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县城总体规划(2012—2030) 文本
务川经沿河至秀山高速公路在官舟设置高高转换立交,在淇滩设置高速公路匝道口;沿河经印江至铜仁高速公路在谯家设置高高转换立交。
第33条 公路网
县域公路网:以城区为中心,形成三纵五横一联线的道路网。
三纵:重庆—塘坝—洪渡—新景—黄土—思渠—官舟—板场—谯家—德江 丁市—黑獭—县城—淇滩—印江 铜西—沙子—中界—晓景—印江 五横:务川(茅天)--塘坝—洪渡 务川(大坪)--思渠
德江--土地坳—官舟—黑水—县城—秀山(326国道) 德江—板场—淇滩—中界 夹石—甘溪—晓景
一联线:黄土--中寨—泉坝—土地坳—板场
提级改造326国道,达到二级路标准;改建官舟—重庆的北部干线公路,规划为二级路;沿乌江建设观光旅游路;规划为二级路;建设酉阳--县城—印江的县域东部干线公路,规划为二级路。打通县域北部垢坪至务川茅天、中北部思渠—务川大坪、西部中寨—泉坝—土地坳—板场—夹石—谯家三级公路。通村公路均按四级标准建设。
第34条 航运
全力打造务川-酉阳-塘坝-道真乌江黄金水道。加快乌江沿线及库区港口码头建设,实施乌江航道整治,扩建县城东风码头,规划新建淇滩、崔家村、洪渡港,年吞吐能力达到500万吨/港;新建思渠港、夹石港,年吞吐能力200万吨/港,完善彭水电站沿河库区、沙陀电站沿河库区、官舟水库库区、峡门口水库库区及乌江直流等码头建设。
第35条 站场规划
规划各乡镇逐步建成布局合理、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管理科学、服务优质、信息灵敏的公路客运站场系统,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达到便民目的。规划在中心城区建设二级客站三处;在中心镇官舟、洪渡和塘坝设三级客站各一处,其它乡镇设置四级客站各一处。在城区新建两处货运站,同时加快物流中心、专用货场、停车场建设,以增强城镇的综合运输能力。
第七节 县域重大基础设施规划
第36条 社会服务设施
1、科技事业发展规划
(1)产业科技:提高工农业科技含量,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强工业整体科技创新能力和发展后劲。 (2)社会科技:充分应用科技成果促进城建、环保、人口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3)科技服务网络建设:城市建成服务全县的科技中心,重点镇建成二级科技开发推广咨询机构,一般镇建成三级科技服务咨询机构。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县城总体规划(2012—2030) 文本
(4)加强科技人才的培育和引进力度,重视科技队伍建设和管理,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2、信息化建设规划 (1)目标
以整合利用现有网络信息资源和不断完善系统服务功能为重点,尽快建成具有先进水平、能够与国内外信息高速公路接轨的信息基础设施,建成集信息开发、应用、建设、管理与服务一体化,左右联接、运转协调、便捷高效的比较完整的信息化体系。
(2)原则
统筹兼顾、分布实施;统一平台、资源共享;统一管理、安全保密。 (3)建设任务
建设一个中心:全县网络管理服务中心;
实施四大工程:即政府公众信息网络建设工程、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工程、数据库建设工程和网络经济工程。 3、教育设施规划 (1)教育普及
全县普及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近期不低于85%,2020年达9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2020年达90%以上。2030年实现教育现代化,形成学习型社会。
(2)布局标准
按0.5万人口设置1所幼儿园,规模为6班;按1万人口设置一所小学,规模为24班;按2万人口设置1所初中,规模为36班;新建高中达到0.3万人以上。
(3)设施配置与布局
全县配置小学70所左右,合计1680班左右;配置初中35所左右,合计1260班左右;中学(完中)6所,合计216班左右;职业教育学校一所。
4、医疗卫生设施规划
(1)城区按7床/千人标准配置医疗设施,加强改造和完善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和社区医院建设。 (2)城镇设卫生院,按4床/千人标准配置,加强中心卫生院的规范化建设。 (3)加强中心村卫生室建设,自然村、基层村建设医疗点。
(4)抓好创建卫生城镇及农村改水改厕工作,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5)规划期末医疗设施总规模为:城区1610床,其余城镇1880床,总计3490床。 5、文化娱乐设施规划
(1)城区设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文化活动中心、青少年宫、老年活动中心等;
(2)乡镇建设文化站,镇乡图书馆(室),各镇建新华书店1处,中心镇文化站逐步建成县文化馆分馆; (3)中心村建文化站、图书室; 6、体育场馆及设施规划
(1)中心城区建成体育活动中心,配建综合运动场、体育馆、游泳馆。
(2)乡镇建设体育健身工程,设置综合性篮球场,配备健身设施,体育场地建设可与学校体育和文化设施结合设置。
(3)中心村结合文化站建设体育活动室和篮球场。 7、社会福利设施与保障规划 (1)扩大城镇就业,保障社会稳定。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县城总体规划(2012—2030) 文本
(2)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不断完善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奔小康进程。 (3)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良好的社会环境。 (4)加快社会保险制度建设、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5)积极建设城镇社会福利设施,形成城市——乡镇(街道办)——社区三级服务网络,中心城区建成社会福利院、救助站及200张床位左右的综合性养老机构;中心镇建成80张床以上的敬老院;城市社区和一般镇加强社区康体中心建设。各乡镇建设计划生育服务机构。
(6)在城郊和中心镇周边区域配置公益性公墓。积极推进殡葬改革。 8、城镇住房建设
(1)2015年,全县城镇住房供给水平有较大提高,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力争达到25m2。到2020年,城镇人均住宅居住面积达到30m2。到2030年,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8m2,城镇住房成套率达90%以上。
(2)保障性住房所占比例在30%以上。2015年解决人均居住面积10m2以下城镇住房困难户的住房问题;2030年低收入家庭人均住房保障面积达到20m2。
(3)不断完善城镇住房规划的编制,引导城镇住房开发的集中化、规模化、开发行为规范化和土地利用集约化。
第37条 给水工程规划
1、用水量标准
用水量标准乡镇最高日居民综合生活用水(含公建)标准180L/cap.d,工业用水量按生活用水量的20%计,其它用水量及不可预见水量占总用水量的30%。
2、水源选择
(1)各乡镇采取集中供水,供水水源就近取用境内地表水或地下水,水源的选择应考虑水量和水质的要求,并与其它市政设施协调建设,避免与城镇发展方向相冲突。
(2)建立区域性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机制,强化区域水资源管理,依法治水。城市和各乡镇在加强蓄引水工程建设和充分利用地下水资源前提下,因地制宜,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解决供水问题。
3、水源保护
按国家水源保护的有关要求划定水源的保护区,执行水源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依法保护水源。
第38条 排水工程规划
1、排水体制
县城和中心镇采用分流制;一般集镇近期采用合流制,远期采用分流制;农村地区采用合流制,有特色、有条件的新农村采用分流制。
2、排水设施规划
建设城镇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因地制宜采用氧化塘或自然沉淀及小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等方式处理城镇污水。集镇和中心村,大力提倡生态污水处理,采用投资省、运行费用低、操作管理简便的稳定塘、人工湿地等处理工艺。污水必须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或农灌。
第39条 电力工程规划
1、负荷与用电量预测
近期全县负荷152.23MW,用电量5.36亿kWh。远期负荷363.74MW,用电量16.0亿kWh。 2、电源规划
220kV电网:扩建220kV青山变电站,最终主变容量为540MVA,方可满足沿河县远期发展负荷需求。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县城总体规划(2012—2030) 文本
110kV电网:2010-2030年间,沿河县共新建110kV变电站8座,规模按二台主变设置,单台容量从20MVA、31.5MVA、40MVA、50MVA进行选择,变电站用地约8000平方米/座。
35kV电网:完成35kV垢坪变、泉坝变、板场变、夹石变、铝厂变等变电站建设,35kV变电站规模按二台主变设置,单台容量从2.5MVA、3.15MVA、4MVA、5MVA进行选择,变电站用地约3000平方米/座。近期35KV官舟变、淇滩变、谯家变升压为110kV变电站。远期逐步将输电距离较远和负荷增长较快的乡镇35kV变电站升压为110kV变电站。
3、网架规划
以220kV青山变为网架支撑点,充分利用地方水电站供电能力,以110kV变电站为中心向各35kV变电站单回辐射、双回辐射、单回链式供电,构成中部电网、南部电网、西部电网、西北部电网等4个供电片区。
4、高压走廊及线路安全距离
进入城区或在城区附近架设的35kV以上电力高压线路,应充分考虑高压走廊建设的经济性。电力线路与建、构筑物应保证预留一定的安全防护距离。在城区通过的35kV以上的高压线路其杆塔等安全系数≥4.5。高压走廊下不宜建建(筑)物,不宜种植高大树木。
35kV以上的线路进入规划区或在规划区附近架设的高压线路,应满足线路对地的距离要求,同时预留高压走廊,其高压走廊宽度如下:
500kV 60米~75米 220kV 30米~40米 110kV 15米~25米 35kV 12米~20米 电力线路安全距离
电压等级 10kV距离建、构筑物 35kV距离建、构筑物 110kV距离建、构筑物 注:需最大计算风偏情况下。 5、水电能源规划
进一步提高沿河电网的水电装机容量,网内水电作为电网的重要补充,有利于沿河电网抗灾能力的提高。 6、核电能源规划
于沿河县板场乡大坝村拟建沿河县核电站,此项目占地3000亩,拟建4台容量125万千瓦改进型水堆核电机组,所发电量主要用于“西电东送”。
第40条 通信设施规划
水平距离(米) 2 3 4 垂直距离(米) 4 4 5 1、根据沿河县城镇体系规划以及电信部门的有关行业规划,预测近期全县电话普及率为25.2部/百人,电话实装数约16万门,其中农话普及率为24部/百人,电话实装数约11.6万门。远期全县电话普及率为32.4部/百人,电话实装数24.3万门;其中,农话普及率为31部/百人,电话实装数约12.09万门。全县近期移动电话普及率约为40部/百人,远期移动电话普及率约为55部/百人。
2、加快通信网路的建设,增强综合通信能力,发展以IP为主导的新一代数据通信业务,构建融语音、数据、图像为一体的多媒体信息通信网,促进电信网、互联网、广电网三网融合,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城区、各镇政府驻地大力发展FTTH(光纤到户)/FTTB(光纤到楼)接入技术,逐步建设覆盖全县的数据通信网。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县城总体规划(2012—2030) 文本
3、移动通信规划:适时扩容移动交换机,增设移动基站,以GSM/CDMA和3G/4G构成不同层次的网络,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发展移动数据业务,移动通信网逐渐发展为无线智能网、无线因特网。
4、积极应用以物联网、云计算、泛在网、移动互联网、三网融合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及智能处理基础平台,建设与民生相关的公共管理与服务等应用系统。
第41条 邮政设施规划
1、在规划期内,邮政普遍服务、快递服务能力随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稳步提高,邮政普遍服务水平高于《邮政普遍服务标准》;实现邮政服务网点覆盖所有乡镇;接收邮件场所基本齐备;信报箱基本覆盖城镇居民住宅,邮筒(箱)、报刊亭基本满足群众需要。
2、调整邮政网络结构,组成一个高效的邮政服务网。各邮政局所建成电子化局所。建设用户信息服务系统、电子商务系统,实现邮政的电子化、网络化和信息化。
第42条 能源结构规划
1、能源结构
县城及各乡镇居民生活能源结构为:燃气、电能、型煤;规划县城建设管道燃气工程,气源为天然气(包括液化、压缩天然气LNG、CNG),液化石油气为补充气源;乡镇燃气气源为液化石油气,以瓶装液化石油气供气。预测2015年县域城镇液化气用量29.2吨/日,2030年为59.2吨/日。
农村大力发展沼气,各地应因地制宜地积极探索和推广不同模式的沼气综合利用途径,发挥沼气建设的综合效益,逐步形成“养殖——沼气——种植”生态循环体系,推广省柴节煤灶,形成以沼气、型煤为主,电能、液化气为辅的生活能源结构。
2、设施建设
在沿河县城新建供气规模9.02万N m3/d的天然气储配站2座,县域乡镇合理设置瓶装液化气充装站、型煤加工厂和瓶装液化气经营点。在农村推广使用沼气,沼气用户每户建8立方米沼气池。
第43条 环境保护规划
1、县域环境保护目标 (1)空气环境质量目标
规划期内县域内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空气环境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一级标准;城区及城镇居住区、城郊农村地区和一般工业区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二、三类工业为主的工业区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三级标准。
(2)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质量目标
防治水质污染,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加强水域和饮用水源的保护,规划期内确保乌江、峡门口水库、当坝水库、龙门丫水库、马蝗沟水库、甘溪甘水库、岩门口水库等一级水源保护区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水质标准,二级保护区、准保护区水质不低于Ⅲ类标准。
(3)地表水水环境质量目标
规划期县域内主要水域水环境质量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以上标准。 (4)声环境质量目标
按《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5-2008)控制县域内各功能区的噪音污染,近期声功能区达标覆盖率达到80%,远期声功能区达标覆盖率达到9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县城总体规划(2012—2030) 文本(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