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县城总体规划(2012—2030) 文本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县城总体规划(2012─2030)文本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贵州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3年10月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 2 第二章 城乡发展目标和战略 .................................................................... 3 第三章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 5 第一节 人口与城镇化 ......................................................................... 5 第二节 城镇体系结构与组织规划 ............................................................... 6 第三节 县域产业发展与布局 ................................................................... 7 第四节 县域旅游发展规划 ..................................................................... 8 第五节 县域空间管制规划 ..................................................................... 9 第六节 县域综合交通规划 .................................................................... 10 第七节 县域重大基础设施规划 ................................................................ 11 第八节 生态文明建设 ........................................................................ 16 第四章 资源利用和保护规划 ................................................................... 17 第五章 城市规划区统筹发展规划 ............................................................... 19 第六章 城区总体规划......................................................................... 21 第一节 城市性质与规模 ...................................................................... 21 第二节 总体布局规划 ........................................................................ 21 第三节 居住用地与住房保障规划 .............................................................. 21 第四节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规划 ...................................................... 22 第五节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规划 .............................................................. 24 第六节 工业用地及仓储物流用地规划 .......................................................... 25 第七节 综合交通规划 ........................................................................ 26 第八节 景观系统规划 ........................................................................ 28 第九节 绿地系统与广场规划 .................................................................. 29 第十节 环境保护规划 ........................................................................ 30 第十一节 给水排水工程规划 .................................................................. 32 第十二节 电力电信工程规划 .................................................................. 33 第十三节 燃气工程规划 ...................................................................... 35 第十四节 环卫工程规划 ...................................................................... 35 第十五节 综合防灾规划 ...................................................................... 36 第十六节 建设用地控制 ...................................................................... 39 第十七节 智慧城市建设 ...................................................................... 41 第十八节 分期建设规划 ...................................................................... 42 第七章 实施策略与措施 ....................................................................... 43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县城总体规划(2012—2030) 文本
第八章 附 则 .............................................................................. 43 附表1 沿河县城乡发展指标体系汇总表 ......................................................... 44 附表2 沿河县城市规划区城乡用地现状汇总表(2012年) ......................................... 45 附表3 沿河县城市规划区城乡用地规划汇总表.................................................... 45 附表4 沿河县城区现状建设用地统计表(2012年) ............................................... 45 附表5 沿河县城区规划建设用地平衡表(2030年) ............................................... 46 附表6 沿河县城区道路规划一览表 ............................................................. 47
第一章 总 则
第1条 规划编制目的
为适应沿河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落实党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全省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指示,落实铜仁市发展战略目标,正确处理沿河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整合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强力推进沿河跨越地理空间束缚,积极推进跳跃发展,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在铜仁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特组织编制《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县城总体规划(2012--2030)》。
第2条 规划指导思想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化实施,充分发挥资源和文化优势,立足于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借助区域城镇群的带动和重大区域性基础设施的建设,把沿河县建成贵州省东北部、黔渝交界地域的山、水、城、绿交融共生的特色城市。
第3条 规划原则
1、贯彻充分发挥城市规划公共政策属性的原则。 2、贯彻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原则。 3、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的原则。 4、贯彻尊重城市历史和塑造城市特色的原则。 5、体现“以人为本” 的原则。
第4条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8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8年) 6、《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988年) 7、《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 8、《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2010年) 9、《贵州省城镇体系规划》(2013-2030) 10、《贵州省“十二五”城镇化发展专项规划》 11、《贵州省主体功能区规划》
12、《贵州省“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专项规划》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县城总体规划(2012—2030) 文本
13、《贵州省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规划》 14、《贵州省骨架公路网规划》(2008年)
15、《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 16、《铜仁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013-2030) 17、《铜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18、《沿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19、《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 》 20、《乌江山峡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1-2025) 21、《沿河县县城总体规划》(2005-2020) 22、《沿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23、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规范、政策
第5条 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2—2030年,共19年。 其中:近期为2012—2015年,4年;
中期为为2016—2020年,5年; 远期为2021—2030年,10年。
第6条 规划层次及其范围
1、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为整个县域行政辖区范围,面积2468.8平方公里。确定县域内城镇的分工协调发展,重大基础设施的配置,资源与环境的保护和利用等。
2、城区总体规划范围
东至牛金山、双树坪,西至青岗园、枫香坨,北面至黑獭,南面至淇滩、峡门口,面积为104.9平方公里。
第7条 城市规划区
城市规划区范围为:和平镇、淇滩镇、沙子镇、中界乡、黑水乡、黑獭乡、官舟镇七个乡镇的行政区划范围,未包括沿河乌江三峡风景名胜区界限范围,面积为560.5平方公里。
第8条 强制性内容
文本中黑体字条文为本规划强制性内容。强制性内容是对城市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城市总体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建设的,属严重影响城市总体规划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
第二章 城乡发展目标和战略
第9条 发展目标
1、经济发展目标
1、近期2015年全县生产总值达80亿元,年均增长15%;人均GDP达到17000元;地方财政收入达7.9亿元,年均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00元,年均增长14%;农民人均收入6500元,年均增长14%;人民生活实现由温饱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2、中期2020年全县生产总值达140亿元,年均增长14%;人均GDP达到20000元;地方财政收入达20亿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县城总体规划(2012—2030) 文本
元,年均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000元,年均增长12%;农民人均收入11000元,年均增长12%;人民生活基本实现小康。
2、远期2030年全县生产总值达310亿元,年均增长10%;人均GDP达到41333元;地方财政收入达60亿元,年均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000元,年均增长10%;农民人均收入31000元,年均增长11%;人民生活水平全面实现小康。
2、城市建设目标
增强城市的集聚与辐射功能,建设具有较高水平公共服务设施,拥有先进的城市基础设施,形成高效的城市管理体系,保持优秀的城市生态环境。2030年人均居住面积达39m2,人均道路面积达16m2,人均绿化面积达到13m2。通过20年时间的努力,将沿河建设成为规模适当、布局合理、功能健全、保障有力、民族文化特色鲜明的生态型现代化城市。
3、社会人文发展目标
形成拥有良好精神文明的社会风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塑造良好的城市文化氛围,现代文明与传统民族文化和地方文化相融。挖掘和传播优秀的民族文化,提升城市形象。文化、教育、科技、医疗等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主要社会人文指标达到并超过国内城市平均水平。教育、医疗、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建立均衡化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社会文化得到长足发展,公共服务事业完备,文明程度和现代化程度大量提升,社会和谐、繁荣、稳定、文明。
4、生态环境发展目标
生态环境进一步提升,森林植被、自然地貌、水源地、水系湿地等生态敏感区域得到合理保护,形成功能合理、科学布局的生态绿地网络。工矿企业得到全面整治,污水、废弃物、烟尘等污染物达标排放,居民生活环境安全,全县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
5、资源保护和利用目标
土地、水、矿产和能源等资源得到科学合理开发、综合利用和集约使用。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达到国内中上水平,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节水技术得到全面推广,节能减排取得成效,绿色建筑、绿色交通得到全社会的倡导和有效利用,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环境达到和谐共融。
城乡发展目标体系表
指标类别 经济指标 生产总值指标 指标名称 生产总值(亿元) 人均生产总值(万元/人) 全县总人口规模(万人) 城镇人口(万人) 城镇化水平(%) 万元GDP耗水量(m3/万元) 单位GDP能耗水平(tec/万元GDP) 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 森林覆盖率(%) 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 资源化利用率(%) 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工业固体废物处理率(%) 工业固体废物回收率(%) 近期 中期 远期 (2015年) (2020年) (2030年) 80 140 310 1.7 2.0 4.1 68 70 75 25.8 33.6 46 38 48 61 27 24 21 0.95 0.75 0.65 10 15 20 45 47 50 70 80 90 0 0 10 80 90 100 70 90 100 60 80 90 50 70 80
社会指标 人口与城镇化 水资源指标 资源指标 能源指标 生态指标 污水指标 环境指标 垃圾指标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县城总体规划(2012—2030) 文本
一级 二级 80 80 一级 二级 90 90 一级 二级 100 95 大气环境质量 大气指标 第10条 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工业废气达标排放率(%) 城镇区域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 1、城乡空间整体发展。树立城乡空间规划和建设上的整体发展观,合理配置资源,按照生态优先、整合最优、机会均等的原则,加强城乡空间整合,促进城乡空间协调、持续、稳定发展。
2、城乡产业紧密关联。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实现工业、旅游业、现代农林业、生态协调发展,提高城乡经济发展整体水平。
3、促进城镇“梯度化”发展,培育有工业支撑的城镇规模化发展,适度控制乡集镇发展规模,引导人口和建设用地指标向工业和城镇集聚,做大做强城市,带动县域全面发展。
4、城乡公共服务机会均等。建立城乡服务机会均等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统筹安排城乡社会教育、文化卫生、科技等公共资源,形成层级清晰、体系完整、运转高效、集约利用的公共服务系统,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
5、城乡社会制度公平。城乡财税统筹,建立面向全社会的公共财政体制,公平税赋;建立以工补农、城乡就业统筹的劳动力市场,推行统一用工和劳动保障制度;推行城乡管理一体化,积极稳妥地推进“乡镇撤并”工作和户籍制度改革。
第11条 空间优化发展战略
1、促进空间中心极化。充分保障城市的资源优先配置,积极推进中心极化进程,为城区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适度超前建设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设施,满足城市扩张需求。
2、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积极促进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构建多方位、多层次的开发格局。
3、实施文化旅游提升战略。深化挖掘传统文化旅游资源,进一步完善旅游设施,保护人文遗存及其自然山水环境,大力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打造城市知名文化旅游品牌。
第三章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一节 人口与城镇化
第12条 人口与城镇化水平
近期(2015年):全县人口为68万人,城镇人口为25.8万人,城镇化水平为38%; 中期(2020年):全县人口为70万人,城镇人口为33.6万人,城镇化水平为48%; 近期(2030年):全县人口为75万人,城镇人口为46万人,城镇化水平为61%;
第13条 城镇化策略
1、积极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产业化,保障城乡可持续发展。 2、加快城市职能优化与调整,增强辐射和吸附能力,提高城镇化。 3、适度超前建设城市,扩大基础设施承载能力。
4、以推动“三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促进乡村城镇化进程。
5、适时调整行政区划,积极推进撤镇建办、撤乡建镇、撤村建社区,提高城镇化率。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县城总体规划(2012—2030) 文本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