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讲团到校开展以“让真爱洒满人间”为主题的感恩教育报告会,报告会上,宣讲团老师用满腔的热情、生动的语言、真实的案例、有效的互动撞击着在场的每一个人的心灵,让孩子们深刻理解感恩不仅是―种情感,更是―种做人的崇高境界。通过一系列的感恩教育活动,有效促进了学校德育工作更深入地开展,真正能够使在校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懂得感恩、珍惜幸福。
五、积极探索创新,打造特色亮点,活动成效显著 常规活动“新鲜有趣”,学生都乐于参加。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是最让学生受启发的精神大餐;每天中午的广播节目总是新鲜又有趣;每天的“经典诵读”活动滋养着学生的道德情怀;每周的班队活动是队员们一道津津乐道的热点话题;每学期各年级的社会实践活动总是让队员们念念不忘;每年的艺术节、运动会队员人人参与。
“主题月”德育活动主题鲜明。三月的“雷锋活动月”,学生积极争做小雷锋,也让雷锋精神常态化;四月的“爱国主义教育月”,让学生从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活动中感受到点了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激发了同学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豪情;五月的“感恩教育月”,学生通过给父母讲一个开心的故事,在给父母捶捶背、揉揉肩、搓搓手,进行打扫卫生、叠被子、洗碗、洗衣物等家“庭爱心作业”中,懂得了“感恩”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六月的“艺术节活动月”,通过竖笛、腰鼓、毛笔字展示活动,大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
6
质、艺术素养……
艺体活动丰富多彩。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挖掘学生的特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校的内涵,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一项终身受益的爱好。学校每天下午第三节课开展以“寻找自信的我”为主题的特色活动课。根据学校现有的三园(棋艺园、游戏园、健体园),活动课实现“三个结合”:一是室内与室外的结合。室内以棋艺为主,室外以运动健身为主。二是兴趣与特长的结合。学校有针对性地挑选一些有一技之长的学生进行专门训练(开设的特长班有朗诵、书法、绘画、科技、舞蹈、声乐、乒乓球、美术等六个特长组),让他们的特长得以展示,为学校争光添彩。三是技能与娱乐的结合。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开设了攀岩、篮球、跳绳、踢毽子、军棋、象棋、滚铁环、踩高跷、扑克等20余项兴趣小组活动。与此同时,为更好地保护、传承民族民间文化,泸溪思源实验学校积极探索出学校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有机结合的有效方式,与泸溪县文广新局联合,大力实施“民族文化进课堂”活动,很好的将泸溪县传统戏曲、传统工艺、传统舞蹈、传统体育中的辰河高腔、踏虎凿花、跳香舞、踩高跷、滚铁环等“非遗”传承项目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学校长期聘请邓七枝、向敏谦、杨桂军等代表性传承人来校给学生授课,每周安排4节课时(周一至周四下午第三节课)分班对学生进行培训。非遗传承班的开设吸引了一大批学生踊跃参加,学习气氛高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力
7
地推进了校园文化建设。2015年1月12日,泸溪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学校落户思源,我校成为泸溪县第一所“非遗”传承学校。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如火如荼。针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我们始终沿着“意识(纯净)—语言(文明)—行为(规范)”和“抓小事、重细节、严养成”的思路,坚持“课堂渗透—专题教育—活动实践”的教育模式,以“四对”(对上以敬,对下以慈,对人以和,对事以真)为切入点,教师生学会尊重,学会理解,学会善待,学会务实;以“一个故事,一群榜样,一面锦旗”让中国的传统美德扎根学生心中,并传承弘扬之,将礼仪,独立,节约三大特色教育落实到课堂、寝室与食堂中,贯穿着学生的学习生活。在全体思源人的共同努力下,关工委工作开创了新局面,良好的校风、学风已逐步形成,全校学生争做“文明学生”、“最美少年”也蔚然成风。切实做到了“制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让德育遍地开花。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关心下一代工作不是一时的活动,不是走过场,不是一阵风。“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是一项长期的,持之以恒的工作。下一代是祖国的花朵,“一切为了花朵的绽放”是我们坚定不移的工作原则。
8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泸溪思源实验学校创建“五好关工委”典型材料(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