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吴藻;词曲;梅花情结
“清代女词人吴藻(1799—1862),字蘋香,号玉芩子,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陈文述碧城仙馆女弟子。”1据陆萼庭的《女曲家吴藻传考略》记载,吴藻“独喜读诗书,能绘画,善鼓琴,工词曲。”2幼而好学,长则肆力于词,诗今传世有九首,散曲一套,杂剧《乔影》(又名《饮酒读骚图》)一套,词集两卷:《花帘词》(1829年刊行)、《香南雪北词》(1844年刊行)。
自古以来,“梅花”因其傲霜风骨与清香淡远而备受诗人词人喜爱,从古至今有“梅花情结”的文人不少, “雪里觅梅花”的萧刚、“少年游,咏红梅”的苏轼、“对和雪忆梅花”的欧阳修、 “零落成泥碾作尘,唯有香如故”的陆游、“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的林和靖等。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情结”一词的解释是“心中的感情纠葛、深藏心底的感情”,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解释为“情感里面无意识之中的一个结”,将情结比喻成为无意识下的与个人信念结合形成的情感结。在诗词中,“情结”是作者内在思想情感的集中展现,分析诗词中情结所表达的内涵即可体验作者的写作心态与情感态度。在吴藻的词集《花帘词》《香南雪北词》中,“梅花”意象出现频率较高。据笔者统计,清代文学家徐乃昌在编撰《小檀栾室汇刻闺秀词》第五集(光绪二十二年南陵徐氏刻本)时共收录吴藻《花帘词》一卷共166首,其中具有“梅花”意象的有15首;在其三十岁以后的著作《香南雪北词》中出现“梅花”意象的词共24首。两部词集中包涵梅花的词曲加起来约占词人创作总数的百分之十四,而在《香南雪北词》中具有“梅花”意象的词作更是占到了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一。由此可知词人对于梅花的偏爱与对梅花气质的追求,“梅花”情结颇深。
一、“梅花”与吴藻的词曲创作
(一)梅花中的少女情怀与幽怨清丽
《花帘词》属于吴早期作品,多次出现“梅花”意象,研读词集,可了解吴藻的创作心迹。我们在此把吴藻早年写梅中表露的创作心迹分为两个时段:年少无猜时期、深闺佳人时期。
“花径,花径,添个愁人孤影。夜深月冷风寒,何处高楼笛残?残笛,残笛,吹破早梅消息。”(《调笑令》)3
“翠影自怜双袖薄,病魂已约三秋老。待巡櫩、索笑问寒梅,春还早。”(《满江红》)4
“一阵海棠风,几点梅花雪打叠。春愁不下帘,待燕归来说。”(《卜算子》)5
以上三首词可看出作者年少时对梅花的喜爱,此时的“梅花”与“孤影”、“翠影”、“明月”、“高楼”、“海棠花”、“残笛”等意象结合,组成词中完整的意境,表达的是作者闺阁少女无猜的闲愁细腻,“梅花”并没有被注入太多的情感及特殊含义。
第二个时期吴藻词的“梅花”表达长成佳人却还待嫁深闺的怀春心事。
“鹦哥语,昨宵有阵催花雨。催花雨,碧纱窗下,晓寒如许。待儿几度钩帘觑,玉梅开在深深树。深深树,疏香小艳,是春来处。”(《忆秦娥》)6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济学论吴藻词曲中的“梅花”情结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