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服务业概论 第一章 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
第一节 服务与服务业概述
一、
服务的含义阐述1
历史上,可概括出两类服务定义
(1) 统计定义:最常见的一种定义方式,是通过排他性的方式来说明“服务”,是将一切
不属产品生产的经济活动都定义为“服务”。
缺点:不适于进行理论分析,无特定内涵,无表示事物质的规定性,缺乏
逻辑的严谨性。 (2) 本质定义:从服务的本质出发来进行定义,即通过性质来定义,指出具有某些性质
特征的交易品就是服务。如非实物性就被认为是服务的本质之一。
服务的含义阐述2
西方经济学文献中服务含义
1. 提供某种帮助或使用价值,使接受者改善福利
2. 有交换价值的无形交易品,使用价值可瞬间的、重复使用的、可变的 3. 有目的的活动结果,可得报酬,也可不的报酬
国内外至今对于“服务”没有形成一个被普遍权威观点。《辞海》解释为“不以实物形式而以提供活动形式满足他人某种需要的活动”
或者说,由于社会分工的发展,一部分人不从事工农业生产,只为他人提供非工农业产品的效用或有益活动,,称之为“服务”。
ISO9000对服务的定义:
服务时为满足顾客的需要,在与顾客的接触中,服务者的活动过程和活动结果。
服务的含义阐述3
本教材定义中的三要点:
1. 具有使用价值,是一种无形产品
2. 是交易对象,反映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关系
3. 是运动形态的客观使用价值,不表现为静态的客观对象
本教材定义“服务”:
是一个经济主体使另一个经济主体增加价值,并主要以活动形式表现的使用价值。
服务的含义阐述4 “服务”与“劳务”区别
1. 服务是社会劳动分工的产物,是生产力发展的表现;而劳务是人们将自己的劳动能力提
供给他人驱使是生产关系发展的表现。 2. 在生产活动过程中,服务生产的特点是服务生产者必须具备劳动者、劳动资料,其劳动
对象则由消费者来提供或指定;劳务生产者仅具备有劳动者。
二、服务的特性 1.无形性
一是与有形的消费品或工农业产品比,服务的空间形态基本上是不固定的; 二是有些服务的使用价值或效果,往往在短期内不易感受到。
品质有不确定的风险。“物化服务”
2.即时性
一是不可分离性。生产和消费同时。
二是不可储存性。对于需求的波动更为敏感。
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基础的。新兴服务业的出现,此特征性在发生变化。 3..异质性
同一种服务,收到提供服务的时间、地点及人员等因素的影响很大。 原因一:服务提供者自身因素的影响;
原因二:由于顾客直接参与服务的生产和消费过程,顾客本身的因素。 4.结合性
服务和商品才在一定的代替性和统一性。 代替性表现在服务可以代替商品(到餐饮就餐),商品也可以代替部分服务(自动售货机);
综合性表现在服务与物质生产结合 5. 知识性
信息服务业“第四产业”。
五个特性要辩证地认识
三、服务的本质1 服务的本质
(1) 服务劳动是生产劳动 (2) 服务产品是社会产品 服务的本质 2
1. 服务必须产生效用和价值,无论是有形产品(运输业移动产品)或不涉及有形产品(教育行业的授课);
2. 服务不是实物,但却经常依赖实物产品表现出来,产品是一种未经包装的服务,产品计入服务后,就成为服务的一部分;
3. 虽然服务就自身而言是无形的,但是服务过程可以被识别出来,客户可以观察到服务活动被逐步执行而完成。
四、服务业概念的界定 服务业概念
生产或提供各种服务的经济部门或企业的集合
服务业生产基本特征
以服务形式提供满足社会生产需要和人们消费需要的各种使用价值
流通 部门 服务 部门 国家统计局,将第三产业分为两大部门、四个层次
服务业分类简表 第一 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层次 物资供销与仓储业 第二 为生产、生活服务金融业、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层次 的部门 业、公共事业、居民服务、旅游业、资讯信息服务业、各类技术服务业 第三 为提高科学文化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科研、卫生层次 素质服务的部门 体育、社会福利 第四 为社会公共需要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军队、层次 服务的部门 警察
美国经济学家布朗宁和辛格曼在《服务社会的兴起:美国劳动力的部门转换的人口与社会特征》(1975)中,
根据联合国标准产业分类(SIC)把服务业分为四类:
1. 生产者服务:指那些与生产直接相关的服务,为生产者提供
信息。其特征是被企业用作生产商品预期其他服务的投入。
如商务和专业服务业、金融服务业等。经济法展的“黏合剂”和“引擎”,已成为现代服务经济体系中最有活力和增长最快的部门。 2. 消费者服务(个人服务):指那些从吃喝娱乐的与个人消费相
关的服务。包括旅馆、餐饮业等。是劳动密集性行业,在促
进消费、吸纳就业、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 流通服务业(分销售或分配服务):指通讯、运输业,以及商
业的批发和零售业。 4. 社会服务:指那些与人民消费直接相关的服务,由最终需求
所推动。如政府部门、医疗、健康、教育、国防等。
依据 服务 业的 功能 分为 四类
生产服务业:相当于生产者服务 生活性服务业:相当于消费者服务 流通服务业
知识服务业
社会综合服务业
1.
依据 服务 业的 经济 性质 分为 五类
2. 3. 4. 5.
五、服务业概念的延伸
1. 服务业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2. 服务业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六、我国的服务业 服务业占GDP32.8%
服务业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20%左右
第二节 现代服务业的内涵
现代服务业发展路径
由低往高发展 劳务→服务→服务业→传统服务业→现代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的成长背景
1. 分工细化(价值链基础上的企业资源外包,其中知识密集型服务的收入要高
于其他服务业,如信息技术服务)
2. 新技术的产生(技术信息半导体设计和环境保护服务) 3. 对基础服务需求的增加(如专利代办、技术中介等)
4. 对知识的需求增加(主要源自于市场竞争的加剧、科技进步及创新可能带来
的利益,对知识中间投入的需求增加) 5. 经济全球化
6. 政府相关政策(政府干预有两种情况:一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为了实现对企
业行为的约束和控制,如审计、项目评估等;二是由于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些新问题,如环境污染而产生的环境服务)
7. 管制与保护的解除(公共事业服务的市场化运营)
现代服务业的创立模式
创始型??????通过企业家创新精神建立。由个人离开原企业、研究院所或
大学成立新企业。
公共服务市场化??指政府、教育机构和科研院所市场化。国家实验室、高等教
育机构、孵化器和科技园、大学研发企业。
服务功能外部化??原因有三:一是母公司不再需要这些功能;二是内部交易成
本高于外部;三是外部市场产生服务的需求。
重新定位型????原先处在制造业部门或其他领域的企业通过重新定位而成
如IT业。
拆分重组性????拆分成更专业化的企业,如四大会计事务所管理咨询业务的
独立。
一、现代服务业的定义
(一)现代服务业两大类
补充性服务业 伴随工业化的展开而加速发展的服务业。如银行、证券、信
托、保险、基金、租赁等现代金融业;开发、建筑、装饰、物业、交易等房地产业;会计、审计等中介服务业
新兴服务业 工业化后期大规模发展起来。如移动通信、网络、传媒、咨
询等信息服务业;教育培训、会议展览、国际商务、现代物流等新兴行业。
现代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是在工业化比较发达的阶段产生的,主要
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管理理念发展起来的信息和知
识相对密集的服务业。本质是服务业的现代化。
(二)、现代服务业的定义
依靠高新技术和现代管理办法、经营方式及组织形式发展起来的、主要为生
产者提供中间投入的知识技术信息密集型服务的部门,如金融服务、信息咨询服务、法律服务、会展服务等,以及一部分被新技术改造过的传统服务。
(国内最为广泛接受的“现代服务业”定义,十五大报告中首次提出)
二、现代服务业的界定标准 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比
三大特性
1. 高技术性 2. 知识性 3. 新兴性
三大特性是对整体而言的,具体到某实际的服务行业,它可能同时具有三大特性。如旅游业只有知识性,缺乏高技术性和新兴性。
界定现代服务业的基本标准有二:一是同时具备三大特征的严格标准;二是只需要具备某一特性的宽泛标准
三、现代服务业的主要特征
现代服务业的七大特征
(1) 产业性质上的特征(产出无具体的形态、中间消耗性具有经验性商品而非
搜寻性商品为三个最重要的产业特征)
(2) 市场结构与一般产业有区别(主要依靠技术和知识的投入,产出是一种差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现代服务业概论复习要点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