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案(3)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2-04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明德小学-------三年级一班

采莲词

教学内容

1、熟读会背《采莲词》

2、对照译文初步理解诗文的大概意思。 一、教学王昌龄的《采莲曲》 1、师示范读 2、指名读、齐读 3、简介作者。 4、再读诗文。

5、指名说诗的意思,全班齐读译文。 6、同桌练背。

7、同桌检查,小组检查。 二、教学《采莲词》 1、师范读。

2、出示《采莲词》指名读。 3、了解诗人简介。 4、再读诗文。

5、指名说诗的意思,全班齐读译文。 6、同桌练背。

7、同桌检查,小组检查。 8、,看图全班齐诵读。 采 莲 词 -----清〃王淑

莲华莲叶满池塘,不但花香水亦香。姊妹折时休折尽,留花几朵护鸳鸯。 【译文】 莲叶开着莲花布满了池塘,不仅仅是花有香气,就连水也有了香气。姐妹们在采折的时候,不要全折光了,留下几朵花庇护着水池里的鸳鸯。 三、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古诗,让我们再次诵读这两首古诗,感受古典诗词给我们带来的享受。

11

明德小学-------三年级一班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古诗。结合图画和注释,了解古诗的大意。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感受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走近古诗。

1、出示荷花图,请学生用一个词或一句话形容自己看到的。

2、八百多年前,诗人杨万里用一首诗将这样的画面写了下来,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古诗诵读。揭示课题,指名读诗题。

3、谁知道诗题的意思?解释诗题:晓,是早晨的意思。净慈寺,是西湖边一座有名的佛寺。林子方,是诗人的朋友。 二、品读赏析,感悟古诗

1、哪一句话描写了西湖的荷叶与荷花呢? 2、出示第二句。

3、静静地欣赏荷叶荷花的美。自由轻声读读,看看美在哪里? 4、品读赏析。

5、荷叶如此之多,如此之绿,如此之广,真令人过目不忘呀!那荷花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受呢?读第四行。你还会感受到什么? 6、这么绿的荷叶,这么红的荷花,想去看看吗?出示图片。

7、看哪,无穷的碧,别样的红,组成了一幅一碧万顷、连接天日的画卷,这就是西湖六月的荷塘美景。引读第二句。

8、配上音乐,静静地走进西湖美景。自由读、指名读、分男女生读。 9、出示第一句,师范读。

10、谁也发自内心的赞叹一下。自由练读,谁来当当小诗人夸夸西湖? 11、西湖其他季节也很美,但每个季节的美却各有不同。出示图片。 12、在你们眼里,西湖的夏天是怎样的呢?

13、西湖一年四节都美如画卷,但又各有不同的景致。而诗人在送林子方时正好看到的是夏天的西湖美景,所以是人发出这样的赞叹。师生合作读诗句。 14、谁能连起来读一读整首诗。自由读、指名读、齐读。(配乐)

12

明德小学-------三年级一班

庚申正月游齐安

教学目标:

1.透过字面意思,感受蕴涵的思想感情, 2.体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 释题导入。

1、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庚申正月游齐安 》,读题。 2、 说说你对诗题的理解。

3、 师小结并介绍作诗背景:北宋大政治家王安石 二、诵读,明诗意。

1、 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庚申正月游齐安 -----宋----王安石

水南水北重重柳,山后山前处处梅。 未即此身随物化,年年长趁此时来。 2、 再读,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了解全诗大意、初步掌握古诗的感情基调)

3、 师述古诗大意,学生闭眼冥想画面:

4、 说说你听后的感受,再带着初步体会到的情感朗读全诗。 三、精读,悟诗情。

1. 默读,抓词感悟,说说你新的体会。(侧重于人物形象与情感的体会与感悟) 2. 汇报交流:

3. 带着新的体会感情朗读。

4. 描写景物,赞美主人品格,归根结底还是为了抒发诗人自己的思想情操。你感受到了吗?说说吧!

5. 诗人是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法生动地传递出他的思想情感的呢?

诗人正月在齐安游玩,看到了冬春交替的柳树和梅花的奇特景象,诗中叠字用得非常巧妙。

6. 再次,感情朗读。 7. 尝试背诵。

13

明德小学-------三年级一班

桃花溪

教学内容

1、熟读会背《桃花溪》

2、对照译文初步理解诗文的大概意思。 (一)、复习杜牧的《采莲词》导入

1、复习导入: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我们曾学过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古诗《九月几日以上东兄弟》,还记得吗?谁来背一背? 2、指名、齐背 3、听吟诵。 4、听古诗轻唱。 (二)、教学《桃花溪》 1、师范读。

2、出示《桃花溪》指名读。 桃花溪----唐----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3、了解诗人简介。 4、再读诗文。

5、指名说诗的意思,全班齐读译文。

诗歌通过描写桃花溪幽美的景色和诗人对渔人的询问,抒写向往美好生活的心情。

6、同桌练背。

7、同桌检查,小组检查。 8、,看图全班齐诵读。

(三)、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古诗,让我们再次诵读这两首古诗,感受古典诗词给我们带来的享受。 (四)、拓展延伸

张旭的诗,我们可以上网去查找。

14

明德小学-------三年级一班

《王戎识李》

教学目的:

让学生学会思考,不盲从,学会观察,理性的判断事情。 教学方法:朗诵法、解释法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古文 王戎识李 。多媒体播送。教师点拨,请同学们交流。 二、简介

王戎识李-------《世说新语》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王戎不动。人 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⑩苦李。”取之,信然。

本文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旁,却有这么多李子,这李子一定是苦的。”(人们)一尝,果然是这样。课文告诉我们做事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

学生自读,教师讲解。 1)诸:众,许多的意思。 2)尝:曾经的意思。 3)折:压弯的意思。

4)竞走:争先恐后地朝前跑去。 5)人:过路人。 6)之:代词,指王戎。 7)信然:果然如此的意思。 三、理清文章

文中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记叙了小儿王戎识李的故事,表现了他遇事不盲从,有独立思考的精神。 四、教师小结

我们应该学习王戎什么?

1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案(3)在线全文阅读。

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案(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33681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