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向断层: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斜交的断层。
2、按断层面走向与褶皱轴向或区域线之间的关系分类
纵断层: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或区域构造线方向平行的断层; 横断层: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或区域构造线方向垂直的断层; 斜断层: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或区域构造线方向斜交的断层。 3、按断层力学性质分类
压性断层:由压应力作用形成,其走向垂直于主压应力方向,多呈逆断层形式,断面为舒缓波状,断裂带宽大、常有断层角砾岩。
张性断层:在张应力作用下形成,其走向垂直于张应力方向,常为正断层,断层面粗糙,多呈锯齿状。
扭性断层:在剪应力作用下形成,与主压应力方向交角小于45。,常成对出现。断层面平直光滑,常有擦痕出现。
4、按断层两盘相对运动的关系进行分类 (1)正断层: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称为正断层。
正断层的产状一般较陡,倾角在45o~90o,断层线比较平直,一般是由于重力作用或水平张
正断层
力作用形成的,并在垂直于张应力方向上发育。
(2)逆断层:下盘相对下降,上盘相对上升的断层,称为逆断层。逆断层产状一般比较平缓,倾角很少超过70o,断层线常呈舒缓的波状曲线,断层面倾角大小又可分为:
冲断层: 倾角 >45o; 逆掩断层: 25o~45°; 辗掩断层: <25o。
逆断层示意图
推覆构造:巨大的外来岩席,沿着一个近于水平的滑动面(倾角小,10o~15o),长距离的滑移(位移>15km),常看一较老的岩层覆于较新的岩层之上。
逆断层一般是受水平的挤压应力作用,沿剪切破裂面形成的,常与褶皱相互伴生,逆断层的规模一般较大,多为区域性的巨型构造。
(3)平移断层:两盘岩体沿断层面走向作水平相对运动的断层,称平移断层。
平移断层,断层面近于直立,断层线平直,
逆断层(手标本)
延伸很远,断层破碎带较窄,在断层面上常有近于水平的擦痕。平移断层一般是在水平剪切应力的作用下形成的。 (4)枢纽断层
正、逆、平移断层的两盘相对运动都是直移运动。事实上,有许多断层常常有一定程度的旋转。
断盘的旋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旋转轴位于断层的一端,表现为横过断层走向的各个剖面上的位移量不等,一种是旋转轴不位于断层的端点,表现为旋转轴两侧的相对位移的方向不同,如一侧为上盘上升,而另一侧为上盘下降。
两种旋转均使两盘中岩层原来一致的产状不再平行一致。旋转量比较大的断层,可称为枢纽断层。
平移断层示意图
三、断层
(四)断层的组合形态
1、正断层的组合形式
(1)阶梯状断层:几条产状大致相同的正断层,相互平行排列,各断层的一盘呈阶梯状向着同一方向依次下降的组合形态,称为阶梯状断层。
(2)地垒:两条以上平行的正断层,断层面相对倾斜,其中间岩块为共同的上升盘,两侧断层的上盘呈阶梯状依次下降,这种组合形态,称为地垒。
(3)地堑:两条以上平行的断层,断层面相向倾斜,对称排列,其间为共同的下降盘,两侧断层的断盘依次上升,这种组合形态的断层称为地堑。
另外还的环状和放射状断层:
阶梯状断层
地垒
地堑
放射状断层
2、逆断层的组合形式
(1)叠瓦状断层:一系列产状大致相同的断层,相互平行排列,各断层的上盘依次上冲逆掩,在剖面上呈屋顶盖瓦式可鳞片状叠置,这种组合形式,称为叠瓦状断层。
(2)对冲式断层:是由两条相反倾斜,相对逆冲的断层组成的组合形态。
(3)背冲式断层:由两条或两组相反倾斜的
对冲式断层示意图
环状断层
叠瓦状断层示意图
背冲式断层示意图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金矿床成矿找矿标志 - 图文(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