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面, 多有擦痕。
滑坡床(简称滑床):滑坡体以下的稳定岩土体。 滑坡后壁:滑体下滑后,后缘暴露出的陡壁。 滑坡侧壁:位于滑坡体两侧的陡壁。
滑坡剪出口:在滑坡体的最前端,滑动面与地表面的交线。
滑坡洼地和滑坡湖:在滑坡体后部,由于差异运动形成的洼地称为滑坡洼地,积
水后便是滑坡湖。
滑坡台地和滑坡台坎:由滑坡体的分级滑动而形成的阶状地形,缓倾为台地,陡
倾为台坎。
(2)按滑动力学性质分类:推移式滑坡、牵引式滑坡、平移式滑坡、混合式滑坡(对治
理工作有帮助)。
按组成物质分类:堆积层滑坡、黄土滑坡、粘土滑坡、岩层滑坡。 按滑动面通过的岩(土)层情况分类:均匀土滑坡、顺层滑坡、切层滑坡。
按滑坡体的体积分类:小型滑坡(3万立米)、中型滑坡(3~50万立米)、大型滑坡
(50~300万立米)、特大型滑坡(大于300万立米)。
按滑坡体的厚度分类:浅层滑坡(厚度小于6米)、中层滑坡(厚度为
6
6~20米)、厚
层滑坡(厚度为20~50米)、巨厚层滑坡(厚度大于50米)。 按滑坡形成时代分类:新滑坡(不稳定)、老滑坡(暂时稳定)、古滑坡(稳定)、始
滑坡(极稳定)。
按滑坡体的滑动形式分类: 转动式滑坡、平移式滑坡。 按滑动历史分类: 首次滑坡、再次滑坡。
2、滑坡有哪些特征?影响滑坡的因素有哪些?为什么滑坡多发生在山区? (1)堆积层滑坡的特征
外形多呈扁平的簸箕形;斜坡上有错距不大的台阶;滑坡上有弧形裂缝;滑动面在
均质土中近于圆弧形;在滑坡体两侧和滑动面上常有裂缝;滑坡上树木歪斜。
(2)顺层滑坡的特征
滑坡床的剖面多呈平面或多级台阶状;滑坡床为有一定倾角的软弱夹层;滑动面光
滑,有擦痕;滑坡壁上陡下缓;滑坡体上、中部有横向拉张裂缝; 3、什么是崩塌?简述崩塌的形成条件?
(1)崩塌是较陡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
沟谷)的地质现象。它的破坏急剧而短促,规模巨大时,常称山崩。 (2)地貌条件:崩塌多发生在陡峻的斜坡地段,一般坡度大于55°,高度大
7
于30米以
上,坡面多不平整,上陡下缓;
岩性条件:坚硬岩层组成的高陡山坡,若节理裂隙发育,易崩塌;软岩由于易风化,
其上部陡壁由于失去支撑易发生崩塌。
构造条件:构造面(岩层面、断层面等)产状对斜坡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当岩体中各种软弱结构面的组合位置处于最不利情况时容易发生崩塌。 其它条件:温差变化、地震、不当开挖等。 4、简述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分类和形成机制。
(1)地形地貌条件,典型泥石流的流域可划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堆积区。 松散物质来源条件 水源条件
(2)按物质组成分类:水石流型泥石流 泥石流型泥石流 泥流型泥石流 按物质状态分类:粘性泥石流 稀性泥石流
按成因分类:暴雨型泥石流 冰川型泥石流 冻融型泥石流
(3)泥石流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地质现象。降水(暴雨、融雪、冰川)而形成的一种
挟带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 5、总结泥石流会产生哪些灾害?如何进行防治? (1)泥石流有滑坡、崩塌以及洪水的多重破坏作用。
对居民点的危害(2010年,舟曲);对公路、铁路的危害(1981年,四川);
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危害(同上);对矿山的危害。
8
(2)泥石流预防
泥石流的预测、预报和警报
泥石流工程治理措施:生物措施指植树种草,水土保持,调节径流,从而防止或减
轻泥石流灾害;工程措施,常见措施包括治水、跨越、穿越、防护、排导和拦挡等
工程措施。
6、比较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在形成条件上的异同点。
(1)崩塌的基本条件是岩土类型、地质构造、地形地貌三个条件,又统称地质条件。
(2)滑坡的形成与气象水文、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外营力改造和人类工
程活动等因素密切相关。松散土体和高陡的斜坡是形成滑坡的内因,河流冲刷及潜
蚀是产生滑坡的外因,人类工程活动和降雨是发生滑坡的主要诱发因素。
(3)泥石流的形成通常需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有物源条件、水源条件和特定的地貌 条件
7、我国泥石流的分布特点是什么?
9
(1)在空间上:主要分布在西部,集中在两个带:高原与次级高原和盆地间的接触带;
高原、盆地与丘陵或平原的过渡带。
(2)在时间上:泥石流发生的时间规律与集中降雨时间规律相一致,有明显的季节性。
一般发生于多雨的夏、秋季节。集中在七、八两个月份,这两个月发生的泥石流占
全部灾害的90%以上。 与降雨、地震等自然现象叠加出现 8、什么是地面沉降?其危害与特点是什么?
(1)概念:地面沉降又称地面下沉或地陷,由地下松散土层固结压缩,导致地表标高降
低,特点是垂直运动为主。
(2)危害:地基不均匀沉降导致的建筑物和道路破坏;地下建筑物开裂、渗水和地下管
道扭曲断裂;地面标高降低引发的海侵;滨海平原的盐碱化和沼泽化;河道变形, 航运受阻。
地面沉降的特点:发展缓慢,难以察觉;一旦发生,后果严重;规模较大,影响广泛
9、地面沉降控制与治理措施有哪些?
一般应做好四方面工作:调查、观测、预测、治理。
1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防灾减灾考试(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