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形-象-意-情——孙培增人物画访谈录(3)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1-05-13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褚:就人物画本身来讲,我们肯定是推进了、创新了、吸收了花鸟画、山水画画法。但人物画本身并没有被吸收的东西,说明没有创造独特的语言。人物画首先必须得画得像个人,它在形上是受制约的,不像山水画、花鸟画可以随意去画,不像没有关系。可是人物画就是再变形也得基本上有人的样子,像李世南的画法,一看也是个人。所以由于人物画本身的制约,不能像画山水、花鸟一样去任意创造一种笔墨,这就造成了它只能从别的画种中去吸收,而没法创造一种新的语言。但是在山水画演变过程中,最早反而是向人物画学习,包括山水画的勾线填色,后来山水画才逐渐发展完善皴法。人物画成熟后反而学习山水画法。

孙:中国画不论是山水、人物,还是花鸟,其骨子里的,用笔墨语言表现出的精神都是一致的,只是表现的对象不一样。画人物要把对象当作一座山来画,人物就有了山水的精神;画美女,把她作为一朵花来画,画的人物就有了花鸟的精神。我觉得不能把它们单独割裂开,因为人物画不是一个孤立的画种,人就生活在山水花鸟当中,与大自然是一体的。在表现方式上,用画山水或者画花鸟的方式来表现,都是无可厚非的。同时,说它没有创造性的东西,并不严谨,山水和花鸟画反而来借鉴人物画,因为人物画是具体的,形象的东西,他们没有必要来借鉴人物画的表现方式,毕竟表现的对象不同。当然,从笔墨上来讲都是一致的,虽然表现对象不同,但从笔墨的精神、笔墨的语言上来讲都是相通的。人物画以前表现单薄,没有太多的技法语言,都是一种固定的程式。解放后,特别是接受了西方的造型观念后,再吸收山水画和花鸟画的表现方法,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如果没有山水、花鸟画的滋养,我觉得人物画也不可能发展到今天这种局面。其实这都是从传统的技法里发展出来的,表现手段和媒介都是毛笔和水墨。

褚:人物画的难度就在这里,像花鸟画,通过大量的写生,就能找到自己的语言和形式;而山水画可以从山水中找到皴法或者把古人的皴法拿来,再根据这个人改造一下就可以了。但是人物画从古到今,难就难在除了衣服以外,从人的精神面貌上来看,人就是人,不能把他变成一个不是人的其他物象;从学习上来讲,学习人物画反而比学习山水画和花鸟画容易,只要画成一个大概像人的样子,基本上就算是一幅画了,可是刚开始粗略地画山水花鸟,可能就算不上一幅画。反过来说,画人物画想形成一个比较好的风格,反而比山水画和花鸟画难得多。山水画和花鸟画承载着传统文化精神,今天也一样,相对来说人物画就疏远了许多。

孙:山水画和花鸟画更多地承载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如果画得没有中国味,没有文化的滋养,就不会被认可。而就人物画讲,画一幅素描,用西方的观念来画,画得很像、非常好,别人也会认可。现在用西方观念来画人物画,很多人都能接受。所以解放以后的这些重大题材作品,实际上从观念上来讲,大部分都是西方古典的造型观念,但是笔墨都是中国画的笔墨,也没有必要非要恪守古代的东西,实际上也恪守不住。

像吴冠中老先生曾经说过“笔墨等于零”,跟张仃先生展开了非常激烈的争论,实际上这个争论是没有必要的,因为每个人说话的角度不一样,吴冠中所谓的“笔墨等于零”,是说笔墨离开了表现对象就没有了意义了,他不是说中国画笔墨这种传统、技法等于零。按张仃的理解,却说他否定了中国画,否定了传统。我觉得他俩说得都有道理,每个人角度不同,实际上这不是矛盾的。吴冠中说得非常正确,如果说笔墨是单纯的抽象性物质,那么它就没有意义,笔墨必须为对象服务,不管是画什么,它是一个手段,为的是表现对象。一瓶墨汁、一支笔放在那里能有什么意义呢?必须有所创造,有所附着,才有意义。张仃先生认为中国画的笔墨是世界上最高级的艺术表现手法,最能表现中国人的精神,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的精髓,它是一个非常好的载体,否定了它,就是把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历史否定了。实际上谁也否定不了,吴冠中否定不了笔墨,张仃先生不起来捍卫笔墨,笔墨也不会消失,因为它是中国人骨子里面的,中国人在最困难的时候还恪守着这样的精神。现在经济发达了,国力增强了,这种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就会更强,中国画笔墨只会发扬光大,推广到世界上去,绝不会缺失,只要有中国人,这种传统就不会消失。

褚:吴冠中提出这样的论断未尝不是件好事,它反而强化了对中国笔墨的认识,如果不这么争论,那么对中国传统的认识会更浅一些。

重大题材和主题反映意识形态,是合理的。我发现人物画的一个问题,比如画少数民族像蒙古人、西藏人、新疆人,到比较有特色的民间去写生、去创作,这方面的成果非常丰富。但我总感觉到,山水画和花鸟画都有一个明确的导向,体现着道家儒家的重大气象,或是佛教的空灵;可是如果说用更长远的观点来看人物画,那么我们画的重大题材只是画了个事件,但是我们民族沉淀下来的民族精神反而能通过人物画更好地表现,而不至于成为文人画那种概念性的画法。古人并没有表现这些,因为古人所表现的要么是烈女,要么是大臣,要么就是仙佛罗汉,我们从张择端的画中也看不出其精神状态,看到的只是世俗民情,那么我们这个民族精神沉淀到人的生活面貌中到底是什么呢?我们这个民族更长远的精神力量是什么?除了文人画的山水和花鸟,还有种精神力量是山水和花鸟画所不能完全表达的,这恰恰是人物画的特长,但有极高的难度。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典论文形-象-意-情——孙培增人物画访谈录(3)在线全文阅读。

形-象-意-情——孙培增人物画访谈录(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lunwen/jingdian/122601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