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段,指名读,指导学生应抓住哪些词来读,比赛读,指名分角色朗读,齐读。 4、师:我想问问刚才读导游的同学,你说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5、再自由读全文,想想:我们倒底做了一件怎样愚蠢的事。 6、 比较句子,这两个句子有什么异同。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事。
(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的事,好心办成坏事,说是愚不可及。 重点句子的理解: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7、我们来观察一下插图,图上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学生说。 8、课文的第6、7自然段就描写了这样一幅画面,自己读一读吧。
9、食肉鸟是怎样?饱餐一顿?的,请再默读课文,想象一下,指名说一说。 如果当时你看到食肉鸟吃幼龟的那种情景,你有何感受。写几句话吧。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2、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当食肉鸟吃饱后发出欢叫声时,我们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指名说。 二、学习第8段
1、谁来读一读导游的话。
2、同学们,如果就是当时在场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们一定从这件事中得到了教训受到了启示,那么谁来说一说你得到的启示。
3、学生说完后,请大家找到《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的阅读提示,请找出‘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让学生齐读这句话。
三、总结全文
自由朗读全文,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事。教给学生方法,把各自然段的意思连起来就是本课的主要内容。
写作方法的指导:作者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文中的前后照应的写法,例如:颓丧——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 四、综合性学习
1、读课后的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说说活动方式和要求。
2、与好友商议,如何开展这次活动。全班交流,教师提出注意事项。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认识8个生字。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三)情感态度于与价值观: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 教学难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从中受到启示。 课前准备:查找有关黄河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扫除障碍 理清脉络
首先,要求学生带着如下问题初读课文: ①不懂的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
②想一想,这篇课文先讲什么?接着讲什么? 然后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③哪个部分是课文重点讲述的内容?你根据什么确定这一部分是重点内容?
④把讲黄河变化的两个原因的重点句子画下来。
教师通过巡堂查看,指名回答,了解学生自学情况,酌情予以指导。 二、细读课文 理解内容
1、把握重点让学生带着课后问题?根据课文内容,归纳一下黄河发生变化的两个方面的原因,再说说这两方面原因之间的关系?
2、细读课文第三部分重点段落,用笔勾画出能说明以上问题的有关词句。 3、然后分成四人小组议一议自己对这一部分内容的理解。
课文中?一是……二是……?明确指出了黄河变化的两个原因,归纳一下:一是大自然本身的变化造成水土严重流失,大量泥沙进入黄河;二是人为的因素,破坏植物,造成水土流失。第6自然段后面用了12个?越?字,具体地写出了这两方面相互作用的关系,水土流失形成的恶性循环:土壤的肥力下降,造成农作物减产;农作物减产了,人们就得多开垦荒地;多开垦荒地植物遭破坏,又造成水土流失。这样循环往复,黄河中的泥沙越积越多,以至黄河决口、改道的次
数就更频繁。
4、要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去体会这种恶性循环就是前文所说的?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解除这一忧患的关键是什么?科学家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是什么??
5、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最后一段,并归纳出科学家设计的治黄方案的要点。通过抓重点词、句的读议,使学生加深对课文重点内容的理解。 三、回顾全文,落实重点
1、引导让学生再读全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能把黄河的变化过程揭示得这么具体,使人读了课文就能清楚地了解这一变化过程。让学生懂得文中主要是用了大量的数字说明,如?黄河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含沙量相当于长江的68倍?,?从上游带到下游的泥沙总量达16亿吨?,?4亿顿沉积在下游河道中?,?有的河段高出两岸农田3——4米,甚至高出10米以上?,?每年,黄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就有4000吨宝贵的土壤被侵蚀?,?相当于一年破坏耕地550万亩?。这些确凿的发人深省的数字使得文章内容具体生动,有很强的说服力,黄河的?表现?怎不令人忧虑!人们再不注意保护大自然,将受到大自然更多的、更恶劣的惩罚。这些材料数据的获得,靠的是作者平时的观察积累。顺势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只要善于发现,仔细观察,注意积累,作文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 四、结合课文 讨论交流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要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
(黄河的变化给我们的教育是惨重的,给我们的反思是深沉的。警醒我们要保护好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3、引导学生举出人类破坏大自然而受到惩罚的例子,说说怎样才能保护好大自然。
板书设计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以前 适宜生存
现在 忧患河 人类资源破坏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11、蝙蝠和雷达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等词语。
(二)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
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重点]
帮助学生理解飞机夜航与蝙蝠飞行之间的联系。 [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蝙蝠探路,飞机上雷达导航的原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读写?蝙蝠,清朗,捕捉,飞蛾,蚊子?等词语。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分两步出现) 1.示图,认识蝙蝠,介绍蝙蝠。 2.示图,认识雷达,简介雷达。 3.引导学生思考课题:蝙蝠是一种夜间飞行的哺乳动物,雷达却是一种现代化的推测装置,它们是不是同一类事物呢?(不是)课题用一个?和?字把蝙蝠和雷达两种不同的事物联系在一块儿了,为什么会联系在一块呢?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通过学习来弄清楚。 二、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正音)
2.自由读课后作业题(1)中的词语,联系课文上下文理解词义。有困难的可查字典。
3.处理自学中出现的疑难问题。 三、按小组分自然段齐读课文。 要求读得比较流畅。 四、默读课文并思考:
1.初步说出课文主要内容。2.课文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用一句话概括。读后边讨论,边板书。
五、根据板书,引导学生讨论分段: 1.课文该怎样分段?说说你的根据。 2.概括段意,拟出小标题。 六、指名分段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2、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速读课文。(读后要求说出课文主要介绍了什么) 二、讲读课文。
(一)指名读第一段。了解课文一开始提出的问题及问题的解答。 (二)阅读第二段。
思考:1.科学家为了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做了几次试验,都是怎样做的?试验说明了什么?给学生出示一表格,在自渎的基础上试着填: 试验次数 试验方式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2.第二段哪句话是主要的句子。 3.简介常识性课文的一般叙述方式。 (三)阅读第三段。 1.找出这段的主句。
2.围绕这句话,课文是怎样具体叙述的?再读课文。要求: (1)读懂有关词语。
(2)说出蝙蝠是怎样凭着嘴和耳朵探路飞行的? 3.学生口述蝙蝠凭着嘴和耳朵探路飞行的过程。
4.启发学生说出蝙蝠的嘴所具的特殊本领?发出超声?,耳朵的特殊本领是?接收超声?。
5.科学家揭开的秘密回答了课文前面提出的这个问题? 6.练习朗读。
(四)自由轻声读课文第四段。(要求学生根据上段学习方法进行自学) 1.找出这段的主句。
2.夜航的飞机是怎样靠雷达探路的?(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边读边填写) 3.这段的叙述回答了前面课文提出的哪个问题? 4.练习朗读。
5.总结。同学们学得真好,这个板书是我们师生共同完成的,课文开始提出的问题,通过同学们的认真学习,已经完满地解决了(边讲边擦掉???号)。 (五)看课题,引导学生说出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
(六)启发学生联系课外阅读中了解的有关仿生科学的知识进行交流。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带三维目标)(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