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的模式与要点。
7.3.4.3 结合村庄所处区位、经济、规划等因素,提出不同类型的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模式,明确未来整治关注重点。
7.3.4.4 明确市域特色村庄保护与建设方向。 7.3.4.5 划定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区
a)已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的地区,应结合农村建设用地整理重点区域划定项目拆旧区备选区域。
b)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建新区应位于允许建设区及有条件建设区内。
c)暂未列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的地区,可预分配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预划定项目备选区域,并明确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启动条件及保障措施。 d)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拆旧区及建新区还应符合其他有关规定要求。 7.3.5 土地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
7.3.5.1 分析气候、土壤、水文、地形、植被、地质灾害、环境保护、文化遗产及其他社会经济因素,划定市域土地生态敏感性区,提出不同分区土地整治关注重点与方向。 7.3.5.2 区别不同待废弃土地类型,提出废弃土地复垦过程中生态重建模式。 7.3.5.3 区别不同待开发未利用地类型,提出未利用地开发过程中生态保护要求。 7.3.6 土地整治基础支撑体系构建
7.3.6.1 结合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其他有关规划,提出水利及交通基础设施布局框架;结合区域水利设施和交通骨干工程,提出田间工程与水利骨干工程、交通骨干工程的协调连接要点。
7.3.6.2 依据自然本底特征,划定不同的农田工程建设类型区,提出农田基础设施规划布局要求。
7.3.6.3 提出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等工程的建设内容和标准。
7.4 中心城区土地整治安排
7.4.1 中心城区土地整治范围为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的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有条件的地区也可对市辖区范围内的土地整治进行统筹安排。
7.4.2 中心城区土地整治主要任务是针对中心城区允许建设区内的城中村及范围外的村庄、旧城危旧房区及待腾退工业用地制定不同的整治模式及时序,并提出区域土地空间储备设想,促进城乡空间布局的优化;加强耕地、水系及绿地系统等生态空间建设,优化中心城区生态用地结构与布局,提升中心城区的生态环境质量。
7.4.3 中心城区土地整治方向应与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或城市总体规划充分衔接。 7.4.4 中心城区内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的建新区建设时序要与中心城区发展布局要求相一致。
7.5 重点工程及示范项目安排
7.5.1 重点工程
7.5.1.1 以划定的土地整治重点区域为基础,立足当地经济社会条件和土地资源利用特色,以落实区域内土地整治重大任务,或解决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能源、交通、水利等)、流域综合开发治理、生态环境建设、区域发展规划等土地整治活动中出现的土地利用问题为目的,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前提,制定土地整治重点工程,并明确整治的区域、方向等。 7.5.1.2 重点工程可以在重点区域内安排,也可以跨若干重点区域。重点工程在规模上区别国家层面的重大工程。重点工程一般通过土地整治项目进行实施。 7.5.1.3 重点工程应具有以下特点: a)土地整治规模较大;
b)对实现规划目标起主要支撑作用;
c)对落实重点区域内土地整治任务发挥主导作用; d)预期投资效益较好;
e)能够明显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7.5.2 示范项目
7.5.2.1 示范项目是指规划期内以增加耕地为主要目的,围绕规划确定的土地整治任务和重点工程,集中资金成规模进行的土地整治活动。示范项目主要在重点区域、重点工程内安排。
7.5.2.2示范项目选定应符合以下要求: a)土地整治潜力较大,基础条件好;
b)预期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明显; c)对推进市域土地整治具有较强的示范意义; d)有一定规模;
e)符合国家规定的其他要求。
7.5.3 土地整治规划重点工程及示范项目的具体内容应列表表示,并编绘重点工程、示范项目布局图。相关表格要求见附录F。 7.6 规划投资与筹资分析 7.6.1 总投资估算 7.6.1.1 总投资估算
结合规划目标,参照有关调查数据,按照农用地整理、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废弃土地复垦、未利用地开发的类型分别估算各类投资并加总,得出土地整治方案的总投资规模。 7.6.1.2 示范项目投资估算
示范项目投资可采用系数法估算,即参照近期类似项目的投资,考虑地形地貌、基础设施、物价水平和劳动力价格等因素,估算每个项目的投资规模。也可采用单位面积标准法估算,或采用其他方法进行估算。
投资估算采用的系数法和单位面积标准法见附录E。
7.6.1.3 重点工程投资估算
重点工程投资估算可由示范项目和一般项目投资估算结果汇总。具体参照典型项目和预算定额标准进行估算。 7.6.2 筹资分析
在一定筹资环境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本地区土地整治所需资金的筹资渠道。可包括: a)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 b)耕地开垦费; c)土地复垦费;
d)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土地开发部分; e)耕地占用税、农发基金; f)社会单位、个人投资; g)农民个人投资; h)其他投资。 7.7 近期规划安排
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资金情况和实施条件等,对近期土地整治做出安排。
7.8 规划影响评价 7.8.1 经济效益评价
7.8.1.1 规划实施的经济收益是项目实施后的总收益与未开展项目之前耕地及其他土地收益之差,即增量收益。增量收益来源于以下三部分:1)新增耕地产生的收益;2)现有耕地产能提高获得的收益;3)农业生产成本降低获得的收益,其主要包括灌溉、人工、运输成本的降低带来的收益。增量收益=(实施后现金流入-实施前现金流入)-(实施后现金流出-实施前现金流出)
7.8.1.2 评价方法:经济效益分析评价一般采用静态分析法,也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作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静态分析评价指标主要测算投入量、预期净产出和投资回收期等。 7.8.2 社会影响评价
7.8.2.1 规划实施的社会影响主要是指对社会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产生的宏观社会效应。应从增加耕地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提高耕地质量、增加粮食产能,农田集中连片便于规模经营、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利于推广现代农业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改造村庄建设布局、改善生活环境、实现农村居民点和村镇企业集约用地、促进农村现代化建设,优化城乡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水平等方面进行社会影响评价。
7.8.2.2 评价方法:可依据评价内容,结合实际,选择适当的评价指标,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 7.8.3 环境影响评价
7.8.3.1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的要求,编写规划环境影响篇章,预测、分析
和评价土地整治规划方案的实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政策、管理或技术等对策措施。
7.8.3.2 环境影响评价由规划编制机关编制或组织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机构编制,且必须经过有关部门评审。
7.8.3.3 主要评价内容有:山区主要选择森林覆盖率(或植被覆盖率),保护水源地、治理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面积等指标;平原地区主要选取农田防护林网密度、农田污染改善程度、防洪排涝改善程度、复垦损毁废弃地、保护湿地、改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效益等指标;结合土地整治可能产生的其他预期影响,分析对环境产生的综合效益。
7.8.3.4 评价方法:可依据评价内容,结合实际,选择适当的评价指标,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 7.9 规划实施措施制定
7.9.1 围绕规划目标和方案,结合行政、法律、经济和技术等方面的条件制定土地整治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确保规划有效实施。
7.9.2 土地整治规划实施保障措施需重点关注耕地占补平衡、补充耕地、整治土地权属调整、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统筹推进土地整治等内容,提出领导责任、组织制度、财政保障和监督管理等的具体要求。
7.9.3 土地整治规划实施保障措施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并立足政府职能和权限,提高措施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8 规划成果要求
市级规划成果一般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规划图件、规划数据库和规划附件。 8.1 规划文本
规划文本是规划决策结果的表达,是规划实施的法定依据。要求目标明确、内容完整、重点突出、任务具体、措施可行、文字表达简明、数据计量规范。规划文本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a)前言:规划目的、任务、依据,规划范围和规划期限等;
b)规划背景:区域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土地利用基本情况,上轮规划实施及相关工作情况评价,规划期内土地整治面临的新机遇与挑战等;
c)土地整治潜力评价:土地整治潜力功能分区、各类土地整治潜力评价及分级等; d)规划战略与目标:土地整治战略、总体目标、主要调控指标、区县土地整治安排,规划期内应遵循的基本政策导向等;
e)市域土地整治规划:土地整治战略分区与布局、基本农田建设与农地整治、建设用地布局优化与整治安排、土地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土地整治基础支撑体系构建等; f)中心城区土地整治安排:农地保护与绿色空间格局构建、城乡空间统筹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安排以及土地集约利用与空间储备等;
g)重点工程及示范项目安排:分别阐明市级土地整治重点工程与示范项目,其中包括城
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的类型、范围、规模等;
h)规划投资与筹资分析:土地整治的投资规模、筹资能力及渠道; i)近期规划:近期土地整治内容及要点;
j)规划实施影响评价:土地整治规划实施的社会影响、经济效益及环境影响; k)规划实施保障措施:实施规划需采取的行政、法律、经济手段和技术措施; l)文本附表。要求参见附录E。 8.2 规划图件 8.2.1 图件名称
规划图件是配合规划文本及其说明内容的图形表达,一般应包括以下图件: a)土地利用现状图;
b)土地整治潜力功能分区图; c)农用地整理潜力分布图; d)耕地等级提高潜力图; e)建设用地整理潜力分布图; f)废弃土地复垦潜力分布图; g)未利用地开发潜力分布图; h)土地整治潜力分布图; i)土地整治战略分区图; j)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分布图;
k)土地整治重点工程及示范项目分布图; l)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分布图; m)基本农田集中区土地整治规划图; n)城乡空间体系规划图; o)生态敏感区分布图; p)重要基础设施布局图; q)中心城区绿色空间格局图; r)中心城区城乡空间体系规划图;
s)中心城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区图; t)其他图件。 8.2.2 比例尺要求
图件与比例尺一般与同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件相同。 8.2.3 图例和图面配置
图面配置应包括图名、图廓、图例、方位坐标、比例尺、重点工程和示范项目名称、编号及面积汇总表、相邻地区名称、界线、编图单位、时间等。 8.3 规划数据库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市级土地整治规划编制要点(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