不会穷尽
它.
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如果割裂两方面的统一,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的绝对主义真理观或相对主义真理观.绝对主义真理观片面地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是一个发展过程.它把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达到的有限的、近似正确的认识凝固化,使之变成僵死的教条.中国革命历史上的教条主义者把马克思主义真理绝对化,把不断发展的马克主义看成绝对不变的教条,当成一种现成的公式,到处乱套,结果导致在实践中失败,危害了革命事业.相对主义真理片面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从而否认了客观真理的存在.这样,就把真理的相对性夸大为主观随意性,抹煞了真理和谬误的界限,陷入唯心主义诡辩论.相对真理认为,既然科学始终总是新理论不断代替旧理论,那末真理只能是相对的,并不存在绝对性.实际上,科学史上新理论不断代替旧理论的过程,是真理不断发展的过程,决不是真理绝对性的否定.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代替了牛顿的经典物理学,是物理学的发展,并不是说牛顿的经典物理学中不包含任何具有客观性、绝对性的真理.
把握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的原理,对于我们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它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它正确地反映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是经过150多年的实践证实了的真理,因而它有绝对性的一面.但是,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穷尽一切事物及其规律,仍然需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它又具有相对性的一面.正因为马克思主义真理具有绝对性,所以坚
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又因为它具有相对性,所以我们又必须在实践中丰富它、发展它.既坚持又发展,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只有坚持,才能发展;只有发展,才是正确的坚持.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要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当成僵死不变的教条主义;二是反对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否认它的真理性和指导作用的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
二、如何理解党的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我们党的干部中有一部分领导者存在着脱离群众、脱离实际、高高在上、自以为是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等不正之风。再次由于领导干部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了解人民群众的要求和心声,引起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严重者造成干群对立,造成一个单位、一个地方的不稳定。最后,通过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让我们党从上到下改变作风,牢固树立“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工作理念,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实现作风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只有这样才能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第一位变革作用。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经济活动中,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成为推动经济发展
的决定性因素。科学技术不只是使经济在量上即规模和速度上迅速增长,同时,也使经济发生质的飞跃,在经济结构、劳动结构、产业结构、经营方式等方面发生了变革。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变革力量。
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起着第一位的作用。20世纪,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进入生产,使现代物质生产力成为一个复杂的体系。在这个复杂的体系中,它自身不但直接体现为生产力,而且它作用于其他诸因素,比如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促进生产工具和生产工艺的进步,扩大了劳动对象的来源和种类,从而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力量。
现代科学使管理日趋现代化、科学化。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使物的要素和人的要素进行有机结合,而管理是使潜在生产力变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科学技术与经济广泛结合,使得管理成为生产力的重要范畴。生产管理是科学,也是知识、也是技术。科学、技术、管理并称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三个重要因素。
高科技在知识经济中的作用更加突出。现在知识经济正扑面而来,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为基础、以创造性的人力资源为依托、以高科技产业及智业为支柱的经济。因此,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传统的生产要素的结构,组合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二、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关系原理,结合我国实际论述加强廉政建设的重大意义。
第一,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
力量。马克思明确指出: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 学,“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 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马克思的这一论断已经为不断发展 的社会实践所证实。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 劳动者。其中的生产资料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劳动者 也同样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并向现实生产力迅速转化,改变了生产力中的劳动者、劳动工具、 劳动对象和管理水平。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极大地提高了 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的能力,提高了生产劳动能 力。在生产力系统中,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 性要素和主导性的要素。
第二,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过去,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主要靠劳动力、资本和自然资源的投入,现代会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智力资源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和经济增长的决定性要素,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主要靠的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更是如此。 第三,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超前性对生产力发展具有先导作用。 19 世纪末发生的第二次技术革命,是科学、技术、生产三者关系发生变化的一个转折点。在此之前,生产、科学、技术三者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生产的发展推动技术进步,进而推动科学的发展。例如,蒸汽机技术革命主要是从工匠传统发展而来,在生产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摸索出技术发明,然后才总结出热力学理论。以电力技术革命为标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自考本作业(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