卦台山顶视野辽阔,目极天际,非常有利于观测天象,观察北极星座附近的大熊星座、小熊星座、仙女座等星座,非常清晰。观测黄道十二宫及九大行星也颇为理想。再如果把周围的自然环境结合起来说,周围有六寨九坪九龙。六寨为李、熊、王、毛、樊、张六寨,以统六十;九坪为李、漆、谢、汪、霍、丁、黄、富、张,意似九星;九龙为九龙山、貂蝉寺、蟹子山、龙山寺、黑牛山、龙马寺、、鸽子山、白马山、庙咀山,意为九龙朝八卦。
风水宝地
明代胡缵宗《卦台记》曰:“卦台俨于南,长山负于北,龙马山集于西,尉迟峡约于东;承渭于上流以资沃,纳陇于下流而纳污。故是台也:前揖卦山,卦山若屏若拱;后俯龙马山,龙马山若围若犄。渭水环乎其北,周道修乎其南,而卦台自西倾南(属岷州)蜿蜒随渭引漳而来,至三阳川之东南而止。于其将止也,突出一小山,其出如维(即地理家所谓蜂腰然者),其止如伫(即地理家所谓山皆大,此山独小,小者为尊);自上视之如缀珠,自下视之如充纩。高可若千丈,广可若千亩。其峦层起,俯视之如台之出,其周壁立,仰视之如台之升”。
通俗点说,卦台山如龙首(即上龙头),南山众脉如龙身,至马嘴山形成南山卧龙。马嘴山向西延伸,依次有马王、马鞍子梁、上脯池、下脯池、细尾子沟,止于滴水崖,构成一个马体形象,正是先天卦象乾卦“金化马”的验证。
导流山(和马嘴山相对)如龙首(即下龙头),北山众脉如龙身,至卦台对面的刘家爷山形成北山卧龙。北山从牛耳山开始向东延伸,依次有牛蹄湾、牛领上等,构成一个牛体形象,正是先天卦象坤卦“土化牛”的验证。
两龙首尾合围构成太极图的边缘。乾南坤北,与伏羲先天八卦之乾坤两卦暗合;定乾坤即定天地,阴阳六爻互相变换,生成整个卦体。
卦台山居三阳川之西北,方位合先天卦之艮卦,正是地理上的“天市”;导流山居川之
东南,方位合先天卦之兑卦,正是地理上的“三吉六秀”。
卦台之下渭河滩头矗立的分心石,正是地理上的大禽星,禽星塞水口,是吉祥之兆,一可使真气不泄,二可阻挡邪风恶气的侵入。
卦台山之来龙,“视卦山若却若顾,视龙马山若抱若倚,视渭水若环若带,视新阳川若吞若吐,视三阳川若沈若浮,视陇水(俗称为葫萝河)若引,视长山若附”,起自凤凰山(即古邽山,为秦州镇山),直下大风台,翻转东行五龙城堡,构成地理上的罗帐,浮浮沉沉、吞吞吐吐延落卦台,结为地理上的武曲星,犹如龙首伸延于渭河,而卦台钟灵毓秀,四面八方山脉层层卫护,重重环抱,如紫微垣内,合卦象,应天体。龙头入水,则是生生不息之象。
卦台山上伏羲先天殿坐北朝南,应卦象坐地观天,庭院布置暗合宫位明堂,古柏按九宫八卦排列。登卦台东向远眺,但见三阳大地莽莽苍苍,雾气腾涌,灵气袭人。二条银汉,一川星月,八面云出,千家烟村,三阳开泰,万里春光(本节参阅刘雁翔著《伏羲庙志》)。
三阳开泰
《卦台记》云:“三阳云者:朝阳启明,其台光荧;太阳中天,其台宣朗;夕阳返照,其台腾射”。“三阳”即日之早、中、晚。
“朝阳启明”时,其台一分为二,西阴东阳。
“太阳中天”时,下阴上阳,西东阴阳两部分被一分为二成不同阴阳停留时间的四块:东北角先阳后阴,是为少阴。东南角重阳,是为太阳。西南角先阴后阳,是为少阳。西北角重阴,是为太阴。与《系辞》所言:“两仪生四象”完全吻合。
“夕阳返照”时,西东阴阳互变,余晖将尽,四象消失,白天结束,太阳总是由东而上,旺在南上空,夕阳西下,故为上南。就卦台山不同方位上阴和阳停留的时间而论,阳在东北
和西北最短,午南最长;阴在西南和东南最短,子北最长,形成北南两极。
以生消位序论,阳生子北,左上行极于午南,又右下行消退于子北;阴生午南,右下行极于子北,又左上行消退于午南,均顺时针,与先天卦画及阴阳鱼太极图阴阳变化规律吻合。日复一日,周期性变化。
四象引伸为四季时,时序以阳为准,自然是阴消阳生东北春,阴退阳旺东南夏,阴生阳消西南秋,阴盛阳退西北冬。冬去春来,周而复始。
先四正得四隅,而后四隅才能等分。在四象由生成到消失的过程中,太阳在东南和西南时,先后将“二少”和“二太”等分成八块。大地恒北的四维线两侧,总是下阴上阳。象分两块,分别下阴上阳的加画相应的阴阳符号,便是“四象生八卦”的伏羲八卦。(本节参阅董国卿《对天水卦台山伏羲画卦传说的新思考:卦源新探》)
天地模型
渭河由西而来,在三阳川蜿蜒东流,在卦台山和东西峡口的马嘴山之间形成一个巨大的“S”型;而南北山脉,呈外弓形,若抱若合,整个三阳川犹如一幅巨型的太极图,阴阳的分界就是渭河
整个三阳川象天而圆,渭河、葫芦河盘绕交流,暗合天体之银河,而峰峦、山脉分布犹如星座。又太阳黄道经北回归线的夹角为23.27°,而三阳川最南端早阳寺(即善家寺)至最北端郭家寺直线距离是22.8里,符合“上象下形”,与天象对应。卦台山上的阴阳变化是北半球阴阳变化的缩影;又是周天划度的伏羲八卦产生的科学依据。
卦台山八面,恰有八座高峰,其形状西北峰(龙马山)如马,北峰如猪,东北峰似狗,东峰似龙,东南峰似鸡,南峰(凤凰山)似凰(雉),西南峰(牛山)似牛,西峰拟羊。恰恰与先天八卦的卦位和卦象完全符合。询问当地百姓,果然西北之山为龙马山,南面之山为凤凰山(雉)。
西南之山为牛山,西面之山为羊山。东面之山为龙山。可见伏羲画卦则是仰观于天,俯察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根据卦台山周围地形及所禀灵气,悟出其中宇宙玄理,从而构出模式,画出卦形的。
同时,现代学者田合禄先生利用古代测影仪“晷仪”,按一年360天沿圆周逐天测量日影,将其消长轨迹投影图上,便恰是一幅完整的太极图影,可证太极图确可称为“宇宙之模型”。卦台山巍然独立,四周空旷,最宜于伏羲在此立竿观测日影。又,卦台山处于中国版图的中心,地理环境阴阳互抱,卦象明显,又恰成宇宙模式的缩影。所以,伏羲才能在这里产生对于太极和八卦的构思。
胡缵宗云:“郡人相传:台有羲皇遗画,著雪即融。今候之无验。盖居人见诸田畦界址,横直层列卦山之麓,有类于画,雪将融而形益彰,遂指以为先圣灵迹”。事实上从秦安大地湾(距卦台山仅数十公里)的出土文物中也确定证实了伏羲在此逐步构思、画卦的痕迹。
天地之心
以天水卦台山为天心,东海定蓬莱,西方有瑶池,正好成一直线。瑶池和蓬莱二个点正是太极图的二仪中的二点,以之弥纶天地,故易与天地准也。按伏羲,伏者藏也,羲者东方之文明也,伏羲来过台湾,将“龙马负图”藏在台东斑鸠山,而且立标志在花莲鹤岗,以二钜石立在天根、月窟的方向,即六十四卦阴阳爻的起止点,亦为现代电脑数字,二进位数学的起算点。可见,圣人有远见,六千年就以二进制数学贯穿天地万理。(见右上图)
现在我们在地图上找出天水、敦煌、台湾这三个点画一直线。然后在天水画一横线成为十字,再在敦煌和台湾各画一横线,就成为“王”字,中庸曰:“率土之滨,莫非王土。”王是第一等,中国从古以来就是第一,只要团结起来,将来也是第一。我们再在地图王字之外加方框,就成为“国”字,在此国字范围都是中国领土,伏羲氏王天下,设治于淮阳,故为中国,国是有区域的,故中国一分一合,改为“中国”则可永久不分,大同之世可见也。(本节参阅张渊量著《无字天书初探》)
再:卦台山秘藏古代木制八卦图,中心雕刻的是形如太极的卦台山及其周围地形,中间嵌以北极星。此圈以外雕刻的是天上二十八宿及其他星象,最外圈才是六十四卦卦象。这就暗示了卦台山就是“天心”,卦台山之在大地正如北极星之在上天,均处于宇宙的枢纽地位。
三角之城
卦台山城堡俗又谓三角城。建筑颇具特色,采用天园地方观,以体现天大地小。城墙上建有六个城墩,中间二墩,代表八卦的“坎、离”;上边二墩,代表“兑、巽”;下面二墩,代表“艮、震”。门北面无墩,为孤顶,代表“乾”;门为南,南面为“坤”。乾为天,故上天无路,坤为地,故入地有门。
如此这般的建筑,匠心独用,既包含着天机的不可泄露,又显示出明中有暗,暗中有明的哲理。此城堡相传为三国时蜀将姜维屯兵时所建,故又暗含着魏得天时、吴得地利、蜀得人和的天地人三才哲学理念。
不信边荒文字新,
开天画一数何人。
间推象数来探始,
欲访龙图去问津。
遂古空无台崔巍,
秦山恰有卦敷陈。
三微首篡元功大,
仰企阴崖渭山滨。
“画卦台者,即古庖羲氏画卦台也。在秦州成纪县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卦台山(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