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在公开行政处罚结果信息时,应当隐去下列哪些内容:自然人的家庭住址、通信方式、身份证号码;被处罚人以外的自然人姓名;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银行账号;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银行账号;其他不宜公开的内容。
70.统计行政处罚种类有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
71.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应当公布举报违法行为的方式和途径;依法受理、核实、处理举报;为举报人保密。
72.统计调查中获得的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统计调查对象身份的资料应当依法严格管理里,不得作为以下哪些用途直接作为对统计调查对象实施行政许可的依据;直接作为对统计调查对象实施行政处罚的依据;用于完成统计任务以外的目的。
73.统计机构、统计人员组织实施统计调查,应当就统计调查对象的法定填报义务;主要指标涵义;有关填报要求。
74.根据统计法规定,下列哪些行为属于统计违法行为拒绝提供统计资料或者催报后仍未按时提供统计资料;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拒绝、阻碍统计调查、统计检查;转移、隐匿、篡改、毁弃或者拒绝提供原始记录和凭证、统计台账、统计调查表及其他相关证明和资料。
75.政府统计调查对象有权拒绝民间统计调查;统计调查表超过有效期限的统计调查。
55.对统计严重失信企业进行公示时,应当公示以下哪些内容企业名称、地址;统计违法行为;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依法处理情况。
71.国家统计标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国家统计标准是强制执行标准;各级人民政府、县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的统计调查活动,应当执行国家统计标准;制定国家统计标准,应当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意见;国家统计标准应当有国家统计局制定。72.我国现行统计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统计法律;统计行政法规;地方性统计法规;统计行政规章。
73.《统计法实施条例》规定,统计资料不完整;存在明显错误的,应当由统计调查对象依法予以补充或者改正。
75.政府统计机构、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泄露统计调查中知悉的国家秘密;泄露统计调查中知悉的商业秘密;泄露统计调查中知悉的个人信息;泄露统计调查中知悉的统计调查对象的家庭资料。
51.统计行政处罚中,可对下列哪些主体进行警告并罚款的行政处罚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组织;个体工商户。
52.下列属于统计机构和和有关部门及其统计人员的统计违法行为有实施营利性统计调查;违法公布统计资料;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造成统计资料损毁、灭失。
53.国家统计局通过以下方式公布举报渠道国家统计局网站;国家统计联网直报门户网站;国家统计局微信平台;国家统计局微博平台。
54.严重统计失信人员信息将向社会公示,公示内容包括统计失信人员的姓名;性别;单位名称及职务;严重失信行为信息。
55.调查单位中的统计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将被纳入统计信用档案,列为统计警示行为提供统计资料不及时、不完整;统计资料报送异常且不能做出合理解释;未遵守统计资料的审核、签署、交接、归档等管理制度;拒绝、阻碍统计调查、统计检查,情节较轻。
56.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企业,认定为统计一般失信企业提供不真实统计资料,违法数额占应报数额比例较低;提供不真实统计资料,违法数额较小;多次迟报统计资料。
62.国家统计局统计调查取得的全国性统计数据和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数据,由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授权其派出的统计调查机构;国家统计局授权省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63.搜集、整理统计资料,应当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综合运用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8年继续教育统计法考题(6)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