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精细阅读之《与朱元思书》
一、重点字的解释1、从流飘荡: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 ......
4;好鸟相鸣: 5、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 .....
二、重点语句翻译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三、简答题1.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
2.简单赏析文中画线句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的写法。
3.结合文中语句说说作者有怎样的志趣和情怀。
5.“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句写出了江水的清澄宁静,《小石潭记》也有通过“游鱼”描写潭水清澈见底的句子,请默写出其中的一句。
6.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这句化静为动,毛泽东《沁园春 雪》中运用相同手法的句子是:
7.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两句的作用:
8.“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看到富春江奇异的景色以后“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受,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也写了迁客骚人登上岳阳楼之后的种种“览物之情”,他们写这些感受的目的有什么不同?
9.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对这里的山水的总的评价,试根据作者的描写,分析这里的山“奇”在何处?
10、本文从哪些方面写山之奇?
11. 写景顺序和详略上有何特点?
12能暗示文中所写景色季节特征的一个字是:\\'蝉\\'或\\'寒\\'(秋季)。
四、开放性试题1、本文是一篇山水小品,请同学们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各写出一句写\\'山\\'和写\\'水\\'的诗句。
2. 结尾“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似是多余,对此你有何看法?你联想到生活中的什么现象?
3、由“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你想到了哪两篇文言文中的话?写出相应语句、作品和作者。
《送东阳马生序》复习测试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 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 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一.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4×2=48分 (1)余幼时即嗜学 (2)无从致书以观( ) (3)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4)弗之怠 (5) 走送之 (6)不敢稍逾约 ...(7) 既加冠 (8) 无硕师名人与游 (9) 尝趋百里外 .....(10) 门人弟子填其室 (11) 未尝稍将辞色 (12) 援疑质理 ....(13) 或遇其叱咄 (14) 俟其欣悦 (15) 负箧曳屣 ..... (16) 持汤沃灌 (17) 以衾拥覆 (18) 寓逆旅主人 ....(19) 腰白玉之环 (20) 烨然若神人 (21) 緼袍敝衣 .... (22)略无慕艳意 (23)同舍生 (24)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解释下列加点字,注意对一词多义字的积累。
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以中有足乐者( ) 计日以还( ) 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 无冻馁之患矣( ) 质:援疑质理( ) 非天质之卑( ) 道:益慕圣贤之道( )
至:色愈恭,礼愈至( ) 至舍( )
二.重点句子复习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以是人多以书假( jiǎ )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3、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jiàng)辞色。
三、填空题和简答题。10×2=20分1、①文中从哪些方面叙述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1
②作者写自己求学经历艰难的目的是什么?
③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 ”与“ ”之间的矛盾来决定的。 ④作者在叙述青年求学经历时插入同舍生优越的条件有何用意?从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⑤作者写此文,意在勉励马生刻苦学习。在《三国演义》中有那么一段,孙权通过自身体会劝说手下一员大将读书的故事,后来这员大将设奇计袭荆州,大败关羽为东吴建下奇功。那么这员大将叫什么名字?从他身上你能获得哪些启示?
⑥作者并不因衣食住行的条件比“同舍生”差而稍有自卑,足见其内心充实,志存高远。请结合他的生活补充出所缺下联。 负箧曳屣求师苦; 2.“太学生”的优越条件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概括回答。 4×2=8分
3.本文的主旨句是什么?(全文中心论点)这句话要说明什么意思?(通过主旨句的表述,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2=4分
4.写出本段中与上文四组对比关系的词语。4×2=8分
5.“太学生”没有取得成就的原因是什么?根据全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2×2=4分 6.第一段作者求学条件的艰辛和第二段太学生求学条件的优越形成对比。从中你悟出什么道理?
7.在“口体之奉”和“中有足乐”之间你赞成怎样的取舍?为什么? 2×2=4分
8.太学生德不成业不精的原因是什么?你是否也同意他的观点,为什么? 3×2=6分
13.读完此文后,请选一句作下联填在横线上。 2×2=4分
如:勤学不畏寒苦磨, 。 学士名从勤艰得, 。
14.作者写此文,意在勉励马生刻苦学习。在《三国演义》中有那么一段,孙权通过自身体会劝说手下一员大将读书的故事,后来这员大将设奇计袭荆州,大败关羽为东吴建下奇功。那么这员大将叫什么名字?从他身上你能获得哪些启示?
15.应怎样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
16.文中叙述了宋濂自己求学时的情况,你还能举出与之相似的古人读书的事例吗?(也可用成语概括)
17.根据积累,请写出几句劝学的诗句。
18.认为读书苦,几乎是所有中学生的同感,宋濂之苦,闻所未闻;诸生之福,过之不及。当你深谙了宋濂之苦及宋濂之累时,你对读书之苦想必会有新的认识。结合课文,说一说你的认识。
19.说说现代中学生读书应有怎样的苦乐观?
默写《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赤壁》《过零丁洋》《山坡羊 潼关怀古》
课后古诗《赠从弟》(刘桢)《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终南别业》(王维)《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2
物之情”,表达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
9.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对这里的山水的总的评价,试根据作者的描写,分析这里的山“奇”在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甚于剑,比箭还快 这里指飞奔的马 ...
何处?
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都。 凭借。 ......奇在“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句中连用“负、竟、轩、邈、争、指”等字,高,这里指向高处伸展。 远,这里指向远处伸展。 笔直的向上,直插云天。 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写活了,似乎仍在生成变化中,其次写山中各种声音,表现其情趣,简直4;好鸟相鸣,友好或美丽 是一只自然交响曲,使人感到山间处处勃发生机。 5、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 10、本文从哪些方面写山之奇? .....
一种凶猛的鸟。至。 平息。 筹划。 看到。 通“返”,返回 A.从山自身写: 二、重点语句翻译 山之高:皆生寒树--山高风大,树受侵袭,冒出寒气--以树之寒衬托山之高;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山之势:负势竟上,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从山势写其奇; *湍急的流水比箭还快,凶猛的浪好像飞奔的马。 以上从山本身写起,把静止的山赋予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 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B.从山上的其它景物来写山 *蝉在长久不断地叫,从不停止;猿猴也在不停地哀鸣。 从动物--好鸟、蝉、猿等在山中悠然自得的生活写山无穷的生命力;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从人--热衷功名和经纶世务者临山的心境衬山之雄奇、幽美. *那些像老鹰那样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就 从植物--横柯上蔽、疏条交映,写山哺育了万物. 平静下来\\';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11. 写景顺序和详略上有何特点? 4、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写景顺序上先“水”后“山”,由近及远;详写动态略写静态。这样既突出景物主要特征,又显得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详略适宜,轻重有度。 也可以见到阳光。 四、开放性试题 三、简答题 1、本文是一篇山水小品,请同学们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各写出一句写\\'山\\'和写\\'水\\'的诗句。 1.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 写\\'山\\'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菊东篱下,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向悠然见南山。\\' 往自然,厌弃世俗的思想。 写\\'水\\'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简单赏析文中画线句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的写法。 3、能暗示文中所写景色季节特征的一个字是:\\'蝉\\'或\\'寒\\'(秋季)。 该句用了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突出了水的清澈透明 《送东阳马生序》复习测试 3.结合文中语句说说作者有怎样的志趣和情怀。 一.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4×2=48分 (1)从“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句中表现作者对自由的渴望; (1)余幼时即嗜学(爱好,喜爱) (2)无从致书以观(取得,买到) ..(2)从“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句中表现作(3)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借) (4)弗之怠(懈怠,放松) ..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歌颂;
(5) 走送之(跑) (6)不敢稍逾约(超过) ..(3)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句中表现作者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对
(7) 既加冠(指成人) (8) 无硕师名人与游(才学渊博的老师) 功名利禄的鄙视,对官场的厌恶。(重点)(向往自然、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积极心态) ....
5.“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句写出了江水的清澄宁静,《小石潭记》也有通过“游鱼”描写(9) 尝趋百里外(快步走) (10) 门人弟子填其室(充满) ..潭水清澈见底的句子,请默写出其中的一句。 (11) 未尝稍将辞色(语言和脸色) (12) 援疑质理 (提出;询问)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13) 或遇其叱咄(训斥,呵责) (14) 俟其欣悦(等到) ...6.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这句化静为动,毛泽东《沁园春 雪》中运用相
(15) 负箧曳屣 (书箱;鞋) (16) 持汤沃灌(热水) 同手法的句子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
7.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两句的作用: (17) 以衾拥覆 (被子) (18) 寓逆旅主人(旅社) ...两句赞叹了富春江的美景,它在结构上总领下文,内容上表达了对富春江山水的的赞美与喜爱之(19) 腰白玉之环 (挂在腰间) (20) 烨然若神人 (光彩照耀) ...情。
(21) 緼袍敝衣 (破) (22)略无慕艳意(羡慕) ..8.“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看到富春江奇异的景色以后“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
(23)同舍生 (房子) (24)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感觉) 感受,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也写了迁客骚人登上岳阳楼之后的种种“览物之情”,他们..
写这些感受的目的有什么不同? 二.重点句子复习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答:作者所写的“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的感受,是一种设想,以此烘托出山水景字词:奉:供养 物的魅力,表现出作者寄情山水,向往自然,厌弃世俗的感情。范仲淹以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
中考文言文精细阅读之《与朱元思书》答案
一、重点字的解释1、从流飘荡: 顺,随 .
3
译文: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比不上别人。 2、以是人多以书假( jiǎ )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3、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jiàng)辞色。
字词:填:塞满,充满 降:减,减退 辞色:言辞和神色
译文:那位前辈道德高尚,名望很大,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他的言辞态度一直极为严肃。
译文:因此,人家都愿意借书给我,我才有机会广泛的阅读很多书。 三、填空题和简答题。10×2=20分
1、①文中从哪些方面叙述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艰难之处:1幼时求学的艰难;2成年后求师的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 ②作者写自己求学经历艰难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劝勉马生不要辜负良好的学习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所成就。
③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嗜学”与“家贫”之间的矛盾来决定的。
④作者在叙述青年求学经历时插入同舍生优越的条件有何用意?从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与同舍生对比,表现自己并不羡慕别人的优越条件,而是以学得知识,获得学问为乐,这种刻苦学习,专心向学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的。
⑤作者写此文,意在勉励马生刻苦学习。在《三国演义》中有那么一段,孙权通过自身体会劝说手下一员大将读书的故事,后来这员大将设奇计袭荆州,大败关羽为东吴建下奇功。那么这员大将叫什么名字?从他身上你能获得哪些启示?
大将:吕蒙; 启示:后天学习很重要;勤能补拙,学能治愚;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⑥作者并不因衣食住行的条件比“同舍生”差而稍有自卑,足见其内心充实,志存高远。请结合他的生活补充出所缺下联。
负箧曳屣求师苦;俯身倾耳读书勤。
2.“太学生”的优越条件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请概括回答。 4×2=8分
答:四个方面:衣食无忧(“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无需奔走(“无奔走之劳”);有疑能解(“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书目齐全(“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 3.本文的主旨句是什么?(全文中心论点)这句话要说明什么意思?(通过主旨句的表述,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2=4分
答:主旨句: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得出结论:说明学业,道德上是否有所成就,主要取决于主观上是否努力。 4.写出本段中与上文四组对比关系的词语。4×2=8分
1食的对比:“日有廪稍之供”与“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2衣的对比:“岁有裘葛之遗”与“緼袍敝衣”;
3行的对比:“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与“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4书的对比:“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与“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5.“太学生”没有取得成就的原因是什么?根据全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2×2=4分 原因:他们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缺少勤奋学习的恒心和毅力 。 6.第一段作者求学条件的艰辛和第二段太学生求学条件的优越形成对比。从中你悟出什么道理? 3×2=6分
答:1在艰难困苦中能业有所精,德有所成;2但处于优越条件下却可能业不精,德不成。3这根本原因在于用心不专。
7.在“口体之奉”和“中有足乐”之间你赞成怎样的取舍?为什么? 2×2=4分 答:取舍:赞成“中有足乐”。 原因:精神享受是人生的最大快乐。
8.太学生德不成业不精的原因是什么?你是否也同意他的观点,为什么? 3×2=6分 答:原因:其用心不专;同意这种观点,原因: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学业,道德上的成长,不一定取决于学习条件的优越,而一定取决于自己的主观上的努力。 13.读完此文后,请选一句作下联填在横线上。 2×2=4分
如:勤学不畏寒苦磨, 。 学士名从勤艰得, 。 (备选项:A梅花香自苦寒来 B苦读岂惧艰难阻)
14.读过此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请你写出来。 2×2=4分
答:作者求学时的可贵品质,勤奋刻苦的专一精神,更好的启迪,鼓舞,教育后人。学习的好坏与环境关系不大,关键取决于主观是否努力。
读过此文,思绪万千。我为宋濂所折服。古人尚能在那种环境下苦苦求学,孜孜以求,而我们今天,学习条件是这样优越,无忧无虑,老师苦口婆心地谆谆教导还不听,更谈不上刻苦了。
我们现在的中学生,认为“读书苦,”几乎成了口头禅。深谙(ān)了宋濂之苦与累后,我认为我们所谓的苦,简直是微不足道的。宋濂借书,抄书,而我们的书应有尽有,却不曾用心读过;宋濂百里之外求师,行深山巨谷中,还常“遇其叱咄”,而我们坐在明亮温暖的教室里,却不一定“有所闻”;宋濂受冻馁之苦,而我们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还用心不专。这么优越的条件,却不知珍惜,又何苦之有呢?对比之下,惭愧不已。我们今后要以宋濂为榜样,以读书为乐,刻苦学习,将来为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默写《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赤壁》《过零丁洋》《山坡羊 潼关怀古》 5、《水调歌头》中表现作者对离别之人良好祝愿的句子是: , 。 5、不应有恨, ? 课后古诗
赠从弟(刘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终南别业(王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4
物之情”,表达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
9.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对这里的山水的总的评价,试根据作者的描写,分析这里的山“奇”在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甚于剑,比箭还快 这里指飞奔的马 ...
何处?
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都。 凭借。 ......奇在“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句中连用“负、竟、轩、邈、争、指”等字,高,这里指向高处伸展。 远,这里指向远处伸展。 笔直的向上,直插云天。 把原本静止的重山叠岭写活了,似乎仍在生成变化中,其次写山中各种声音,表现其情趣,简直4;好鸟相鸣,友好或美丽 是一只自然交响曲,使人感到山间处处勃发生机。 5、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 10、本文从哪些方面写山之奇? .....
一种凶猛的鸟。至。 平息。 筹划。 看到。 通“返”,返回 A.从山自身写: 二、重点语句翻译 山之高:皆生寒树--山高风大,树受侵袭,冒出寒气--以树之寒衬托山之高;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山之势:负势竟上,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从山势写其奇; *湍急的流水比箭还快,凶猛的浪好像飞奔的马。 以上从山本身写起,把静止的山赋予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 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B.从山上的其它景物来写山 *蝉在长久不断地叫,从不停止;猿猴也在不停地哀鸣。 从动物--好鸟、蝉、猿等在山中悠然自得的生活写山无穷的生命力;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从人--热衷功名和经纶世务者临山的心境衬山之雄奇、幽美. *那些像老鹰那样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就 从植物--横柯上蔽、疏条交映,写山哺育了万物. 平静下来\\';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11. 写景顺序和详略上有何特点? 4、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写景顺序上先“水”后“山”,由近及远;详写动态略写静态。这样既突出景物主要特征,又显得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详略适宜,轻重有度。 也可以见到阳光。 四、开放性试题 三、简答题 1、本文是一篇山水小品,请同学们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各写出一句写\\'山\\'和写\\'水\\'的诗句。 1.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 写\\'山\\'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菊东篱下,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表现了作者寄情山水,向悠然见南山。\\' 往自然,厌弃世俗的思想。 写\\'水\\'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简单赏析文中画线句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的写法。 3、能暗示文中所写景色季节特征的一个字是:\\'蝉\\'或\\'寒\\'(秋季)。 该句用了正面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突出了水的清澈透明 《送东阳马生序》复习测试 3.结合文中语句说说作者有怎样的志趣和情怀。 一.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4×2=48分 (1)从“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句中表现作者对自由的渴望; (1)余幼时即嗜学(爱好,喜爱) (2)无从致书以观(取得,买到) ..(2)从“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句中表现作(3)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借) (4)弗之怠(懈怠,放松) ..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歌颂;
(5) 走送之(跑) (6)不敢稍逾约(超过) ..(3)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句中表现作者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对
(7) 既加冠(指成人) (8) 无硕师名人与游(才学渊博的老师) 功名利禄的鄙视,对官场的厌恶。(重点)(向往自然、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积极心态) ....
5.“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句写出了江水的清澄宁静,《小石潭记》也有通过“游鱼”描写(9) 尝趋百里外(快步走) (10) 门人弟子填其室(充满) ..潭水清澈见底的句子,请默写出其中的一句。 (11) 未尝稍将辞色(语言和脸色) (12) 援疑质理 (提出;询问)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13) 或遇其叱咄(训斥,呵责) (14) 俟其欣悦(等到) ...6.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这句化静为动,毛泽东《沁园春 雪》中运用相
(15) 负箧曳屣 (书箱;鞋) (16) 持汤沃灌(热水) 同手法的句子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
7.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两句的作用: (17) 以衾拥覆 (被子) (18) 寓逆旅主人(旅社) ...两句赞叹了富春江的美景,它在结构上总领下文,内容上表达了对富春江山水的的赞美与喜爱之(19) 腰白玉之环 (挂在腰间) (20) 烨然若神人 (光彩照耀) ...情。
(21) 緼袍敝衣 (破) (22)略无慕艳意(羡慕) ..8.“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看到富春江奇异的景色以后“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
(23)同舍生 (房子) (24)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感觉) 感受,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也写了迁客骚人登上岳阳楼之后的种种“览物之情”,他们..
写这些感受的目的有什么不同? 二.重点句子复习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答:作者所写的“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的感受,是一种设想,以此烘托出山水景字词:奉:供养 物的魅力,表现出作者寄情山水,向往自然,厌弃世俗的感情。范仲淹以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
中考文言文精细阅读之《与朱元思书》
一、重点字的解释1、从流飘荡: 顺,随 .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与朱元思书》与送东阳马生序复习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