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作为统计调查对象的的企业事业单位迟报统计资料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1万元以下罚款。
42. 《统计法》规定,企业事业单位或其他组织提供不真实统计资料,情节严重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43.2018年即将开始全国第四次经济普查。
44.统计调查制度应当对统计信息共享的内容、方式、时限、渠道、责任等作出规定。
46.《统计法实施条例》共有八章五十五条。
47.根据统计法律法规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负责查处统计违法行为;法律、行政法规对有关部门查处统计违法行为另有规定,从其规定。
48.我国实行的统计管理体制是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50.国家统计数据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为准。
46.国家统计标准由国家统计局制定,或者由国家统计局和国务院标准化主管部门共同制定。
48.对未标明《统计法》所规定的法定标识的统计调查表,统计调查对象有权拒绝填报。
4.统计上严重失信企业公示期限为1年。
5.根据《刑法》规定,统计机构、统计人员泄露统计调查对象的商业机密,情节严重的,可以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6.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前,应当催告当事人履行义务。
8.涉外调查许可证的有效期为3年。
10.根据《浙江省行政处罚结果信息网上公开暂行办法》,行政行政机关适用一般程序作出的行政处罚,应当在互联网上主动公开行政处罚信息结果。
50.统计上严重失信企业在失信公式期间,再次被发现存在统计违法行为的,公示期限延长至2年。
1.部门统计调查项目,其调查对象超出本部门管辖系统,其审批机构是国家统计局。
2.根据《统计法》的规定,对个体工商户的统计违法行为实施罚款处罚的最高额度是1万元。
3.本次《统计法》修正,明确了本法的使用范围主要是政府统计。
4.搜集、整理统计资料,应当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综合运用全面调查,重点调查等方法,并充分利用行政记录等资料。
5.新《统计法》于2009年6月27日修订通过,于2010年1月1日起施行。
6.下列关于统计人员进行统计调查是具有的权利的表述,错误的是即使统计员未出示工作证件,调查对象也无权拒绝调查。
7.下列对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统计调查对象身份的资料的表述错误的是仅指可以直接表明当事人身份的有关资料。
8.下列关于国家统计标准与部门统计标准的表述,错误的是部门统计标准不可在国家统计标准的基础上制定。
9.《新统计法》对如何提高统计的科学性作了哪些要求以上全部。
10.关于统计和统计法的表述正确的是统计是对数量特征进行搜集整理分析的活动。
除有重大统计违法嫌疑外,对统一统计调查对象,一年内原则上不进行2次及以上统计执法检查。
54.省级以上统计机构应当通过政府网站向社会社会公布统计执法证持有人的信息包括姓名;所在单位;执法证号;身份证号。
58.调查单位中的统计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将被纳入统计信用档案,列为统计严重失信行为为警示行为未在规定期限内改正;拒绝答复或者不如实答复统计检查查询书;转移、隐匿、篡改、毁弃或者拒绝提供原始记录和凭证、统计台账、统计调查表及其他相关证明和材料;提供不真实统计资料,违法数额较大。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8年继续教育统计法考题(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