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环评爱好者论坛_地下水Ⅲ类项目三级评价(4)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1-22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在上述平原区中,河流两岸松散层发育,岩性多以中粗砂夹砾石为主,向上游地形坡度较陡,河流源短源短流急,其颗粒变粗,松散含水层岩性为砂砾砾石,但其含水层变薄,一般厚度为5~10m,透水性强。向下游地势开阔平坦,延伸于近海地带,颗粒变细,岩性多为中细砂及粉细砂,含水层厚度增厚,一般为20~30m。地下水向下游径流速度变缓,以径流或表流形式排泄于下游,并径流于海积层之中,最终排泄入海。

其中松散层孔隙水对覆盖在下部岩溶发育的大理岩和灰岩,局部地段的渗入是孔隙水重要的排泄方式,也是在局部地段岩溶裂隙水重要补给来源。此外,在谷地低洼处及近海平坦地带,松散层地下水埋藏浅,也以蒸发形式排泄。 图5-4 区域水文地质图 5.1.3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

1、监测布点

根据拟建项目所在的地理位置、地下水流向、工程特点及周围环境特征等因素,在项目厂址周围布设3个地下水监测点位。

具体点位情况见表5-11,具体位置见图5-5。

表 5-11 地下水环境监测点位一览表

序号 1# 2# 3# 点位 拟建项目厂址 马家岭村 西苑庄村 位置、距离 — SE、230m E、934m 功 能 生活、生产 灌溉 灌溉 了解项目周围地下水水质情况 设置意义 2、监测项目

监测项目:pH、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硫酸盐、氯化物、六价铬、砷、挥发性酚类、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总大肠菌群、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氰化物、氟化物、铝、锌、锰,共19项。监测的同时记录井深、水温。

3、监测时间和频率

监测时间为2011年9月6日,由**市环保监测站一次性采样监测。 4、监测分析方法

监测分析方法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4-2006)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中有关规定执行。具体方法见表5-12(略)。

5、监测结果

地下水现状监测结果见表5-13(略)。

5.1.4 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

1、评价方法

采用单因子指数法进行评价,模式如下:

I= Ci /Si

式中:

I——第i种评价因子的污染指数; Ci——第i种评价因子的实测值,mg/l; Si——第i种评价因子的标准值,mg/l。 其中pH的Pi计算公式如下: pH≤7时 Pi=(7.0-pH)/(7.0-pHSD) pH>7时 Pi=(pH-7.0)/(pHSU-7.0) 式中:pH — 指水环境pH实测值;

pHSD — 指水环境标准中的下限; pHSU — 指水环境标准中的上限。

2、评价因子及评价标准

所有监测项目均为评价因子;评价标准采用《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 -93)中的Ⅲ类标准,详见表5-14。

3、评价结果

评价结果见表5-15。

由上表可知,各个监测点的监测项目中除2#亚硝酸盐氮超标外,其余各个监测项目均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要求。根据调查监测超标的水井主要处于废弃状态,亚硝酸盐氮超标,主要原因是亚硝酸盐氮超标主要是由于取样地下水水井水位较浅,长期闲置不用,易经过空气中氧和氮化合成氮氧合物,遇雨后部分成为亚硝酸盐。总体看,拟建项目周围地下水环境质量相对较好。

5.1.5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5.1.5.1 地下水评价原则

地下水污染防治总原则为“地上污染地上治,地下污染地下防;坚持源头控制、末端防治、污染监控、应急响应相结合”的原则。

① 源头各种控制措施主要包括在工艺、管道、设备、污水储存及处理构筑物采取相应措施,将污染物泄漏、渗漏污染地下水的环境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② 末端控制措施主要包括的厂区防渗措施和和泄漏、渗漏污染物收集措施,防止洒落地面的污染物渗入地下、同时对渗入地下的污染物及时收集,从而防止污染地下水;

③ 地下水污染监控措施包括建立完善的监测制度、配备先进的检测仪器和设备、科学并合理设置地下水污染监控井;

④ 依据响应措施包括,及时发现地下水污染事故、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应急措施控制地下水污染,并使污染得到治理。 5.1.5.2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结论

拟建项目为Ⅲ类建设项目,地下水富水性差,敏感性弱,污水水质较简单,因此,本次环境影响评价主要采用定性方法分析项目运营过程中对地下水的影响。

拟建项目运营期环境影响因素主要为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冶炼场和堆场。以上污染因素如不加以管理,固体废物乱堆乱放,可能转入环境空气或地表水体,

并通过下渗影响到地下水环境。

拟建项目运营期产生的生活垃圾,将被集中堆放于有防渗措施的区域,统一收集后由环卫部门定期运走集中处理,避免了遭受降雨等的淋滤产生污水,不会影响地下水。

拟建项目生活污水产生量为684t/a,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CODCr、BOD5、SS、NH3-N等。经旱厕收集后用于堆肥,不外排。卫生保洁废水收集后回用于堆场洒水,不外排。

拟建项目在开发建设阶段,应充分做好污水管道的防渗处理,杜绝污水渗漏,确保污水收集处理系统衔接良好,严格用水管理,防止污水“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可以很大程度的消除周边地区污染物排放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冶炼场和堆场均采用防渗材料铺设,并加以硬化,同时在四周设置围堰,防止雨水冲刷外流下渗而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同时严格集中堆放各种原辅材料及炉渣,在做好防渗工作的前提下,能够杜绝冶炼场和堆场对地下水的影响。

由于拟建项目的开发建设,随着区内地面硬化率的提高,对地下水涵养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建设一定规模的生态绿地是解决雨水下渗补充地下水资源的有效途径。绿地不仅渗透能力强,而且植物根系能对雨水径流中的悬浮物、杂质等起到一定的净化作用。

综上分析,建设项目场区地下水敏感性差,污染物排放简单,在落实好防渗、防污措施后,本项目污染物能得到有效处理,对地下水水质影响较小,项目的建设不会产生其他环境地质问题,因此对地下水环境质量影响较小。 5.1.5.3 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

1、地下水污染防渗方案 (1)防渗方案设计

① 非污染区不进行防渗处理,污染区按照《化工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范》(GB50483-2009)中要求分别设计防渗方案。

② 污染防治区参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9-2001)制定防渗设计方案。

此外,为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地下水的污染,要求在进行管道设计和施工上,输送含有污染物的管道尽可能地上敷设,减少由于埋地管道泄漏而造成的地下水污染。

(2)工程防渗措施

针对不同生产环节的的污染防治要求,应有针对性的采取不同的防腐、防渗工程措施,具体见表5-16。

表5-16 企业防腐、防渗等预防措施

序号 名称 防治措施 地面防渗方案自上而下:①40mm厚细石砼;②水泥砂浆结合层一1 生产区 道;③100mm厚c15混凝土随打随抹光;④50mm厚级配砂石垫层;⑤3:7水泥土夯实。 2 3 堆场 冶炼场 地面防渗方案自上而下:①50mm厚水泥面随打随抹光;②50mm厚c15砼垫层随打随抹光;③50mm厚c15混凝土随打随抹光;④50mm厚级配砂石垫层;⑤3:7水泥土夯实。 工程中各池的底面采用以下措施防渗:①花岗岩层;②100mm厚c154 仓库、循环水池及事故水池等 混凝土;③80mm厚级配砂石垫层;④3:7水泥土夯实。侧面采用玻璃钢防腐防渗。 正常生产物料输送管道采用管架敷设,材质采用衬四氟管道,排污5 管道防渗漏 水和检修时的排水管道采用管架敷设;管道采用耐腐蚀抗压的夹砂玻璃钢管道;管道与管道的连接采用柔性的橡胶圈接口。管道要求全部地上敷设。 (3)防渗防腐施工管理

① 为解决渗漏管理,结合实际现场情况选用水泥土搅拌压实防渗措施,即利用常规标号水泥和天然土壤进行拌合,然后利用压路机进行碾压,在地表形成一层不透水盖层,达到地基防渗之功效。施工程序:水泥土混合比例3:7,将厂区地表天然土壤搅拌均匀,然后分层利用压路机碾压或夯实。水泥土结构致密,其渗透系数可小于1×10-9~1×10-11cm/s(《地基处理手册》第二版),防渗效果甚佳,再加上其它防渗措施,整个厂区各部分防渗系数均能够达到1×10-11cm/s。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环评爱好者论坛_地下水Ⅲ类项目三级评价(4)在线全文阅读。

环评爱好者论坛_地下水Ⅲ类项目三级评价(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29782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