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熊购物》与反思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二、自主探索
1、师:请同学猜一猜他们可能遇到什么数学问题?
(让学生猜一猜可能遇到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开放性地思考问题,学生想到的问题多种多样,不受局限,思维非常活跃。)
2、出示小熊胖胖的问题:“我要4个面包和1瓶饮料,该付多少元?” (1) 学生独立试做:
(自己独立思考,这样才有利于小组交流。)
(2) 小组交流方法,并说一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让学生把解决问题的思路理清楚,并通过语言叙述出来,有利于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培养,把口、脑结合起来,让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3) 集体汇报;
(4) 引导学生把两个算式合在一起;
(5) 列出两道综合算式以后,教学生读法,并读给同桌听一听;
(6) 集体讨论“3×4+6”应该先算3×4还是先算4+6,得出3×4是表示4个面包的价钱,所以要先算3×4;同理“6+3×4”也是应该先算3×4;
(对于比较难掌握的地方,让学生进行讨论、争论,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把算式与问题结合起来,得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7) 同桌讨论:有加法又有乘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8) 总结方法:有加法又有乘法,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3、出示小熊乐乐的问题:“有20元,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元?” (1) 小组合作,探讨方法;
(2) 引导学生用两种方法进行解答,并讨论出:“有减法又有乘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让学生自主探索,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三、灵活应用
1、师:淘气和笑笑看着小熊他们买东西买得那么高兴,他们也过来了,看看淘气买的是什么东西?(书P13试一试第1小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图意(左边有4排饮料,每排5瓶,右边有3瓶饮料,一共有多少瓶?),再列式计算;
2、师:想知道笑笑买的是什么吗? 计算出3道算式,就能知道是些什么。(书P13试一试第2小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运算顺序,再通过计算,知道笑笑买的东西,学生兴趣盎然。)
3、 师:智慧老人也想来考考我们小朋友,看看他的问题是什么? (书P13试一试第3小题)
(还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自己创设情境,叙述出算式表示的意思,学生处于积极的思考中。)
四、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今天谁的表现最好?
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小熊购物”,并把整个教学过程自始至终地贯穿在购物活动中。学生对此感到亲切,并逐步体会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让学生猜一猜小熊可能遇到的问题,允许学生多角度地看问题,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以及开放性思考问题的能力。接着重点研究小熊胖胖和乐乐的问题,通过自主探索、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比较“有加法又有乘法”和“有减法又有乘法”时,它们在计算方法上相同的地方都是先算乘法,更加加强了学生正确计算两步式题的能力。但是对于把两个算式合在一起,学生对此还是感到困难,要适当地加以引导,并在练习中不断地加强与巩固。两个算式合并以后,算式的读法还是要加强。
《捐书活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说出与下列各数最接近的整百数或整百整十数是几?
98( ) 、504( ) 、138( ) 、396( ) 、251( ) (2)、用竖式计算
24+16+27= 49+17+32= 456+307= 271+436= [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为学习新知作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三、探究新知: 玩中学
1、看一看,说一说。
(1)出示图表。这就是建设小学捐书情况的统计表。谁能告诉大家你通过这张表知道了什么?
(2)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一、二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二年级比一年级少捐多少本?二年级比三年级多捐多少本?二、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一、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2、想一想、做一做。
(1)估一估:三个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师:估算一下这3个班一共捐了多少本? 生1:这3个班大约一共捐了300多本。 生2:这3个班大约一共捐了320本。 师:都估得300多本你是怎么估的呢?
生1:我是把3个班捐的本数都看成100,合起来就是300本,所以估计是300多本。 师:到底是多少本?(统计表出示合计一栏)我想请你们准确地算一算。 (2)算一算 ①学生独立计算
②小组互相交流多种算法。 学生四人小组交流。
师:小组派代表说说你们是怎么算的? 生1:我是用竖式计算的。
师:我们来看看他是怎样用竖式计算的。
(学生展示竖式计算的过程)
生1:我是先把118和104先加起来,得222;再用222和95加起来得317本
师:哟这位同学用过去学过的竖式这个本领来解决的,他分成两步用竖式计算,又对又快地算出结果,真不错。(教师板书竖式) 生2:老师我的竖式与他的不一样。 师:你的竖式与他的有什么不同? 生2:这是把三个加数落起来加的。 师:老师把他的写下来。(教师板书竖式)这样的竖式有点难度啵,我们帮助他一块检查吧。先算个位8+4+5等于几?(引导学生算完其它的)他经历了两次满十进一,正确地算出来,你想提醒同学们什么?老师也要给大家提个醒,三个数连加时计算可要小心。是这样用竖式计算的同学有哪些?其他同学也像这样用竖式计算一次。 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
师:还有哪个小组有不同的算法? 生3:我是用脱式计算的。(展示脱式计算的过程) 师:他也分成了两步来算,用脱式表示出来,也不错。 生4:我是这样算的:100+100+100+18+4-5=317
师:这位同学把这些加数看成整百数,少加的加回,多加了减掉,很巧妙。
生5:我是用200+117 师:你是怎么想的呢?
生5:我把95、104看成整百数,多算了1本,再把一年级少算一本就可以了。
学生掌声表示对这位学生的赞赏。
师:他学会了先观察每个数的特点,选择用凑整方法来来计算。 师:在这么多种方法中,你最欣赏哪种算法?
生5:我欣赏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这样算可以让我算得又准又快。 生6:我欣赏先把104和95加起来的方法再凑整可以使计算更快。 生7:我也喜欢这种凑整的方法。 四、学中做
1、试一试:民族小学三个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独立完成,同桌交流。 师:民族小学三个年级捐书的本数大家都知道了,我相信四、五、六年级捐书的本数你们也能准确地算出来,有信心吗?电脑出示 2、集体订正。
师:真了不得,我们把民族小学六个年级捐书的本数正确算出来了,根据你们的结果,估算一下,民族小学大约一共捐了多少本? 3、计算比赛,完成练一练第1题。
[设计情境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培养他们竞争意识。] 五、总结
这节课你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铅笔有多长
教学过程:
鼓励手段——评价方法(谁认真倾听,老师就发给一个“奖励”,下课后有5个
以上的 奖励就换一只机灵狗。
一、复习:估一估(填上合适的单位)
1. 家里房门高约2( )
2. 1枝铅笔的长度是18( ) 3. 米尺长度是100( ) 4. 数学书长约25( )
师:括号里填的是什么单位?(长度单位)
小朋友们在一年级学习了 “米”和“厘米”,哪个小朋友知道“1米大约多
长?”(手势
比)“1厘米大约多长?”(手势比)你还知道其他的长度单位吗? 情境导入:
师:课件出示:机灵狗(小朋友,我们的好朋友机灵狗有一支魔法铅笔,它不但
能写字、画画,还能——),点击铅笔变化
小朋友猜猜看,这支魔法铅笔大约有多长(板书课题:铅笔有多长)
师:机灵狗给我们每个小朋友发了一张跟他的铅笔一样长的纸条,拿出来,估一
估,它有多长?
生:估数
师:写在黑板上(2、3个)
师:这支魔法铅笔到底有多长?让我们来量一量吧,量给组内小朋友看,你们的
结果是不是一样
生:小组合作(记录) 生:演示
师:在黑板上贴上这个小纸条,板书10厘米。
智慧老爷爷说——小朋友们真能干,跟我想的一样(点击课件) 接着板书:“1分米” 10厘米就是1分米
用字母表示1分米(1dm) 1分米=10厘米 1dm=10cm 生:找一找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生:用直尺量一量身边的物体哪些是1分米
师:让学生在米尺上找到1分米,数数看,1米里有多少个1分米? 生:1米里有 10个1分米
师:板书:1米=10分米 1m=10dm
(点击课件,再看一遍,体会)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生:看课件,说铅笔有多长(8厘米) 生:看课件,铅笔长6厘米多3个小格
师:你知道这一个小格是多长吗?(1毫米)板书 请你数一数,1厘米里有几毫米(10毫米)板书 1厘米=10毫米 1cm=10mm 点击课件再体会一次
生:找一找身边的 “1毫米”(提供实物) 三、练习:(鼓励手段?)
1、填一填:3dm=( )cm 40mm=( )cm 500cm=( )m 四、画线段:
课件演示“画线段”的 步骤30毫米 学生自己尝试画2厘米5毫米 1分米
五、总结:所学习的知识,所得到的奖励 六:练习
3dm = ( )cm 40mm = ( )cm 500cm= ( )m
7m = ( )dm 3cm = ( )mm
认识角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图形朋友,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都是谁?(教师出示课件)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看一看,这些图形都由什么共同点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有角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认识角) 二、联系生活,探索新知 (一)找角——直观感知角。 师:你身边的哪些物体上面有角呢?谁愿意来说一说。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说说自己见过的生活中的角(也可以找找教室里的角)
生:数学书上有角,黑板上有角,三角板的上面有角等。 师:请你用手指一指。(教师注意动作的引导和示范。) (二)摸一摸,感受角
同学们身边都有三角板,去摸一摸三角板上的角,告诉老师你又什么感受 尖尖的,刺人的,(不错,这尖尖的点我们就把它称为顶点) 除了尖尖的点之外,你还摸到了什么 两条直直的边
师:真棒,同学们已经把角的特点都找出来了,谁来总结一下
所以我们说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组成(板书,学生齐读)(男女生分开读) 师:闭上你的眼睛,想一想角是由什么构成的?(指一名学生回答) (三)练一练:(课件)
师:好了,孩子们,现在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不能和角成为好朋友,可就要看你接下来的表现了!
(1).辨角。用你火眼金睛找出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为什么?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小熊购物教学案例与反思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