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K111+531 DK111+589~DK112+400 DK112+400~DK113+700 DK113+700~DK114+845 DK114+233~DK114+900 合 计 39403 11426 11426 5456 27977 117257 105372 105372 8620 11885 56243 760 760 4040 55483 29938 24900 24900 5774 0 5038 100383 381719 292423 179891 38850 100788
3、路基施工工艺(如图):
?施工准备:对于挖方段向路基侧汇水的山坡地段,在距坡顶5.0米处,征地范围内,挖设临时截水沟,截住外来地表水,截水沟挖出的土,在路堑与截水沟之间修成土台并进行夯实,台顶应筑成2%斜向截水沟的横坡。
?挖方: ①开挖方法:
a.在挖深WH≤5m地段,采用单层横行挖掘法,一次全宽挖掘;
b.在挖深5m<WH≤20m地段,采用分层纵挖法,沿路堑全宽的深度不大的纵向分层互不干扰;
c.在挖深WH>20m地段,采用多层横向挖掘法,在路基横向全宽度内分为两层或多层挖掘,分层互不干扰。
②石方爆破:对于严重风化层采用小型风动凿岩机具或液压凿岩镐进行掘除,以保证坡面平顺和稳定;对于坚硬岩层,采用空压机带风枪钻孔,人工装药,剥离爆破;大断面石方开挖亦可采用松动控制爆破方案,其钻爆设计需报请监理工程师审批后再实施。
③施工机械:推土机集料,装载机装料,挖掘机挖、装料,自卸车运输。
④刷坡:路堑边坡随挖随刷,施工队自备3把坡度尺,派专人专职指挥刷坡,做到不超挖、不欠挖,边坡一次成型,刷坡以挖掘机为主,人工为辅。
⑤临时排水:挖方施工中,应特别重视施工作业面的临时排水工作,施工作业面要始终做出坡向边坡大于2%的横坡,坡向路堑进口大于2%的纵坡,在坡脚处挖设临
时排水沟,引向路堑进口处的自然沟,要做到施工作业面无集水,推土机集出的土石方,要及时装运,不得过夜,防止雨淋。
⑥边沟开挖:路基开挖接近设计标高时,精确放样,按标准修整边坡,挖设边沟。土质边沟采用人工开挖,石质边沟先钻爆,再开挖。路堑与路堤交接处,边沟徐缓引向路堤两侧的自然沟。 ?路基填方:
①基底处理:每20米测设一个线路中桩,地形起伏较大地段可适当加密,然后定出征地边界,挖界沟,在界沟内侧筑挡水埝,及时将水田和池塘内的积水放掉。
②清表:将征地界范围内的树木、表层腐植土清除运至指定弃土场堆放好。清表后对路基范围内的地表进行压实,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填土作业。 ③当地面坡度陡于1:2.5时,将地面挖成宽度不小于1米的台阶,分层夯实。 ④填筑:
路基填筑采用“四区段、八流段”的工艺组织施工。 四区段:填筑区段、平整区段、碾压区段、检验区段。
八流程:施工准备及测量放样→基底处理→分层填筑→摊铺平整→洒水或晾晒→机械碾压→检验签证→路基整型。
a.取样试验:在路基填筑之前试验人员在取土场取样进行试验,测出填料的各种指标,对于不符合填料规定的取土场,要重新选用。对合格的取土场,在路基填筑过程中,试验人员要依据规范或监理工程师要求试验频率,取样做击实试验,确定填料的最佳含水量及压实度。
b.在路堤边线范围内选择一平坦地段,基底整平、压实后。参照《铁路路基施工规范》中的附表10.3《现场压实机具试验记录表》中的要求做压实机具试验,认真填表,通过计算、分析确定填料松铺厚度、含水量、压实遍数和压路机的走行速度。
c.测量放样:沿线路纵向每20米放一组边桩,曲线和地形起伏较大地段可适当加密,施工加宽值20~30cm为宜。每填高50cm放一次边桩。;路堤高度小于20m时,可按平均堤高的0~2.5%预留沉降加高量;路堤高度大于20m时,可按平均堤高的0~1.5%预留沉降加高量。
d.摊铺碾压:自卸车按梅花型将填料均匀布在路基面上,利用推土机摊铺,压路机碾压,具体摊铺厚度、压实遍数、压路机的走行速度等数据参照现场压实机具试验结果。对于填料含水量超出最佳含水量+2%、-3%范围时,可采用晾晒、洒水等方式控制其含水量。压路机沿路基纵向碾压,相临轮迹重叠轮宽的1/3,路肩处宜以线路方向45°角碾压,亦可用推土机压实。运至路基面的填料应及时进行摊铺,含水量适中时及时碾压,以防日晒雨淋。回填桥涵缺口时应适当减小压实厚度,不宜采用振压,回填涵洞时必须对称分层填筑压实,防止造成偏压。
e.路堤整型:路堤每填高50cm放一次边桩,用人工配合挖掘机进行一次边坡及路基面修整,将设计边线以外预留适当的施工加宽值后,多余的土石方用挖掘机挖至路基面,坡面用人工拍实。路基面修成双向排水坡。
f.质量检验:按《铁路路基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检测路堤中线、高程、路堤坡面、路基面平整度、路堤密实度及含水量的检测土质填料一般采用核子密度仪配合环刀法,石质填料一般采用承载板法或灌砂法。
4、特殊工点施工: ?软土地基处理:
① 袋装砂井:(DK114+435~+530)
a.施工顺序:整平原地面→摊铺下岐砂垫层→机具定位→打入套管→沉入砂袋→拔出套管→机具位移→埋砂袋头→摊铺上层砂垫层0.2m→铺上层土工格栅→铺上层砂垫层0.2m→设置护砂脚墙→铺上层砂垫层0.2m→铺下层土工格栅→铺中层砂垫层0.2m→填土。
b.技术要求:
砂垫层用砂采用洁净的中粗砂,砂袋有足够的强度保证能承受自重,装砂后的渗透系数不应小于5×10cm/s。
当灌砂量大时可分成二次灌砂,第一次灌入2/3,将桩管从土层中拔起一半长度,然后在灌注剩余1/3。 拔管速度控制在每分钟1.5~3.0m。
砂袋灌入砂后,露天堆放应有遮盖,切忌长时间爆晒,以免砂袋老化。 砂袋应留出孔口长度保证伸入砂垫层内,并不得卧倒。
应在整平好的下承砂垫层上,沿断面方向全区域铺设土工格栅,土工格栅摊铺时,应拉直平顺,紧贴下承层,不得出现扭曲、折皱、重叠。
为保证土工格栅的整体性,其长幅沿横断面铺设,不得拼接,各横幅之间可采用搭接,搭接宽度不小于5cm,接头处每隔1m用U型钉固定一处,双层土工格栅铺设地
段,上下层接缝应错开,错开长度不小于0.5m。
路基填筑应从两侧向中间填筑,并进行稳定监测,应严格控制填筑速度,以免由于加载过快造成破坏,一天内填筑厚度不超过0.5m。每填一层应进行一次监测,控制标准为:每天基底中心竖向位移不大于10mm,边桩水平位移不大于5mm,如超过上述限值时应立即停止填筑,应待沉降和位移趋于稳定后再进行填筑、填筑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填筑2m,10天后再填筑剩余部分。
②侧向约束桩:(DK113+685~+780)
a.施工顺序:清除地表杂物→抽水、清淤→回填坑洼→整平场地→设置排水沟→铺下层砂垫层→设置脚墙→铺下层土工格栅→铺上层砂垫层→施工侧向约束桩→填土 b.技术要求:
砂垫层用砂应采用洁净的中粗砂,含泥量不得大于5%,并将其中的植物杂质除尽。 碎石桩应打穿淤泥,淤泥质粘土和淤泥质砂层并伸入下硬层,向上伸入整个中粗砂砂垫层。 土工格栅采用TGDG50PP/SDL型单向土工格栅,要求抗拉强度不小于50KN/m。
应在整平好的下承砂垫层上,右铺设土工格栅区域,沿断面方向全区域铺设土工格栅,土工格栅摊铺时,应拉直平顺,紧贴下层,不得出现扭曲、折皱、重叠。 为保证土工格栅的整体性,其长幅沿横断面铺设,不得拼接。各横幅之间可采用搭接,搭接宽度不小于5cm,接头处每隔1m用U型钉固定一处。双层土工格栅铺设地段,上下层接缝应错开,错开长度不小于0.5m。
侧向约束桩定位应准确,桩井开挖遇险情时应采用内支撑加固。
侧向约束桩施工时不得形成施工缝,待侧向约束力桩施工完成且桩身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后,方可开始填筑路堤。 ?预应力锚索桩加固路堑边坡(DK108+943~DK109+008)
为确保顺层边坡开挖的稳定,部分地段设锚索桩加固,锚索采用12φ15.2mm(桩上锚索)或8φ15.2mm(坡面锚索)钢绞线制作,钻孔直径为φ150mm,锚索与水平方向下倾成150角,桩上锚索上、下排距为2 m,上排锚索距桩顶1 m,坡面锚索间距为4.0X4.0 m,孔径为φ130m m。
① 施工顺序
桩顶以上顺层面清方→施工坡面锚索→施工桩再分层挖桩前岩体→施工桩身锚索→砌筑桩间挡墙。
首先开挖至第一级锚索标高,刷至设计边坡后搭脚手架,施工锚索,完成后拆除脚手架,开挖路堑剩余部分,搭设脚手架,施工第二级锚索。 ②机械设备配置
单个工班作业所需主要施工机械:钻机2台,切割机、电焊机各1台,空压机2台,千斤顶1台及高压油表(张拉锚索),静探数显仪及传感器(标定千斤顶用),灰浆泵1台,喷射机1台。
③预应力锚索施工工艺
钻孔→锚索制作、安装→注浆→立锚墩→张拉→封孔注浆→外部保护
a.钻孔:按照孔位在脚手架上安装钻机机座、钻机,用经纬仪定出线路方向基线,再用方向架放出锚索方向角,进行干钻。在成孔过程中如遇水和坍孔,其处理方法如下:
b.渗水的处理:当渗水量不大时,钻机不停钻,直钻至设计孔深,撤出钻杆,以0.6~0.8Mpa的高压水对钻孔进行冲洗,将孔内残余岩粉或泥浆冲出,直至吹出的水为净水为止;当孔内渗水量较大时,进行固壁防渗处理,即首先清孔,然后灌水泥浆,灌浆压力一般为0.3~0.4Mpa,待灌入的浆液达到一定强度后,重新钻孔到设计深度。
c. 坍孔处理:钻孔通过强风化岩层或岩体破碎带时容易发生坍孔。坍孔的主要标志是:从孔内吹出的岩粉中夹杂一些原状石块,遇此情况,不管钻进深度如何都要果断的停钻,拔出钻具,进固结注浆处理后重新钻进。
d. 清孔:钻孔结束后,取下钻杆及钻具,冲洗干净,用织物或水泥袋纸塞好孔口。
e. 锚索组装:组装锚索时,先量出内锚固段和锚索的长度,分别做出标记,在内锚固段的范围内每隔1米穿一个对中隔离支架,两个对中隔离支架之间扎铁丝一道,张拉段每米扎铁丝一道,然后装入塑料软管之内并涂黄油。在锚索端头安装导向帽,然后将锚索放于一旁待用。锚索为水平或上倾位时,在锚固段与张拉段的交界处安装定位止浆环和排气管。
f. 锚索安装:
锚索的运输:锚索的组装是在平地上进行的,全部由人工抬到工作平台上进行安装。若运输距离较远,盘成圆盘。
锚索的安装:安装之前先核对锚索和钻孔的编号是否一致,确认无误后方可安装。安装前用高压风清孔一次。
锚固段灌浆:采用孔底返浆法,即将注浆管插至距孔底30~50厘米处,用压浆机将砂浆压入孔底,空气从锚索口排出,注浆量由砂浆位置指标器控制。
g. 制作外锚墩:为使锚墩上表面与锚索轴线垂直,预先将一根外径比钻孔直径略小的薄壁钢管和锚垫板正交焊接,浇注混凝土。外锚墩浇注后精心养护,为使锚墩强度尽快增长在混凝土中掺入一定比例的早强剂。
h. 张拉锚索:用标定过的张拉设备分级张拉,每一级作好记录。由于张拉时钢铰线的伸长、钢绞线的松驰、地层的徐变等因素会造成应力损失,因此在钢绞线预应力损失基本停止以后,对锚索进行补偿张拉,使预应力恢复至设计值。
i. 封口注浆和外部保护:
补偿张拉后立即封口注浆,从注浆口预留孔插入至管口达到离锚固面约50厘米处,注浆至孔口出浆液时外拉注浆管。
封口注浆后,从锚具量起,留30厘米绞线,其余部分全截去,然后在其外部覆盖厚度50毫米的水泥砂浆保护层。 ④ 施工注意事项
a. 若遇坍孔可采用跟管钻进,或立即停钻,进行固壁注浆处理,注将24小时后重新钻进。 b. 桩身砼连续灌注,避免出现水平施工缝。
c. 锚索桩施工预埋钢管,精确定位,桩身砼强度达到设计的70%后,进行桩身预应力锚索的张拉。钻孔方位角及下倾角误差在±1度以下,孔斜误差不大于1/50。洗孔要干净彻底。锚索采用高强度、低松驰钢绞线制作,其抗拉强度1860Mpa以上,锚固段清污除锈,自由段及张拉段锚索采用塑料套隔离防护。锚索张拉逐级进行,分两次完成,第一次张拉达设计初拉力的70%,5天后进行第二次张拉。
d. 采用孔底注浆法全孔灌注M35水泥砂浆,内锚固段注浆时,严格控制进水量和水灰比,注浆压力为0.6~0.8Mpa,注浆饱满密实。 ?土钉墙加固路堑边坡:
①工艺流程:施工准备→分层、分段开挖→刷坡、修整→安装伸缩缝板→喷射每一层砼→钻土钉孔→土钉制作、安装→灌浆、锚固→安装承压板、挂网→喷射第二层砼→养护→检查验收。
② 土钉施工
封闭层砼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采用KQJ-100潜孔钻机钻成直径100mm的钉孔。成孔后用高压风清孔,将土钉钢筋每隔2米焊上定位架,清孔后置于孔中心,然后压入M30膨胀水泥砂浆,压实压满为止。
③ 挂网,焊接压板
当锚固砂浆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开始挂网,使其紧贴坡面,锚杆外露端部安装承压钢垫板,承压钢垫板压住钢筋网,用扳手拧紧螺母,施工加5-10KN的预紧力。
④ 喷射第二、三层砼
完成挂网及承压板焊接后,喷射第二层砼,厚度为9厘米,喷射厚度用伸缩缝板和钢筋控制,其用料及工艺与第一遍相同,最后喷射第三层1厘米厚水泥砂浆,即喷至总厚度20厘米,待上层土钉墙形成后,再进行下一层开挖,进入下一个循环施工。
⑤ 注意事项
土钉施工尽量安排在旱季进行,施工前及时做好排水设施,先进行现场拉拔试验,试验钉长3米。钻孔采用干钻,灌注砂浆必须饱满密实,边坡快速开挖,快速封闭,喷射砼初凝快,在初凝后覆洒水养生,养护时间为10-14天。
?桩基托梁挡土墙施工: ① 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测量定位、加工钢护筒)→桩机安装就位→护筒埋设→冲击钻孔→清孔→下钢筋笼→灌注砼→桩头处理→测量放样→浇筑托梁砼→砌筑路肩挡墙 ②施工准备:
测量定位:按设计桩位,布置基线控制网,采用交会法,准确放出桩位。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新建铁路重庆至怀化段第八标1施工组织设计 - 图文(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