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数学答辩题(3)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4-21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正做好提问分层,教师在设计问题上必须认真研究。要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提出不同的问题,启发学生思维活动,循序渐进地掌握新知识。例如,教学“数位表上的游戏”时,我进行了三个层次进行设问:第一层:(1)在数位顺序表上,右边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第三位呢?(2)在个位上放上1个小圆片表示几?在百位上放上2个小圆片表示几?(3)523这个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4)你能用小圆片在数位表上摆出这个数吗?第二层:(1)还是523,林林想在数位表上加上一个小圆片可以怎样放?(2)放在个位上这个数是几? 比523多了多少?其中的原因是什么?(3)放在十位上呢? 比523多了多少?其中的原因是什么?(4)放在百位上呢? 比523多了多少?其中的原因是什么?最后一层:(1)还是523,移动一个小圆片,可以得到哪些数?(2)有没有规律,一个也不漏?(3)观察所得到的6个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这样分层提问,逐步增加了问题的难度,能满足不同能力的学生的学习愿望,使学生的兴趣更浓,掌握更多的新知。 2、练习分层次

练习是强化知识和技能的有效方式,是数学学习的必要环节。因学生存在着差异性,教师在练习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例如:在学生学完《长方体的表面积》内容后,教师可以设计一组渐进性的练习题,包括三种练习。 (1).模仿性练习。一个长方体的形状大小为:长3分米,宽1.5分米,高1.2分米,它上、下两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分米?它左、右两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分米?它前、后两个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分米?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2).发展性练习。一个长方体木箱,长1.2米,宽0.8米,高0.6米。做这个木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木板?如果这个木箱不做上盖呢?

(3).综合性练习。把第一题的木块平均分成三块后,木块的表面积增加多少平方厘米?

总之,小学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发展观,正确看待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学习心理,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不断优化课堂教学,使自己的教学在水平和深度上更加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发展,真正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和均衡发展。

18、你讲过几遍的知识学生还不会,你该如何理解这种现象?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一节课40分钟,一名教师面对四五十号学生,将教学一步一步进行下去,如果想把课上成功,既要求教师完美的教学设计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同时学生的大力配合,所以如果我讲几遍的知识学生还不会,心里也会非常着急,我会及时反思教学,及时弥补,将知识让他们牢牢掌握。 在我教学时印象最深的是上学期讲轴对称图形,当时学校来没给班级配多媒体,去电教室上有很不方便,将对称图形一次次画在黑板上,效率可想而知,所以在讲解这部分知识时很费劲,个别同学真是手把手才教会的。

本学期班级配备了多媒体,感觉方便很多,再讲操作题时方便、快捷,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比如在教学《平移和旋转》一课,平移图形时,直观的操作让多数同学当堂掌握。个别没有掌握的同学我分析有如下原因:

1、上课听讲状态差,精力不集中。2、动手能力差。3、没有领会平移的方法。那么出现问题,也不能急躁,根据不同学生特点找到原因。共性的问题集

中在课堂上讲解,如果还有没弄明白的课下及时找到他,单独辅导,耐心讲解。作为双科老师有时时间和精力很有限,那么我就给学困生安排小老师,课下教一教。

孩子容易学不会的除了操作题以外,还比如初步接触的一些概念、计算方法、应用题等等,那就需要在备课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备好课,上好课,注意难点突破、重点突出,再结合具体练习题进行训练,打到应用的目的。

19、《数学课程标准》在知识与技能部分的目标阐述中,多次使用“经历??过程,掌握??”的句式表述学习目标。请结合自己的教学,谈谈如何让学生在经历和体验中学好数学?

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一、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

小学生思维的具体性与直观形象性,决定了在数学学习中要给他们提供充分的感性经验,使他们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从而更好地形成抽象的数学概念,获得新的数学知识。

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的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呢?这是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关键,首先,可以让学生拿出平行四边形来,自己想办法求它的面积。学生有的量边的长度,有的画方格,有的用剪拼的办法,从而初步发现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大小与它的底和高有关。其次,可以采用多媒体分两步演示一个不断变化的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进一步感

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还与两边夹角大小有关,而夹角的大小决定了平行四边形的高,因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由底和高的长度决定的。然后,再鼓励学生继续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它的底和高究竟有什么关系,学生动手操作,利用转化的思想积极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二、经历数学技能形成的过程

数学技能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通过训练而形成的一种动作或心智的活动方式。例如《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学生尝试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解决24×12=?之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整理,全班汇报,学生的解答方法多样、新颖奇特,充分展现了学生的思维过程。然后进行方法归类,寻找最佳方法。学生可以存在不同的意见,然后出示:23×13= 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这道题目。学生计算后,在小组内交流,然后选出最简单的方法向全班同学汇报。最后研究笔算方法,理解每一步竖式的意义并体会竖式计算的优点:简便,正确。 学生在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中,经历了探索与创造,充满了欣喜,也充满了曲折,正是由于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学生对为什么要用竖式计算有了切身的体验,更清晰的认识到竖式计算的意义及优越性,从而更牢固地掌握了竖式进行计算的技能。

三、经历数学思维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展示思维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从中学会分析、掌握方法。

例如学习《乘除法的一些简便算法》后,让学生计算36×25=?有的同学说,可以先把一个数分解成两个数的乘积,再用乘法结合律进行计算,于是36×25=9×(4×25)、36×25=2×25×18或者36×25=36×5×5等。学生寻求答案,特别是新颖独特的答案,要有个思维的过程。这个过程,像机器启动一样,是慢慢展开的。上述几种不同的解法,学生的语言描述恰好是很好的思维过程的展示,最后让学生评选出最优解法,实现了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和谐结合。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相继经历了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的过程,这个过程同时也是创造性思维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正如心理学指出:“完整的创造性思维应包括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两个方面”。

总之,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用心去感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在过程中思考、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0、数学课堂是师生、生生之间互动交流的“场”,提高课堂交流的有效性是构建有效课堂的重要一环,什么样的交流才是有效的?如何使互动交流更有效?

有效的交流不仅仅是学生对思维结果和思维过程的表达,它更象一种对话——多种观点的分享、沟通和理解,更是多种观点的分析、比较、归纳、批判和整合的互动过程。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交流不仅仅表现为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更是学生与数学实质的一种对话——这才是触及学科实质的有效交流。

在互动交流中要想达到应有的效果,要关注全体,注意学生的倾听,一人发言时大家都在用心听,认真思考才是有效的交流。小组活动中几个人都在交流学习有关的内容,而且能够动手做一做,动笔写一写,动嘴议一议,因为意见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数学答辩题(3)在线全文阅读。

数学答辩题(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60747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