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小学-------三年级一班
敕勒歌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字,注意多音字“见”。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
朗读古诗,熟读成诵,在朗读中感受诗所描写的景色和牧民的生活。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1.师: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草原去看看。(课件出示:大草原图片并配乐)
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2.师: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3.师:天蓝蓝,山高高,牛羊成群,多美的画卷呀!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语来形容它、赞美它。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字概括了我们说不完的话语,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结合注释,读通古诗。 2.检查生字,出示:敕勒穹庐笼罩见 3.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4.学生自读整首诗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些什么? 5.指名朗读,师生评议。(评议从读正确方面进行) 三、品读诗文,熟读成诵
1.课件出示: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多的蒙古包 师:你看到了什么?由学生说出大意即可。
16
明德小学-------三年级一班
师:诗中哪句是描写图中的内容?指名朗诵
在图片旁出示: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自由读这4句,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学生质疑
老师针对课件讲述;敕勒是一种族名,敕勒川是这种族人居住的地方,它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好I大家看图,这就是阴山,多么雄伟壮阔呀!看天空就像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 谁愿意来读读这4句诗呢?赶快试试吧!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师评:我听出来了,阴山可真高呀!真是“敕勒川,阴山下”。 示范读第1、1句。
师评:草原可真大呀!“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示范读第3、4句。 分小组赛读第1至4句。
2.诗人还看到了什么呢,自由读读最后3句。 课件出示:风吹来了,草丛里露出许多的羊群。 从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小组交流。 指名回答:谁愿意来读一读?
教师评价放在学生对诗的感受上。如:老师看得出你真的喜欢大草原!你把牧草吹弯了腰,讣我们看到这么多的牛羊!大草原可真大、真美啊! 3.请大家把整首诗连起来读读,小组互相听一听,看谁读得棒,把掌声送给他。
全班交流朗诵。
4、评比“背诵高手”,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背下古诗。 四、小结 五、拓展
1.今天我们学习《敕勒歌》这首诗,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吧!把你的了解、想法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2.大草原就是—幅美丽画卷,赶快拿出你的纸和笔把它画下来吧!
17
明德小学-------三年级一班
望天门山
一、入题。
1、读题:望天门山,通过注释了解天门山。 2、简单介绍:李白生平。诵读李白诗篇。 二、初读古诗。
1、读通古诗,重点指导读准“至此回”、“帆” 2、读出节奏。指导读、范读。 三、了解诗意。
1、思考读: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 2、交流一二句:
⑴“天门”即天门山,天门山怎么了?“中断”指的是从中间分开。 ⑵“楚江”即长江,长江怎么样?“开”指的是长江把天门山从中间冲开,形成了西梁山和东梁山。
⑶“碧水”既长江之水,长江之水怎么样?“东流”向东边流去。“至”是“到”,此是“这里”,这里指的就是到了天门山。长江之水到了天门山就无法再向东流去了,因为什么?“它被天门山挡住了去路”,“回过头来向北流去。 ⑷有感情朗读一二句。 3、交流三四句。
⑴作者望天门山,你知道作者站在什么地方望吗?
⑵“孤帆”指一只小船,“日边来”,乘风破浪从日边驶来。 ⑶他站在船上看到了什么呢?
⑷两岸青山,青山怎么样呢?“相对出”,是一对一对出现的意思。“青山是不动的,它怎么会出现呢?是什么在动?船在动,而作者站在船上不动,就好像觉得是青山在动,一会儿出现,不会儿又忽闪不见了。 ⑸有感情朗读三四句。 四、体会诗情。
1、读了这首诗,你觉得天门山的景色怎样?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李白对天门山的什么感情?
18
明德小学-------三年级一班
社日
教学目的:
1、了解山水田园诗的主要特点。 2、学习鉴赏田园诗的方法。 教学重点:方法把握 教学难点:主旨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从山水田园诗景与情的关系导入) 二、概念:
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山水田园诗是指以自然界的山水景物、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表现内容的诗歌。)
三、表达的情感内容 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 3.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四、画面的共同特征 1.视觉角度:开阔、优美 2.听觉角度:宁静
3.整体感觉:恬淡、闲适、富有生机或农村气息 五、常见的写景技巧
1.听觉角度:①动静结合②以动衬静2.视觉角度: ① 绘形、绘声、绘色②色彩映衬 3.运用各种修辞:比喻、拟人、借代、化动为静、虚实结合等 4.运用炼字技巧:
1.题材特点:自然风光、农村景物、田园生活、隐居生活 2.表现手法:
(1)写景:衬托(动静 明暗 虚实 点面 正侧 )远近高低 绘声绘色 白描 拟
19
明德小学-------三年级一班
人
(2)抒情: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乐景写哀 哀景写乐)
3.思想内容:热爱自然 向往自由 厌恶官场 憎恶黑暗 渴望 归隐 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
4.语言特点:描写见长 质朴自然 清新洗练 5、意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 六、鉴赏山水田园诗方法 常用术语
思想内容——热爱自然 向往自由归(退)隐 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白描
语言特点——清新自然 质朴自然清新洗练 解题思路:什么景 —— 意境—— 情感
答案构成:描摹图景,意境特点,手法或表达效果 1.知作者。 2.析物象 3.看表达
①描写景物的角度: ② 描写景物的技巧
4.抒情方式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或物) 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
5.明主旨:热爱自然 热爱生活 渴望归隐 向往田园 厌恶官场 憎恶黑暗 远离尘俗 闲
1.把握形象的特征和寓意。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把握诗歌意象。 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 3.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 4.分析诗歌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 七、小结
2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案(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