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机资料
早期通往中国的桥梁
一个超大型油轮启航
1912年,在极端不利的情况下,在遥远的中国,一座MAN(曼) 桥梁竣工了。在二十世纪初期,这可能是 MAN(曼)最惊人的国际项目了。任何人都不愿离开自己成功努力的剧场,如果这是事实,离开像这个——我们现在站在上面的巨大构造——一样的项目的工程师就特别易于感到分离的痛苦。 (...)他自己的部分灵魂留在了这里。
这些话让我们知道了总工程师Julius Dorpmüller在黄河上建这座大桥时所面临的挑战。大桥是现代MAN(曼)公司的先驱者Maschinenfabrik Augsburg-Nürnberg AG(奥格斯堡纽伦堡机械制造公司)设计并建造的,1912年竣工。其建造环境证明了当时工程师的创业精神。项目是在中国历史上一个最糟糕的阶段实施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的那些年,中国巨人被革命和种族冲突撕成了碎片。大桥建成之年,中国的帝制最终土崩瓦解了。1912年MAN(曼)的黄河大桥揭幕仪式
外交雷区
当时,在建设项目中,总工程师的工作职责中包含一个必不可少的要求——杰出的外交人才。在20世纪初的中国,铁路建设是权力政治的雷区。铁路基础设施控制权的问题引发了武昌革命,最终导致1912年儿皇帝退位,中华民国成立。
在此背景下,对于成功的项目管理而言,跨文化能力至关紧要。Dorpmüller不得不在竞争的种族团体间谈判,而且被迫依赖中国工人那无法预知的思想。政府中数不清的危机和高层的急剧变化并没有导致项目中断。
但是黄河大桥远离这一切麻烦,在安静的Gustavsburg小镇上,在M.A.N(曼)工程师和建筑师的制图板上诞生了。Hessen的工厂在此项目上中标了,最字面的意思就是参与欧洲和亚洲之间的桥梁建设。黄河大桥是这个链条上最持久而且至关紧要的环节——完成了欧洲和中国之间的铁路接轨。这样做的目的是为欧洲和上海之间的直接通车创造可能。
在沙地上建造
项目涉及到大量技术问题,与政治环境毫无关系。大桥必须建在亚洲最大也是最危险的水道黄河上。黄河的特性是水中携带大量的黄沙,黄河因此而得名。这也使得它神秘莫测:多年来,大量沉积的沙导致其多次改道。黄河洪水频发,夺去了中国北方人口密集区几百万人的生命。最重要的是,深深的沙床和流沙沉积意味着M.A.N.的设计人面临着重大困难。但他们设法找到了解决方案:借助于压缩空气奠定基础,他们能够在河床上支起坚固的石头支柱。另一个问题运送构件。这些必须从遥远的德国,经过长距离而且危险的海上运输。这部分是由于政治环境造成的:由于这部分铁路所用资金是德国和英国借款,其目标是向国内工业返回尽可能多的资金。这是贷款条件之一。
世界闻名的建桥者
另一方面,技能是授标的决定性因素,只有在德国才能找到。1897年竣工的Müngsten大桥,仍然是德国最高的铁路桥,并可以被看作是世纪之交时最令人难忘的技术成就。它是在Anton von Rieppel的指导下,在M.A.N.的Gustavsburg工厂设计的,建立了该厂作为当代最佳桥梁建造工场之一的声望。
所有结构钢构件都是在Hessen制造,由中国工人在现场组装。石头和水泥在当地生产。1912年11月12日,在工作了三年之后,Julius Dorpmüller最终以庄严的仪式第一次使用大桥。MAN(曼)档案中的一张照片证实了这个历史时刻。
但是,唉!这个1255米长的黄河大桥的使用寿命不长。它成为了战争的牺牲品。就在完工几年之后,大桥就被炸掉了——很可能是在世界大战的混乱中,或在中国随后的内部动荡中。所以,历史尘封在MAN(曼)历史上这一激动人心的章节上。今天的照片和图纸都是纪念建筑物留下的遗迹。
Page 10 / 10
® MAN Aktiengesellschaft 2008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MAN柴油机(10)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