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利用电视,针对农民关心的热点和共性问题,制作播放电视节目,提高信息服务进户率。
3.农业电子商务的实施。电子商务作为网络经济下的一种新型商务模式, 可作为农业产业化的有效载体, 实现农业电子商务的过程就是对传统农业进行产业化改造的过程,大力推动和发展农业电子商务, 对于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政府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把各个市场经济主体联系起来,向农业生产者提供包括原材料查询、订购、产品展示、仓储、物流以及网上支付等方便快捷的服务,政府也可以尝试把支付宝平台引入到农业电子商务中。为了提高平台的使用率,政府部门要大力引导各类涉农企业进驻该平台,并做好网站的宣传工作;每一个在网上交易的客户都要填写相关单据,也就是一份交易合同,从而规范交易过程。
四、新型农村经济发展中政府主体地位的实现要点 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农业基础仍然比较薄弱,“三农”问题大而艰巨。各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量大;投资具有长期收益性、短期内很难获得收益,这就使得许多法人组织不敢也不愿意把资金投入农村;农民收入有限也使得新农村的建设不可能由农民作为主体来完成。这种形式下,政府部门必须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各方对于“三农”的支持。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政府部门必须开拓思维、转变职能,切实发挥主体作用。 1.科学编制好新农村建设规划
规划先行是农业产业化、新农村建设的行动指南,各级政府部门必须立足长远、统筹各级行政单位内基础设施建设,坚决不搞重复建设。本级行政单位内,要做好土地整理工作,合理安排住宅小区、工业区、农业区的位置。 2.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制
各地区可以考虑成立区域性的风险基金,行业性的担保基金等,对于各类农业投资项目,政府部门首先要对其进行可行性评估,通过严格评估的项目政府为其提供担保,贷款的提供方可以是商业银行也可以是国有银行,当然这需要政府部门与那些非涉农金融组织达成支农协议,同时政府财政要为筹资方提供一定的贴息支持;变革邮政储蓄银行以往只储不贷的经营方式,逐步向农业生产领域提供贷款;不断推进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股份制改革,积极吸收管理能力强、实力雄厚的投资人或企业法人参与,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各级联社的作用,协调区域内的资金需求;加强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性资金支持,特别是对于农业发展银行,要不断增加涉农贷款种类、扩大贷款范围,如农业生产资料定购金贷款等;对于资金需求比较大的地区,政府可以考虑逐步放宽民间金融组织的市场准入,同时政府要加强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该类金融组织要留有一定的储备金交由邮政储蓄银行或农村信用合作社管理,信贷过程也一定要规范化。 3.进一步完善各类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大部分基础设施的公共物品性质决定了政府的投资主体身份,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完全由政府来完善农村所有的基础设施建设
的可操作性不强。当前形势下,政府部门要动员包括工商企业、农村集体和农民个人在内的各方力量,形成各条支流都能通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大河。首先政府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用足补助、贴息、奖励、物资援助、风险补偿、减免税费、够买服务等政策工具和激励措施;其次对于农民和区域内的农业企业,采取“自主建设、政府补助”的新模式,当然这种补助主要应该以实物补助为主,例如互联网的接入工程、入户水泥路建设等;最后,政府部门可以尝试通过公司合作伙伴关系的管理模式来提供某些基础设施,从而更好的满足新型农村经济发展对基础设施的需求。
4.宏观引导、政策驱动、调整产业结构
在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要树立“专家规划、政府引导、政策支持、业主经营”的工作理念,农业生产“品种特色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投入科技化”的发展理念,加快形成优势产业和优势农产品基地。各级政府部门要专门聘请专家对本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制定因地制宜的农业产业化规划,政府部门要根据规划大力招商引资,刺激区域内集体或个人投资办厂的热情。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与农业产业化的深度耦合,响应党中央提出的“一化带四化”的要求,即用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产品的标准化、品牌化、国际化以及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在此过程中,各级政府要充分运用各种形式的财政补贴措施、税收优惠政策以及行政政策来刺激各市场主体积极投资新型农村经济建设。
5.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的力度
(1)要加强以改良品种为主的农业科技攻关。政府部门可以组织本地区的农业机构进行自主创新,也可以与农业科研院校、企业合作共同研发适合在本地区生产的优良品种。
(2)重视农业信息网络人才的培养和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的提高。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管是农业产业化还是农业信息化都要求农业生产者要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政府把大量经费投入农业网站、农村信息渠道的建设、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而农村居民没有信息意识,不懂得怎样去用是不行的。从长期来说,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对教育的投入,从短期来说,政府部门要定期开展基础信息技术培训、农业技术知识培训,以期不断提高农民的素质。当前,针对发展新型农村经济过程中农业信息网络人才特别是既懂农业科学技术又懂网络技术的人才紧缺这一现状,一方面,要对现有的农业技术员、农业信息员进行定期的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和网络知识的培训;另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农业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包括全职、客座农业专家的聘请。
6.高质量建设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
农业信息资源的数量、内容和质量是决定农业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政府部门必须做好农业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分析和传达工作。建立健全电子商务资源数据库、农业宏观经济数据库、农业自然资源数据库和农业实用技术数据库等农业信息资源,重新整合信息资源,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并对信息做到及时更新与维护,实现信息资源的系统化、标准化、规范化,为农户提供更广泛的信息共享环境,丰富
网上农业信息资源,切实做到符合新农村建设的需求。 7.建立健全农业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
电子商务的普及给我国农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对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我国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起步比较晚,完善的电子商务法律体系尚未形成,在发展农业信息化的背景下,农业电子商务的立法工作迫在眉睫。当前,要加强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的研究,充分借鉴在信息立法以及其它的一些体制和做法比较完善的国家的经验,逐步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电子商务法律法规, 用法律制度来规范和保障农业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8.建立健全农业保险制度
农产品市场一直在理论上被认为是完全竞争市场,市场需求不稳定,价格变动较大,加之农业灾害的不可控性、毁灭性,导致农业生产经营具有高风险。农业产业化背景下,推行完善的农业风险保险机制,降低涉农经济的投资风险,是我国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新型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五、立足现实、展望未来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通过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等产业化经营方式,彻底改变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传统农业生产模式,把农户与市场对接起来,加上农业信息化的建设,电子商务平台的应用,一化带动四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我国农村经济必将取得快速高效的发展,成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坚实后盾。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经济论文(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