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电大人文社会科学学习指导作业答案(8)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2-04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极贡献?

四、论述题

1.说说终身教育观的主要内涵和重大意义。

2.当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界认为中国教育学研究要从哪几方面寻求新的突破?

3.你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思想上存在着哪些困惑,准备从何处着手争取在理论上和实践的结合上取得新的进展?

参考答案 一、语词解释

1.以人类教育活动为对象、以揭示教育发展一般规律为目标的人文社会科学主干学科之一。

2.体现了儒家文化思想的、世界上最早的教育问题专论。

3.以西方伦理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的比较全面地探讨教育问题的专著。许多学者将此作为独立的教育学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

4.70年代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的世界教育研究报告。被认为是终生教育思想的奠基作。

5.在大科学体系逐步形成的过程中迅速发展起来的,以终身教育观为核心的全球性教育理念。

二、选择题

1.A 2.C 3.D 4.B 5.C 6.D 7.C 8.A 9.B 10.A 三、简答题

1.中国和外国古代的教育思想,都是作为哲学和其他。人文社会知识的有机组成部分出现的。中国由于封建主义的禁锢,人文社会知识的科学化体系化进程受阻,教育实践发展迟缓,未能从社会内部孕育出近代教育科学体系。西方从16世纪开始,资主义社会关系萌生,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重视客观实在的哲学精神于17世纪~18世纪取得主导性地位,心理学研究逐步取得新的进展,教育研究科学化的思潮随之兴起,19世纪初近代教育学体系基本形成。

2.这一阶段,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直接参与教育学科建设,欧洲和美国分别兴起新教育运动和进步教育运动,推进了以改变学校教育重心为焦点(也就是强调以儿

36

童为主、以学习生活直接经验为主、以从活动中学习的方式为主)的现代教育思潮。 3.这一阶段,人文社会科学取得重大发展,系统科学成型,哲学、心理学、语言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同教育学交互作用。世界教育发展加速,教育观念、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成为教育学研究的主旋律,推进以更新教育内容为焦点的现代教育思潮。

4.这一阶段,人文社会科学内部各学科,以及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沟通和交融, 在系统化的分析与综合中,逐步构建大科学,形成了以终身教育理论为核心的现代大教育观。 5,20世纪末叶我国有关小学素质教育实验的科学探讨十分活跃,关于愉快教育、成功教育、和谐教育、情境教育、主体性教育的科学实验和理论研究,成为初等教育研究中最为活跃、全国小学教育工作者最为关心的亮点;成为素质教育理论的生长点之一,对我国教育的基本理论研究,特别是对教育本质、教育功能、教育中的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关系的研究,主体性教育思想的提出,对教学规律的探讨等,都作出了积极贡献。

四、论述题

1.答案要点:终身教育理论回答教育如何适应迅速变化社会和人的终身发展需求, 它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全程教育、全域教育、全民教育、全面教育。终身教育论突破了传统小教育观的狭隘视野,强调教育面向人的一生、面向并且依靠全社会、面向全民、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开创了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的新纪元。

2.答案要点:人文社会科学界普遍认为,当代中国教育学发展的关键课题是处理好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学科分化与学科综合、全球视野与本土特色、实证方式与评价方式等关系。倾向性的意见是:首先要强调深入研究教育实践,努力在理论服务于实践的过程中求得理论自身的发展和完善;首先要推进教育学科的进一步分化,特别要开展深入的专题研究, 为较高水平的学科综合打下;坚实的基础;要强调“洋为中用”,努力推进教育学科建设的本土化进程;要提倡实证方式与评价方式的协调和综合,建构中国教育学的科学方法体系。

3.回答提示:此题要求结合本课程的学习,排查学习者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听遇到的实践的和观念上的问题。选择主要的,内容要具体。

第十章 人文社会科学与初等教育的跨学科研究 一、语词解释 1.教育政治学: 3.比较教育学: 2.教育传播学:

37

4.价值: 5.社会角色:

二、选择题

1.许多人认为,教育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交叉学科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 A.培根发表《论科学的价值》 B.洛克发表《教育漫话》 C.卢梭发表《爱弥尔》 D.杜威发表《民主主义与教育》 2.心理教育的主要内容是( ) A.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体系的建构 B.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

C.心理品质的培养、心理卫生的教育和心理问题的辅导 D.帮助教师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象”

3.教育与社区关系以及学校内部社会关系的研究属于教育社会学的( ) A.宏观层面研究 B.中观层面研究 C.微观层面研究 D.综合性研究

4.20世纪20年代率先创造性地专门研究教育的经济意义,设计出计算教育经济效益的方法的是( )

A.前苏联经济学者 B.美国经济学者 C.德国经济学者 D.英国经济学者

5.政治文化是与教育密切相关的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其主要内容是( ) A.处理阶级关系、民族关系、国际关系 B.政治认识、政治情感、政治价值观、政治理想

c.教育与国家、教育与人的政治社会化、教育民主化、政治教育 D.政治体系、政治活动 6.我国《教师法》属于( )

A.教育基本法 B.主要教育法律 C.教育行政法规 D.教育行政规章

7.教育人类学认为,教育具有文化的多种功能,其中本质的功能是( )

38

A.吸收集聚功能 B.传递功能 C.选择功能 D.创造功能

8.中国出版第一本《教育人类学》距世界出版第一本《教育人类学》约( ) A.80年 B.70年 C.40年 D.30年

9.现代传播学集大成者施拉姆同是一位教育学家,他有个著名的观点是( ) A.研究传播基本上也是研究教育传播 B. 信息即力量 C.传播即力量

D.信息革命同时带来传播革命和教育革命

10.概括了当代比较教育学的主导性思潮“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教育和文化的最终目标”的一部著名教育研究报告是( ) A.《教育—一财富蕴藏其中》 B.《学会生存》 C.《学无止境》

D.《从现在起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

三、简答题

1.教育哲学的内涵与意义是什么? 2.教育心理学的内涵与意义是什么? 3.我国教育社会学是怎样认识班级问题的?

4.教育政治学对当代初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怎样的特殊意义? 5.教育法学有哪些研究重点?

四、论述题

1.联系当代中国素质教育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说说初等教育跨学科研究的必要性。

2.为什么说教育人类学、教育传播学、比较教育学能促进初等教育的“文化思考”? 参考答案 一、语词解释

1.政治学和教育学的共生学科,以教育和政治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一般侧重考察教育过程的政治因素。

2.教育学与传播学的共生学科,首先是运用传播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和阐释教育。

39

3.带有综合性的教育理论学科,它的一个基本特征是跨文化比较。

4.通常指事物对人的效用。从哲学上看,价值是在有特定需要的主体与满足需要的对象即客体之间的关系中产生的,它体现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条件下,客体的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

5.指客体在一定的社会规范中履行一定社会职责的行为模式。

二、选择题

1.D 2.C 3.B 4.A 5.B 6.B 7.D 8.A 9.A 10.A 三、简答题

1.主要内涵:是哲学与教育学交叉学科,是联结哲学和教育、理论和实践、历史和未来的科学通道。主要意义:对教育的本质的研究具有整体性,对教育中的问题作出广泛而深刻的解释和说明,对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具有评价作用和选择作用,是教育研究的理论根基。 2.主要内涵: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共生学科,探讨教育和心理发展的内在联系。主要意义:就小学而言,初等教育是作为教育者的成人群体,与作为受教育者的众多低龄儿童,在心理上全面交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教育心理学是初等教育研究不可或缺的理论基础。 3.一般认为,班级是在宏观社会文化背景制约下的特殊的儿童社会,班级集体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关系体系和社会组织,班级制度是一种社会制度。强调教师、学生、教材“三要素”所受的社会环境影响,要求推行课程、教学手段和教学活动方式社会化,使儿童在“社会情境”中学习;建议强化师生、生生、师师间的交往,创造开放、灵活的组织形式,丰富班级的社会文化生活,使学生在独特的社会群体中找到比较合适的位置,防治差生增多、“问题儿童”和反社会行为低龄化等教育社会病。

4.一是有助于科学地理解政治的内涵,理性地处理好教育和政治之间的关系。二是有助于认识人的政治社会化是教育政治功能的基本内容,自觉强化适应小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教育。三是有助于了解教育机会均等的政治意义,从各方面为逐步实现教育民主化的目标创造条件。

5.主要有:教育法的本质和职能;教育法律体系;教育法的制定和实施;教育法与教育行政;学校的法律地位,等等。

四、论述题

1.答案要点:现代初等教育需要跨学科的研究,首先,是由教育的复杂本性所决定的。

40

小学的素质教育内涵是什么,怎样才能适应时代和人的发展需要,科学而又艺术地提高小学生的整体素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十分艰难的实践问题,必须多学科参与,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进行立体式的研究和长时间的教育实验。其次,是由初等教育面临新的时代课题所决定的。素质教育是以世纪之交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两个根本转变、两大文明建设为内在依据,是为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而建构、在终身教育概念和体制逐步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得到深化的现代教育模式。面对新课题、新模式,小学教育工作者要广泛吸收和综合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成果,更新教育观念和知识能力结构,以作出富于创造性的反应。再次,是由初等教育科学体系完善化的需求所决定的。素质教育目前是初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旋律,然而素质教育的理论,从积极酝酿、初步形成到迅速发展,从几乎“流产”、不被认可到广泛传播,走过了一条曲折道路,通过跨学科嫁接式研究,终于打开局面,取得丰硕的阶段性成果。这也是整个教育科学体系完善化的必由之路。

2.答案要点:所谓“文化思考”,就是指从精神文化活动的层面去认识初等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对教育和文化关系的探讨是教育人类学的基本主题。从教育人类学看,教育本身是高级形态的文化过程,是文化的特殊组成部分,文化制约教育,教育服务于文化;另一方面,教育是文化的基础和生命机制,从多方面反作用于文化。教育人类学认为,教育具有文化的吸收积聚功能、传递功能、选择功能和创造功能,本质的功能是创造;教育文化功能的积极发挥取决于人类的教育意识。凡此种种,对认识初等教育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任务,和改革发展的方向、方法,都富有启示意义。教育人类学的“文化寻根”、“文化比较”、“田野作业”等研究教育的特殊思路、模式和方法,以及所取得的大量思想资料,对初等教育的文化思考很有助益。与此相关,教育传播学重在教育文化研究,比较教育学重在跨文化比较研究,它们所拥有的特殊视角和特殊方法,所生产的丰富文化思想资料,有助于深入认识初等教育的精神文化属性,解决一系列教育文化领域内的热点问题。

41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电大人文社会科学学习指导作业答案(8)在线全文阅读。

电大人文社会科学学习指导作业答案(8).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34059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