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丁柏铨《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笔记(5)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4-22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新闻采访与写作

第十三章 通讯文体的写作(下)

第一节 叙事记述型通讯的写作 一.新闻小故事的写作

1. 含义:新闻小故事又叫“小通讯”,是一种记述情节曲折完整的新鲜事实的短通讯。以故事性强,篇幅较少,有别于其他通讯。

2. 特点:报道具有故事性的事实;讲述具有新闻性的故事;演绎具有趣味性的情节。 3. 写作要求:精心选择题材;将小故事叙述好。 二.新闻特写的写作

1. 含义:特写时抓住最能反映人物、事物特征的精彩片断,生动形象地再现典型事件、人物和场景的新闻体裁。

2.分类:人物特写;事件特写;场景特写。

3. 写作要诀:对片断加以突出和放大;着力写富有特色的片断;着力写饶有情趣的片断;以叙述、描写为主要的表达方式。

三.大型人物通讯的写作

1. 一点必要的说明:人物通讯和人物专访时两个相交叉的概念。

大型人物通讯,通常是指以先进人物为叙写对象的、篇幅较大的典型报道。 2. 写作的一般要求:根据事实写人物;写活生生的人物;写出人物的特点。 3. 更高要求:写出应有的说服力;写出感染力。

第二节 调查分析型通讯的写作

一.含义:调查分析型通讯,是一种在文本中较多地展示对新闻事实的调查分析过程及其成果的通讯。 二.与叙事记述型通讯的比较

相同之处:都以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为基础,都对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进行较为详细的报道。 不同之处:采访中的关注点不同,写作上的侧重点不同,所产生的效果不同。 三.写作要诀:

围绕问题展开深入的调查研究;在作品中突出分析议论;在报道事实和分析事实的过程中追求理性深度。

第三节 谈话实录型通讯的写作

一.含义:是一种由谈话充当主要角色的通讯。

二.对谈话所作的分类:谈话者对记者所作的谈话;谈话者在自然状态中的谈话。 三.写作前的访谈程序

1. 记者要有备而前往:谈话的内容和质量如何,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此类通讯的成败;对于谈什么、找谁谈、怎么谈、在何处谈等问题,事先都应有精心的考虑。

2. 让“访”和“谈”碰撞出火花:要处理好二者的矛盾,始终掌握谈话的主动权,“访者”应防止出现显得可有可无或处处喧宾夺主的情况。 四.访谈后的写作阶段

1. 恰当地进行剪裁取舍:要取有价值的谈话,取能体现谈者鲜明个性特点的说话,取谈者具有独到的、深邃的见解的谈话,舍无价值的、大路货的谈话,舍空话、套话和废话。 2. 巧妙地插入现场描写:增强作品的可读性

3. 机智地进行记者点评:往往是寥寥数语,却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1

新闻采访与写作

第十四章 深度报道的写作

深度报道是某些通过展示宏观背景,对新闻事实进行分析、解释、预测并达到相当深度的报道的总称。

第一节 独立文体深度报道写作 一.深度报道的故事化写作 1. 调查性报道的故事化:

? 深度报道要吸引读者不厌其详地看下去,除了内容深刻和主题宏大之外,必须强调运用生动可读的故事

来强化报道的接近性,以抓住读者的眼球。

? 在相当一部分调查性报道中,新闻事件本身往往就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因此,在处理这样的题材时,需

要注意的是如何准确选择叙事的方式。

? 在处理比较乏味的题材时,记者应有意识地寻找与主题切合的人物、故事,穿插在报道中,打破题材“大

而空”所带来的沉闷感。 2. 解释性报道的故事化:

? 当报道的主题较为严肃和抽象,或者专业化程度比较高时,怎样才能拉近它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是解释

性报道所面临的难题。

? “DEE“写作法(Description/Explanation/Evaluation):从描写某个具体的个人或事实入手,通过对

事件进行一些解释和恰如其分的背景交代,进而点出报道主题,最后在引述当事人或权威人士的话,对所报道的新闻事件作出评价,指出其意义所在,并尽可能预测其发展方向。 3. 深度人物报道的故事化:

深度报道的介入,使得人物报道不再成为“流水账”,而是通过有意义的某些片断,某些故事,最大限度地凸显其新闻价值。

二.新闻背景的综合运用

1. 背景材料构成重要的认知平台: 2. 深度报道中带有的背景材料:

? 历史背景:在某些重大事件中,历史背景往往是深度报道尤其是解释性报道最常见和最重要的背景之一。

应避免在使用时历史背景所占比例过重,而新闻事实分析过轻的失误。

? 社会背景:深度报道应帮助受众深入和正确地理解新闻事实,就必须密切关注当下的社会现实,把他们

作为新闻事实的背景来解读。

? 个人背景:对于人物背景的介绍,能使读者更快地进入报道的语境,从而迅速理解报道的深刻含义。 ? 专业知识背景:深度报道关注的问题常常是涉及公众所不了解的专业领域,必须及时地加入对专业知识

背景的介绍,否则,受众会由于面临知识盲点而放弃阅读。 三.记者立场和倾向的表露

1. 深度报道允许表露作者的立场

2. 调查性报道中作者立场的表露:记者通常会采用多源求证的方法,来达到“以事实说明事实”的目的。记者的立场,体现为“隐蔽的存在”。 3. 解释性报道中记者立场的表露:“以事实解释事实”是运用大量经过选择的背景性事实来进行分析和评论。 4. 预测性报道中作者立场的表露:一般运用现有的背景材料,依靠科学严谨的调查和分析来解读资料及数据所体现出的新闻事件走向,并在必要时对此进行评论。 四.引语的运用及倾向性语境

1. 报道中的感情色彩偏向往往表现出记者使用的语汇上,在一般的情形下,力求避免倾向性语境(使用带有明显感情色彩的词汇、对新闻事实作出倾向性选择、轻事实重评论)。

第三节 连续性深度报道的写作 一.连续性报道的写作

1. 追踪式深度报道:是深度报道运用得较为广泛的一种形式,随着记者对事实剖析的层层深入,报道陆续发

22

新闻采访与写作

表,既保证了报道的时效性,同时还使受众关注事件的最新进展,形成强烈的阅读期待。 就采访技巧而言,与独立式深度报道并无二致,但在写作技巧上有所分别:

? 首先,在追踪报道中,记者对事件没有把握一次性地作出结论,而只能进行阶段性的总结; ? 其次,所有这些报道的导语,应提供当时最新的核心新闻事实,并做到互相连贯;

? 最后,导语写作时风格应尽量保持一致,即使是由不同记者采写的报道,也可考虑由编辑作相应的出来。 2. 系列式深度报道:采写系列报道的记者则有时间来进行全局性的构思,因此报道既体现出整体上的一致性,又体现出个体上的较强的独立性。 二.组合式深度报道的写作

1. 从编辑的角度看,组合报道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将一些独立成篇的文章组合成一个版面或栏目; 二是将一些片断合成一个整体。

2. 组合式报道受青睐的原因之一,是它对于各个子报道的一致性要求不高,可以迅速调动和整合各部门的力量,每个部门或个人完成一个子报道,这样,就可以在最短时间里完成对于重大主题的深入挖掘。

23

新闻采访与写作

第十五章 新闻评论的写作(上)

第一节 新闻评论的特点及其分类

一.含义:新闻评论式有关论者就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或当前的社会现象所做的分析评论。 二.特点:

1. 具有显著的新闻性 2. 具有强烈的政论性 3. 具有广泛的公众性 4. 具有极强的逻辑性 三.分类:

1. 社论及评论员文章:属于以媒体身份刊播的新闻评论,具有相当高的权威度。

2. 编者按或编后语:编者按是编者所写的按语,可以出现在报纸所刊登的报道和文章之前、之中和之后,使用上相当灵活,既可以写成三言两语,也可以写的洋洋洒洒,完全取决于评论的需要。编后语是编者在编完稿件后有感而发写成的简短的评论性文字,对相关报道或文章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3. 署名时评 4. 随笔及杂文

第二节 新闻评论的选题

一.选题的来源:对模糊认识加以辨析;对错误倾向加以制止;对善行义举加以倡导;对认知误区加以纠正。 二.新闻评论选题的角度:选人所未发的角度;选高人一筹的角度;选另辟蹊径的角度;选平中见奇的角度。 三.选题的技巧:在反复比较中选题;在多向思维中选题;在了解民意中选题。

第三节 新闻评论的立论

一.立论的要求:所立论点要有的放矢、富有新意、立意高远。 二.立论的方法:借用新闻由头引出论点(以某一新闻事实为由头);直接引出自己的观点;通过提问引出论点;通过辩论得出结论;借题发挥,引出自己的论点。

24

新闻采访与写作

第十六章 新闻评论的写作(下)

第一节 新闻评论的篇章结构 一.常见结构

1. 一事一议结构:叙述一件事情,并对此进行分析评述,阐明事实中包含的道理或可以从中引申出的道理。篇幅短小。

2. 平行推进结构:围绕中心论点,从多个侧面平行地往前推进,各个段落或者部分之间体现出并列关系。 3. 逐层递进式结构:各个部分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沿着论点所示的方向逐层推进。

4. 借题发挥式结构:表面上看是在叙述某一件事,叙述完之后,笔锋一转到了另一问题上,谈这一问题,提出评论的真实用意。 二.特殊结构

1. 讲述故事式结构:以大量篇幅讲述的是一个故事或多个故事,讲完故事后,以少量的文字说明故事所蕴涵的道理,增强它的可读性。

2. 纵横对比式结构:在阐明事理的过程中,如果能展开相应的对比,就可以将道理讲得明白、深刻。

3. 突发奇想式结构:关键在于找到所要论述的道理与某种事物之间的联系,找到了这种联系,也就找到了这种结构方式的支撑点。 三.新闻评论的结构技巧

1. 以关键词贯穿:关键词应当是经过精心选择的,不仅应当在形式上发挥连缀的作用,而且应当含有一定深意,有耐人寻味之处。

2. 以创新点支撑:所谓创新点就是人无我有的、别出心裁的地方,它或者表现为一个新的理念,或者表现出一种新的形式。

3. 以形象性取胜:如果一篇新闻评论能用贴切恰当的、形象化的于语言来阐明抽象化的道理,那么,文章的可读性将为之大增。

4. 以评悖论立言:在新闻评论中,评析评论对象言论中的逻辑矛盾,或者评析某种现象所包含的悖论,在此过程中提出并且进一步阐明自己的论点,也是新闻评论常用的一种技巧。

第二节 新闻评论中的论证

一.论证的要求:注意论据和论点的统一;论证过程严守逻辑; 二.论证技巧:在论证中使用比较;巧用比喻;妙用反讽。

第三节 新闻评论的行文 一.文字表述

1. 行文中的详略: 详 对论点起支撑作用或直接论述的文字 对证明论点有直接的、重要作用的论据 作为重要论据使用的材料 起铺垫作用的文字 对证明论点只起增加广度作用的论据 作为一般论据使用的材料 略 2. 行文中的离合:处理好行文中“合”和“离”的关系,是增强文章可读性和趣味性,提高新闻评论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

3. 行文中的曲直:在新闻评论中,通常使用的是“直言”这样一种言语方式,但是也会使用一点“曲笔”。 二.叙与议

1. 叙述:新闻评论以议论为主,但也离不开叙述。一是陈述事实性论据;二是陈述某种现象,用于引起议论的话题。

2. 议论:这是新闻评论的着力点,一是运用论据材料证明论点;二是点明事实的意义或者危害、问题的实质,

2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丁柏铨《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笔记(5)在线全文阅读。

丁柏铨《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笔记(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61488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