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重大国情国力普查的统一领导机构是国务院。
23.制定《统计法》的目的是为了科学、有效地组织统计工作,保障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
25.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有关部门推广使用网络报送统计资料,应当采取有效的网络安全保障措施。
29.某企业统计人员小王因计量单位看错,致使上报的统计数据发生了差错,其行为属于提供不真实统计资料的违法行为。
31.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组织、个人需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统计调查活动的,应当委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具有涉外统计调查资格的机构进行。
35.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等统计调查对象提供统计资料,应当由填报人员和单位负责人,并加盖公章。个人作为统计调查对象提供统计资料,应当由本人签字。统计调查制度规定不需要签字、加盖公章的除外。
37.《行政处罚决定》应当载明下列哪些事项以上都是。
39.根据统计法规定,统计调查应当按照统计调查制度组织实施。
41.某企业最规定的期限内没有报送统计报表,经催报后,在催报单规定的期限内补报了统计报表,该企业的行为属于迟报统计资料的行为。
43.政府统计机构在调查统计违法行为或者核查统计数据时,可以发出统计检查查询书。45. 《统计法》规定,企业事业单位或其他组织提供不真实统计资料,情节严重的,最高可处以20万元的罚款。
47.《全国经济普查条例》对普查对象中除大型企业以外的法人单位提出的要求是指定相关人员负责本单位经济普查表的填报工作。
49. 《统计法》规定,搜集、整理统计资料,应当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
50.《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立法目的是为了科学、有效地组织统计工作,保障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
1.在统计执法检查中,下列不属于被检查单位统计违法行为的是拒绝检察人员使用该单位的打印机。
2.下列属于实施统计执法检查主体的是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3.《统计法实施条例》属于行政法规。
4.《统计法实施条例》规定,统计调查中取得的汇总性统计资料,应当至少保存10年,重要的汇总性统计资料应当保存的期限是永久。
5.在经国务院批准的周期性的普查项目中,每隔5年进行一次的普查项目是经济普查。
10.现行的《统计法》是1983年颁布的。
11.农业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
21.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举报统计违法行为。
32.统计违法行为在2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在给予行政处罚。
33.对法人或其他组织处以5万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应当举行听证。
34.统计调查范围跨省的涉外社会调查项目,需报经国家统计局批准。
35.统计调查对象有统计违法行为,1年内被责令改正3次以上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应当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20万元罚款。
36.统计违法行为涉嫌犯罪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机构应当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38.乡镇统计人员审核统计调查对象提供的统计资料时,发现统计资料存在明显的错误,可以采取以下哪种措施要求统计调查对象改正统计资料。
40.个体工商户迟报统计资料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1万元以下罚款。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8年继续教育统计法考题(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