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简单随机抽样 B.系统抽样 C.分层抽样 D.类集抽样
7.教材所介绍的调查方法中,有一种具体方法是与政治选举的预测一起发展起来的( )
A.完全参与观察 B.半参与观察 C.非参与观察 D.抽样调查 8.实地研究的特殊优点是( ) A.直接性 B.完整性 C.系统性 D.灵活性 9.霍桑实验所采用的实地方法属于( ) A.直接观察 B.完全参与观察 C.半参与观察 D.非参与观察
10.迪尔凯姆对自杀的研究影响很大;被认为是成功地应用 A.实地方法 B.文献情报法 C.调查方法 D.抽样方法 三、简答题
1.从整体上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有哪些主要特点?
2.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的科学研究作出了哪些特殊贡献? 3.为什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在人文社会科学现代化进程中日益统一起来? 四、论述题
1.说说教材所阐述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三种“一般方法”之间存在怎样的内在联系? 2.举例说明教材所介绍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三种具体方法,主要归属于技术分析,但是又不仅仅限于这一范围。
参考答案 一、语词解释
1.对于事物的质的方面的分析和研究 2.对于事物的量的方面的分析和研究
3.一种非神秘性的、与事实相联系的、与人的现实心理活动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4.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在科学创新诺言就达到高潮阶段时,出现的一种最富有创造性的
11
心理状态和认识形式。
5.一种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用以描述总体的具体调查方法;概率抽样是抽取样本的基本方法。
二、选择题
1.C 2.B 3.D 4.B 5.A
6. A 7.D 8.D 9.C 10.B 三、简答题
1.总体特点有三:一是以获得科学的人文社会认识成果为目的;二是综合了传统科学方法的精华,又有所超越;三是对科学思维方法辩证综合的掌握。
2.特殊贡献有三:一是体现了非逻辑思维在科学研究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反衬出唯科学主义认识论的局限;二是体现了研究等在认识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否定了被动的机械决定论;三是表明科学研究的准确性不仅仅依靠技术工具和逻辑思维,还有赖于文化——历史层面的反思。
3.定性研究是定量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定量研究是对定性研究的深化和细化。定性研究只有在与准确的定量研究结合在一起时才能增强其理论力量,定量研究只有在与科学的定性研究结合在一起时才能显示其作用;在人文社会科学现代化的今年成中,由学科分化有综合所导致的系统化研究观念,强有力地推动定性研究于定量研究日益统一起来。
四、论述题
1.答案要点:论述的主要思路和基本要点在于:三种“一般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集中表现,为它们都适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的需要,把对应于两极的自然科学方式人文艺术方式相沟通、相融合。
2.答案要点:这三种具体方法,总的来说,较多地体现了具有实证性、范性的理性认识方式,因此它们主要归属于技术分析的范畴。但是,每一种具体方法们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一般方法的“适应人文社会立刻学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的需要,把对应于两极的自然科学认识方式和人文艺术认识方式相沟通、相融合”的根本特征。无论是调查方法、实地方法,好事文献情报方法,教材都提供了必要的案例,可以作为上述观点的论据。
第四章 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综述 一、语词解释 1.时代主题:
12
2.全球问题: 3.系统科学: 4.综合学科: 5.人学 二、选择题
1.在完整意义上,“世界格局”指的是( ) A.国际社会关系的基本结构 B.主要大国之间的力量组合 C.重要国家集团之间的力量组合 D.世界经济体系的组合
2.成为20世纪上半叶自然科学技术“起飞”的主要信号是( ) A.人造地球卫星升天 B.D NA重组 C.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建立 D.试管婴儿培育成功
3.就现代科学发展状况看,“科学无国界”这一说法比较适用于( ) A.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B.自然科学技术领域
C.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技术两大领域 D.新兴科学技术领域
4.下列社会过程和现象尚不属“全球问题”的( ) A.人口增长、资源危机、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等问题
B.裁减军备、防上核战争、缩小国家间贫富差距等有关世界政治和国际经济的迫切问题
C.和平利用空间、协调信息传播问题 D.普及义务制高等教育问题 5.系统论的创始人是( ) A.维纳 B.申农 C.贝塔朗菲 D.普利高津
6.下列一组学科被认为是最为典型的综合学科( ) A.哲学、文艺学、历史学
13
B.现代管理学、人口科学、科学学 C.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 D.法学、教育学、新闻传播学
7.发动了早期行组织的全球问题研究活动并陆续发表《增长的极限》、《回答未来的挑战——学无止境》等一系列著名的研究报告的学术团体是( )
A.罗马俱乐部 B.斯坦福国际问题研究所 C.兰德公司 D.赫德森研究所
8.20世纪,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走过了曲折的道路。显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和希望的时期是( )
A.“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 B.20年代 C.50年代 D.80年代之后
9.20世纪中国20—30年代持续十年之久,对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影响重大的论战是( )
A.东西方文化关系的论战 B.科学与人生观论战 C.中国社会性质论战
D.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与各种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论争 10.新时期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开放、重建与发展的根本指针是( ) A.“实践足检验真理的唯—标准” B.“拿来主义” C.拨乱反正
D.邓小平关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理论
11.据有关资料分析,1978年以后当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最为突出的学科是( )
A.经济学 B.管理学 C历史学 D.政治学
12.许多人文社会学科共同关注和探讨的现代化理论指出,全球性的现代化运动,是人类发展史上一次巨大而复杂的革命性变迁;世界各国卷入这一潮流的时间有先有后,除“先行者”之外,迄今至少可区分为四个轮次,中国目前所处的阶段是( )
14
A.后继者 B.新来者 C.赶超者 D.后进者 三、简答题
1.20世纪世界自然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依据人文社会科学的整体发展形态和发展水平,20世纪世界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
3.怎样科学地评价系统科学的兴起对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作用? 4.中国为什么未能从社会内部孕育出近代和现代的人文社会科学体系?
5.怎样认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同20世纪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关系?
四、论述题
1.试以管理学的发展为例,说说20世纪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总体特点。 2.概述20世纪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道路。
3.当前世界和中国从小学到大学,普遍推行以文理综合为重要导向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你所在的学校是否也在进行这样的改革?说说这场改革与人文社会科学综合发展、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综合发展趋势的关系。
参考答案 一、语词解释
1. 全球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走势的聚焦点,全球发展格局的集中体现。 2. 与整个世界全体人类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
3. 20 世纪中叶兴起,以系统论为中心、倡导系统方法的科学方法论。其地位处于哲 学方法和各具体科学的特殊方法之间。
4. 综合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科学研究的性学科。
5. 有广狭二义。广义的“人学”泛指以人的研究为中心的人文社会学科。狭义的“人 学”指从哲学的高度探索人性奥秘、人生价值及人的发展问题的综合性学科。
二、选择题
1.A 2.C 3.B 4.D 5. C 6. B 7. A 8. D 9.C 10.D 11.A 12.C
1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电大人文社会科学学习指导作业答案(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