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作业 讲评(3)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6-11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4、观察过程中要反思哪些问题?为什么?

参考点::反思的问题主要有:(1)反省自己的思维方式;(2)分析自己的观察角度、记录时使用的语言;(3)对观察中出现的伦理道德问题进行反省,检查自己是否违背道德的;(4)反省自己对研究问题的假设、个人生活经历、宗教信仰、性别、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等对观察可能产生的影响。只有在观察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才能保证观察的客观性、科学性,才能保证观察计划在实际情况的变化中作出适当的调整,从而提高观察的信度和效度。

5、对记录的初步整理的任务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参考点:对记录的初步整理的任务是对记录进行修补。目的是使观察记录完整、清楚、准确,为下面的理性分析活动提供一个好的文本。

6、题目难度项目分析

参考点:题目难度项目分析又称题目分析,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质的分析,一个是量的分析,前面题目编辑中提出的一般原则、题目的内容,形式,取材的适切性方面进行分析,这是质的分析。所谓量的分析就是指通过题目预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确定题目难度,区分度以及被试对各种答案的反应情况。

7、影响测验对象行为的因素有哪些?

参考点:(1)指导语与测验的情境;(2)测试焦虑;(3)练习与应付技巧;(4)反应方式;(5)反应心向。

8、简单叙述测验在选择题目及编排上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参考点:试题项目(题目)的选择时要注意:(1)注意测验的目的、功能、性质,分析项目是否能够测定所需要的特征;(2)选择区分度高的题目;(3)题目的难度一般要适中;(4)所选题目要与当初的编题计划对照,看是否各部分的题目都能按比率选入。题目编排时要注意合理性,一般开头安排些难度较小的题目,安排方式有并列直进式和混合螺旋式两种。

9、测验的客观性主要包含哪些方面?

参考点:测验的客观性主要包包括:测验刺激的客观性、量化的客观性和推论的客观性三个方面。

10、简单叙述制定常模的一般过程。

参考点:(1)确定有关的常模团体;(2)常模团体是所要测验群体的一个代表性样本,而制定常模时所取的样本必须是常模团体的一个代表性取样,取样过程必须描述详尽,样本大小要适当;(3)要注意常模的时间特性。

11、简单叙述计算复本信度应该注意的问题。

参考点:(1)复本必须是真正的复本;(2)复本测验可同时连续施测,也可间隔一定时间施测;(3)从测验理论上考察复本信度;(4)测验复本编制起来比较麻烦,需要考虑很多项目。

12、测验标准化包含的主要内容。

参考点:(1)内容;(2)施测;(3)测验分数的组合;(4)常模。 13、分析测验项目的区分度的方法。

参考点:(1)计算题目得分与测验总分之间的关联性------相关系数;(2)比较高分组与低分组在个别题目上通过的百分比,求区分度指标。

教育研究方法 第四次作业讲评(第七、九、十章)

第七章 教育实验法

一、填空题:

1、指导语是指研究者为了解答所研究的问题,说明对实验中各种变量如何控制的一种简要的计划、结构、方法和策略等。

2、对同一个刺激,被试个体所进行的或能形成的反应种类是无限的。如何把无限的被试个体的反应控制在主试所意想的方向上,这就是所说 控制问题。 3、环境变量

11

4、实验研究中的变量包括自变量、因变量、干涉变量、控制变量、中介变量。

5、干涉变量又称调节变量,是自变量的特殊类型,是研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而选择的次要自变量。

6、自变量的不同水平称为因素或实验处理。

7、实验组、控制组是将两组被试除自变量外其他条件尽量保持相等。

8、在实验设计阶段可以采用的一些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这种对无关变量的控制称为 无关变量的消除(无关变量保持恒定) 。

9、将被试分为两组,一组施以实验处理称作实验组,另一组不给实验处理,称作控制组,最后测定对某种刺激的反应,然后比较两组反应上的差异,这称为组间设计。 10、相关设计又称事后回溯设计。 二、名词解释:

1、环境变量——环境中可以作为自变量研究对象的环境因素。例如,不同学校、不同地区、不同班级等不同环境因素。

2、控制变量------又称无关变量,研究中能影响因变量的变化,但非研究者所选择、确定、操纵、变化的因素,这些必须使之中立化、控制的变量,称之为控制变量。中介变量------是一个理论构念的变量,它是位于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起联系、传导、转化或解释变量之间关系作用的变量,起中介作用。

3、组间设计-----采用控制组(对照组)与实验组,或多个实验组的设计方法,又称组间设计。

4、配对法是将两组被试除自变量之外其他条件尽量保持相等,这就要求将被试依据某些特质两两配对,这种方法理论上可取,但实际执行起来有很大困难,常顾此失彼。 5、统计控制------是指在实验处理后用统计技术来达到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

6、完全随机化设计------是依据概率的原则,用随机分派的方法,使各组无关变量保持相等。

7、区组设计------是将被试按区组分类,使每一区组的被试尽量保持同质,然后将区组内被试随机分派到各个实验处理中去。

8、准实验设计------即类似或近似真正的实验设计,是指在实际的社会情境中,不能用真正的实验设计来控制无关变量,但可以对一些影响实验结果的无关变量进行分类,将其作为自变量因素纳入,使用真正实验设计的某些方法搜集、整理、统计分析资料。 9、统计结论效度------是指由统计方法适切性所引起的统计结论有效性的程度。 10、内在效度------是指实验数据偏离真值的程度或系统误差大小。

11、外在效度------是指实验结果的有效性,或推论、应用之范围的准确性。

三、简答题:

1、对自变量的控制应注意哪些问题?

参考点:(1)给自变量规定操作定义,而且应防止操作定义单一性偏差,影响研究的构想效度;(2)规定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检查点或实验处理。 2、实验中规定操作定义有什么好处?

参考点:(1)可以使研究者的思考具体而清晰;(2)操作定义可以增进科学研究者之间沟通的正确性;(3)操作定义可减少一门学科所用概念或变量的数目。

3、事前测定和事后测定比较设计各有什么优缺点?

参考点:事前测定是指在实验处理实施前对被试进行有关研究内容方面的测定;事后测定是指在实验处理实施后对被试进行有关研究内容方面的测定,前后两次测定的差异,就被认为是实验处理的结果。优点:有了两次测定可以进行比较;缺点:由于先后两次是在不同的时间测定的,因而对于历史因素、身心变化、测量工作、评价人员标准的变化、练习效果及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等,都难以得到良好的控制。因而对结果解释的效度降低。 4、完全随机化设计与随机区组设计有何异同?

参考点:两者都是采用随机方法进行设计,不同的是:(1)随机化区组是先把被试按某些特质分到不同的区组内。使各区组的被试比区组间的被试更接近同质。将被试分好区组后,

12

然后再将各区组内的被试随机分到各个不同的实验处理或实验组、控制组内;(2)所用的统计方法不同,随机区组设计是用相关样本的方差分析或t检验的方法分析不同实验处理间的差异,这种统计方法可将被试的变异估计出来,可将它从误差变异中排除,使误差变异变得最小,而使实验处理的变异变大。 5、拉丁方格设计的特点是什么?

参考点:①每个因素在每个被试的实验次数相同;②每个顺序在每个因素的实验次数相同;③每个顺序在每个被试的实验次数相同。故拉丁方设计能够抵消实验中因实验顺序、被试差异等所造成的无关变量效果。 四、论述题:

1、试述控制或规定自变量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参考观点:(1)给自变量规定操作定义,而且应防止操作定义单一性偏差,影响研究的构想效度;(适当举例)(2)规定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检查点或实验处理。教育研究中的自变量,有些有质的区别,是连续的,例如: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学习方法,不同的民族、性质等,这些不同质,便是不同的实验检查点,或称为实验处理。(举例说明) 2、确定反应变量指标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参考观点:(1)反应指标就具备如下的特点:具有有效性,能真实地反映反应的情况;具有客观性,即不同的研究观察者或不同次的观察只要是反应相同,其指标也应该相同;指标能够数量化或用数字,或用次数;能准确、真实地度量反应的变化。(2)要注意反应指标的平衡。(适当举例)

3、对环境变量和部分被试变量应如何控制?

参考观点:主要包括:对不作为自变量的环境方面的因素;实验执行中所产生的无关变异因素;以及部分被试变量或暂时被试变量因素的控制。主要方法有:(1)操作控制的方法。包括:无关变量的消除、无关变量保持恒定;(2)设计控制方法。包括:无关变量效果的平衡、无关变量效果的抵消、随机化法和配对法;(3)统计控制的方法。包括:统计变量纳入、统计控制等。(适当举例) 4、影响内在效度的因素有哪些?

参考观点:(1)历史因素;(2)选择;(3)成熟;(4)测验经验的成长;(5)测量工具的稳定性;(6)统计回归因素;(7)被试亡失;(8)选择与成熟之交互作用;(9)前测与实验处理的反作用;(10)霍桑效应、安慰剂效应、要求特征;(11)疲劳因素。(适当举例)

5、影响统计结论效度的因素有哪些?

参考观点:(1)统计检定力低。决定检定力大小的因素有:样本大小、显著性水平α的大小、因变量的误差变异的大小;(2)所选用的统计方法依据的各种假设条件满足的程度;(3)多重比较和误差变异;(4)测量工具的信度;(5)实验处理执行的信度;(6)实验环境内、无定性非相关事故的影响;(7)被试者的随机变异。(适当举例) 6、影响外在效度的因素有哪些?

参考观点:(1)克服实验的过分人工情景化;(2)增加样本的代表性;(3)保证测量工具的效度。(适当举例)

第九章 研究结果的定量描述

一、填空题:

1、加权算术平均数是具有不同比重的数据(或平均数)的算术平均数。比重也称为权重,数据的权重反映了该变量在总体中的相对重要性,每种变量的权重的确定与一定的理论经验或变量在总体中的比重有关。

2、相关系数r的数值范围介乎于±1之间。“+”号表示变化方向一致,即正相关,“-”号表示变化方向相反,即负相关。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大小表示两种变量之间的密切程度,或相关的程度,取值不同,表示相关程度不同。

3、总体方差σ2与总体标准差σ,是以总体为研究对象时的离差平方的平均数和离差平方的平均数的开平方数。

13

4、积差相关又称积距相关,当两种变量都是正态连续变量,而且两者之间存在线性关系,表示这两种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用积差相关。

5、当遇到顺序变量、相应的数据总体不是正态分布,而且抽样的样本容量小于30时,采用等级相关法计算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二、名词解释:

1、自由度------是反映分布或数据差异信息的个数,即误差的个数。字面解释是由于在n个数据中,当样本的数据总值确定后,只有n-1个数据可以自由取值,第n个为能自由取值。 2、零相关------是指两种变量数值变化方向无一定规律,即一种变量数值变大时,另一种变量数值可能变大也可能变小,并且变大、变小的机会趋于相等,这两种变量之间的关系称为零相关。

3、差异量数------度量、描述离中趋势的统计量称为差异量数,差异量越大,表示数据分布的范围越广,越不集中,差异量越小,表示数据分布得越集中,变动范围越小。

4、集中量数------是代表一组数据典型水平或集中趋势的统计量。集中量数出称平均数,是次数分布中的一个点,反映大量数据向某一点集中的情况,可以说明典型观察值的特征。包括: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

5、加权平均数------是具有不同比重的数据(或平均数)的算术平均数。比重也称为权重,数据的权重反映了该变量在总体中的相对重要性,每种变量的权重的确定与一定的理论经验或变量在总体中的比重有关。

6、次数分布------也称为频数分布,指的是一批数据中各个不同数值所出现的次数情况,或者是指一批数据在按等距划分的各个区域(组)内出现的次数情况。 三、简答题:

1、等级相关的使用条件是什么?

参考点:(1)两列观测数据都是顺序变量数据,或其中一列数据是顺序变量数据,另一列数据是连续变量的数据;(2)两个连续变量的观测数据,不满足积差相关所要求的数据的总体为正态分布条件,将这些数据转换为等级变量后可采用等级相关法。 2、积差相关法的使用条件是什么?

参考点:(1)两种变量都是由测量获得的连续性数据;(2)必须是成对的数据,而且每对数据之间是相互独立的;(3)两种变量之间呈线性关系;(4)样本容量n≥30,计算出的积差相关系数才具备有效的意义;(5)要排除共变因素的影响。 3、方差和标准差的优点、缺点是什么?

参考点:优点:(1)反应灵敏;(2)严密确定;(3)计算简单;(4)用样本数据推断总体差异量时,方差和标准差是最好的估计量。缺点:不太容易理解,易受大小两极端数值的影响,有个别数值不清或缺失时,无法计算。 4、算术平均数的优点、缺点是什么?

参考点:优点:(1)反应灵敏;(2)严密确定;(3)简明易懂,计算简便;(4)适合代数运算;(5)受抽样变动的影响较小;(6)只知一组观察值的总和及总额数可以求出算术平均数;(7)用加权法可以求出几个平均数的总平均数;(8)用样本数据推断总体集中量时,算术平均数最接近于总体集中量的真值,它是总体平均数的最好估计值;(9)在计算方差、标准差、相关系数以及进行统计推断时,都要有到它。缺点:(1)容易受极端数值(极大或极小)的影响;(2)一组数据中某个数值的大小不够确定或缺失,这时就无法计算其算术平均数。

5、几何平均数的使用条件是什么?

参考点:(1)一组数据中的任何两个相邻数据之比接近于常数,即数据一定比例关系变化;(2)当一组数据中存在极端数据,分布呈偏态时,算术平均数不能很好地反映数据的典型情况,此时应使用几何平均数或其他集中量数来反映数据的典型情况。 6、次数分布表的编制步骤。

参考点:(1)求全距;(2)决定组数;(3)确定组距;(4)确定组限和计算组中值;(5)归类和登记。

14

五、计算题:

1.某小学对学生的成绩记录由三部分组成,即平时练习成绩X1、期中检测成绩X2、期末考试成绩X3。假设这三部分成绩一律采用百分制考评,同时三部分成绩的权重分别是0.20,0.30,0.50。若一位学生的平时作业成绩为X1=90分,期中测验成绩为X2=84分,期末考试成绩为X3=86分,那么该学生的综合考试成绩是多少?

xw = 0.20×x1+0.3×x2+0.5×x3 0.20+0.30+0.50 = 0.2 x1+0.3x2+0.5x3

= 0.2×90+0.3×84+0.5×86 = 18+25.2+43 = 86.2(分)

1、在某中学初三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30名样本,测得他们的某项考试分数如表9.1中所示。求他们分数的算术平均值。

表 9.1 30名样本的测验分数 56 59 60 62 63 68 70 72 73 73 74 82 74 83 75 84 76 86 77 88 77 89 78 89 78 94 80 96 81 97 x = 1 ( n ) = 56+59+60+62+63+??+96+97 = 2314 =77.13333 n ∑xi 30 30

2、某实验小学组织对学生进行一项能力测验,共抽出三个样本,获得有关数据如表9.2所示。求其总的标准差。

表 9.2 三个样本的能力测验计算表 样本(K=3) n X σ 1 2 3 44 46 50 109 108 103 12 13 15 n XW =B ni (2×niXi) ∑ =n×X1+n2X2+n3X3 n1+n2+n3

= 44×109+46×108+50×103 44+46+50 ≈106.5

3、有10名被试学生的反应时间如表9.3所示,求其标准差。

表 9。3 10名被试的反应时间计算表 序 反应时间 离差 离差平方 号 1 186.1 35.50 1260.25 2 3 4

174.3 118.4 201.0 23.70 -32.20 50.4 561.69 1069.04 2540.2 1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作业 讲评(3)在线全文阅读。

作业 讲评(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65723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