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何新著述分类概要[卷二]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0-04-16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何新著述分类概要[卷二]

十一、训诂学

辩“德”(原载《人文杂志》1983年第8期) 再辨“德”(原载《人文杂志》1985年第1期) 关于“士”名的由来(原载《史学月刊》1985年第4期)

重论“五行说”的来源问题(原载《学习与探索》1985年第1期。《新华文摘》1985年第4期以《“五行说”形成于东周》为题摘要介绍)

试论清季朴学方法的现代性(上)(原载《语文导报》1987年第4期。收入《何新史学论著选集》,时事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

试论清季朴学方法的现代性(下)(原载《语文导报》1987年第11期。收入《何新史学论著选集》,时事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

论古典经学解释学的现代意义(原载《语文导报》1987年第1—2期。收入《何新集——反思?挑战?创造》,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8年8月第1版。收入《龙?神话与真相》一书为序言,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版。收入《何新史学论著选集》,时事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题为《论清代朴学方法的现代性》。)

内容提要:

此文是何新的重要论文之一。在本文中,何新对历来受到非议的古典经学传注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见解和评价。他认为,古典经学传注学,实际是以语言(特别是口语)分析作为基本方法的一种文化解释学。其意义和成就不可低估。在本文中,何新提出了从现代语言分析哲学和解释学观点,重新认识和估价清代朴学中的语言学理论和方法的问题。而应用古代经学家的成就,重新认识古代中国文化,还是一件至今尚有待重视的重大工作。

目录:

一、科学的方法是可以证伪的

二、神话是远古人类对客观世界和主观经验的反应 三、语言分析学是当代哲学研究的先锋方法 四、任何民族的历史都肇始于神话

五、对上古文献的正确解读必须依靠“训诂学”方法 六、清代朴学可比于文艺复兴初期希腊古典学术的复兴 七、原始汉语中,音近之词古义必通

八、训诂学不应该是一种静态的研究

编者按:关于古代文献的解读方法及其哲学背景问题,何新在《论远古神话的文化意义与研究方法》和《论古典经学解释学的现代意义》这两篇文章中,作了具有总结性的深刻论述。通过此两文,读者可以了解何新国学与古典学术的传承关系,认识何新古学对传统学术的创新和发展意义。

在《训诂与六书》一文中,对于传统小学中极为重要的六书问题,何新提出了不同于古人的看法。西汉经学家和小学家刘歆认为,六书是古人造字的基本方法。班固同意这一观点,说六书乃“造字之本”(《汉书?艺文志》)。东汉文字学家许慎将刘歆《七略》中的六书名称修正为: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等六种。但他仍然认为六书是古人构造汉字系统的六项基本规则。此后,许慎对六书名称的规定和解释即成为二千年来中国文字学的权威定义,几乎从未受到根本性的怀疑。

而何新认为,六书中实际上存在着两个结构:⑴造字的方法;⑵用字的方法。他指出,从功能上看,前四书是古人构造汉字系统的操作规则,是建立在象形符号基础上的造字方法。而转注和假借因为不会产生新的符号,所以并不是构造汉字的方法,而是汉字的两种使用方法。

据此,何新认为转注实际上也是一种假借。转注与假借的区别在于,“转注是假借一个旧符号表达一种新的意项。而假借则是借一个同音的符号来表达一种读音”。所以,训诂学是一种“审辩文字的形、声、义及其相互关系,循音探义,因文求义,以古音求古义,打破借字追索本义”的语言分析学或文献解释学。何新指出,这种训诂方法,正是他“用以考释中国古典神话系统的一项重要操作方法”。同样,这也是何新进行经学和史学研究的一项基本方法。

这意味着,汉魏以来包括清儒和现代学者在内对古代典籍的注疏考释和点校翻译之书,都并非中国古典学术的终结,而仍存在着大量未获确诂和破译的问题。因之,如何在前人疏释的基础上,继承传统训诂学的学术方法,结合现代人文学术以至自然科学的方法,多角度、多方向地切入中国古代历史,对两汉先秦以上的经典性文献重新进行考证、解释、注疏和翻译,从而真正认识中国传统文化,重估华夏文明的价值,并为未来文化建设和学术发展开辟新的道路,就还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

美的语源(1988年2月1日。以《说美》为题,收入《诸神的起源》,时事出版社,2002年,第1版)

婵娟、混沌、鳄鱼及开天辟地的神话——文化语源学研究札记(原载《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第3期。编者按:本文原是作者1988年5月为中国文化书院比较文学讲习班授课稿。后以《婵娟、混沌、鳄鱼及开天辟地的神话——文化语源学札记》为题,收入《何新集——反思?挑战?创造》,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8年8月第1版。又以《混沌及开天辟地的神话——文化语源学研究札记》为题,收入《诸神的起源》,时事出版社,2002年,第1版。)

内容提要:

本文是何新八十年代末期的一篇重要论文。此文开创了语言学研究的新方向——通过语源溯义研究社会、历史、神话与文化。文中首先指出,几百年来,人们对“婵娟”一词的释

义是错误的。婵娟的本义是其连绵词——团圆。然后对此词的语源和演变作了系统探索,最终引出哲学史、文化史和方法论的一系列新阐释。在清人程瑶田《果裸转语考》之后,何新此文有一系列重要的新创获。

论阴阳

十二、神话学

诸神的起源——中国上古神话新探?三皇考(原载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85年第2期)

一组古典神话的深层结构(原载《文学遗产》1986年第1期) 盘古神话之谜的阐释(原载《哲学研究》1986年第5期)

十字图纹与中国古代的日神崇拜(本文是何新名著《诸神的起源》的导言。收入《诸神的起源——中国远古神话与历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5月第1版。)

内容提要:

在上古遗物和图画中保存着大量材料,表明中国远古曾存在一元的太阳神信仰。在古代艺术中,太阳神常常被表现为一种十字或类十字的符号。其中最典型的纹饰是“十”字及“卐”字(卐字过去被认为是自西方传入的。但考古发现表明,它可能是起源于中国的)。就古代文献看,这种信仰通过大量礼俗、记载被记录下来。而且中国古代诸至尊称号——皇、昊、神、华(晔)都与太阳崇拜有关。

太阳神与远古华夏民族起源(收入《诸神的起源——中国远古神话与历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5月第1版。本文为《诸神的起源》第一章。)

内容提要:

何新指出,伏羲的本名应作溥曦,即伟大的“曦”神——太阳神。此外,中国上古的一些神圣名号如:太皓、太昊、帝俊(踆乌)、重华(舜)等,本来也都是中国古代太阳神的尊号。后来被用作人君的名号。对日神的崇拜发现于中国东部、西部、南部和北部的各种早期人类遗物和遗迹中。

一神三身的黄帝(收入《诸神的起源——中国远古神话与历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5月第1版。本文为《诸神的起源》第二章。)

内容提要:

何新认为,黄帝本训当作光帝即光明之神。高阳氏也是太阳神。远古日神名“曦”,此字古有尾音读如“羲—俄”。这也就是楚辞中太阳神“羲和”名号的由来(俄、和古音同)。而最可注意者,是“曦”又由此而由一人分化为两人:尚羲和尚俄。通过文字、语言的一系列演化,以及神话的变型,最后从同一位太阳神(黄帝、伏羲)中又分化出了男日神(羲)和女月神(娥)。黄帝—伏羲则升格为诸天最高之神。

女娲与大禹故事的真相(收入《诸神的起源——中国远古神话与历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5月第1版。本文为《诸神的起源》第三章。)

内容提要:

何新认为,月亮女神“娥”也就是女娲、女和、嫦娥以及西王母的原型。这是中国古代神话中一位奇异而极重要的女神。她创造了人类,并且是婚姻与生殖之神。但同时作为月神她又是死神。在生命神与死之神合一于西王母的神话中,反映出古代中国人的辩证观念。

龙凤新说(收入《诸神的起源——中国远古神话与历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5月第1版。本文为《诸神的起源》第四章。)

内容提要:

何新认为,龙凤并不是某些生物的神灵化。而是自然现象被生命化、拟人化后产生的神话意象。龙的真相和实体是云。凤的真相和实体是风。凤凰故事是把日中神鸟(凰)与风神(凤)组合于一体的产物。关于龙凤神话真相问题,何新后来通过深入考证,从根本上修正了自己的初始结论。但本文仍不失为一种通过语言训诂而考证古代文化的示范。语言学家陈原曾经高度评价何新《诸神的起源》一书,认为“这本书是从语言看社会的一个很好的证据”。他同时也指出书中“一些结论给人启发,一些不能服人”,盖主要指此书初版的龙凤问题。

古昆仑——天堂与地狱之山(收入《诸神的起源——中国远古神话与历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5月第1版。本文为《诸神的起源》第五章。)

内容提要:

何新认为,昆仑山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通天神山和地狱之山。昆仑在古汉语中有天和高大的语义(与浑沦、浑沌近同)。其实它的真相就是泰山(泰在古汉语中也有天和高大的语义)。但在汉代以后其在传说中的方位逐渐西迁。西迁的原因,一是由于黄河源出昆仑的传说,二是由于中国古代地理观念的扩大。

神树扶桑与宇宙观念(收入《诸神的起源——中国远古神话与历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5月第1版。本文为《诸神的起源》第六章。)

内容提要:

中国古代最古老的宇宙观念与“扶桑”有关。这是一种以神话形式叙述的天地结构。认为天有九道四门,天中心有天键,等等。这些观念具有自然科学根据,本章作了探讨。

生殖神崇拜与阴阳哲学的起源(收入《诸神的起源——中国远古神话与历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5月第1版。本文为《诸神的起源》第七章。)

内容提要:

何新指出,除日神崇拜以外,中国古代确有崇拜生殖神的古宗教——“社”。在社中,社木既是扶桑木的象征,又是男性神的象征物。而社冢与社石乃是女社神(高母神)——“大地乳房”(地乳)的象征。春社是纵情狂欢的两性节日。

“思士思女”与两性禁忌(收入《诸神的起源——中国远古神话与历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5月第1版。本文为《诸神的起源》第八章。)

内容提要:

何新认为,中国儒家男女大防的礼教,起源于上古部落民俗中的两性禁忌制度。 学宫、辟雍、冠礼以及死亡与再生(收入《诸神的起源——中国远古神话与历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5月第1版。本文为《诸神的起源》第九章。)

内容提要:

何新认为,古代训练男子的“学宫”——“辟雍”,实质就是禁止异性接触的未成年男性——“士子”宿舍和训练所。“冠礼”是士子的成丁礼。何新对“思士思女”、学宫辟雍和冠礼制度的研究,揭示了古代小学和大学(太学)制度的来源。何新指出,“辟雍”实际上是“避宫”之转音。学宫、辟雍是一种隔离于王宫和贵族家庭的具有郊野性质的集体同性学校的宿舍制度。从文化人类学角度看,中国古代的学宫—冠礼制,是一种渊源古老的文化教育制度,起源于原始人类社会氏族内部的男女两性禁忌和隔离制度。这样,古典儒家所强调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以及后世“男女授受不亲”、“严男女之大防”等礼教,就得到了一种文化人类学的合理解释。由此,人们也才可以真正理解隐藏于《诗经?周南?关雎》这一著名诗篇语言文字表层符号下的深层文化涵义。

火神炎帝与涿鹿之战(收入《诸神的起源——中国远古神话与历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5月第1版。本文为《诸神的起源》第十章。)

内容提要:

何新认为,火神炎帝的姜姓部落与日神黄帝的姬姓部落,其关系恰是文化人类学者所说的“两合婚族”部落。姬姓男子世代娶姜姓女子——这一点说明了古代传说中的美女为什么多名叫“孟姜”。炎帝可能就是尧。他是见诸记载的第一位古帝(《尚书》)。他后来受困于叛乱的蚩尤。黄帝和他结盟消灭了蚩尤,并且建立了又一个新的王朝。

后羿射日与历法改革(收入《诸神的起源——中国远古神话与历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5月第1版。本文为《诸神的起源》第十一章。)

内容提要:

何新指出,后羿射十日的神话,其真相是历法改革。上古曾实行以观测太阳(十干)作为纪年标识的古历法。这种历法在羿的时代被改革,从而建立了干支——阴阳合历的新历法。

盘古、梵天与BAU神(收入《诸神的起源——中国远古神话与历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5月第1版。本文为《诸神的起源》第十二章。)

内容提要:

盘古是开天辟地的大神,但其出源却来自中国的西南部。以比较神话的方法,可以证实此神的原型是印度的梵天和西亚的开辟神“BAU”,通过印度和东南亚的通道于东汉末叶进入中国的岭南、四川和江南地域。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何新著述分类概要[卷二]在线全文阅读。

何新著述分类概要[卷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97555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