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
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学生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4. 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5.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
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除法。2、万以内数的认识。3、用数学解决问题。 难点: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五、教学措施
1.科学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2.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3.利用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4.充分利用教材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 学 进
度 表
计 划 进 度 数据收集整理 除法的初步认识 除法的初步认识 除法的初步认识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整理和复习 图形的运动(-) 周次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期 2.13——2.17 2.20——2.24 2.27——3.3 3.6——3.10 3.13——3.17 3.20——3.24 课时 4 4 4 4 4 4 备注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解决问题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3.27——3.31 4.5——4.7(清明) 4.10——4.14 4.17——4.21 4.24——4.28 5.2——5.5 5.8——5.12 5.15——5.19 5.22——5.27 5.31——6.2(端午) 6.5——6.9 6.12——6.16 6.19——6.23 6.26——6.30 整理和复习 混合运算 混合运算 解决问题 整理和复习 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 解决问题 整理和复习 小小设计师1000以内数的认识 1000以内数的认识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整理和复习 认识克 认识千克 解决问题 练习二十 猜一猜(一)猜一猜(二) 复习表内除法及混合运算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 复习克和千克及图形的运动复习解决问题和统计 总复习 期末考试 3 4 4 3 4 4 4 2 4 3 2 2
第一单元 数据收集整理单元备课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学情分析
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
题。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本单元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生的校服、讲故事比赛、春游的人数情况统计等,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3课时
1.数据收集整理????????????2课时 2.练习一???????????????1课时
第1课时 数据收集整理(一)
教学内容:调查记录和整理,教材1.2页。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法:
谈话、指导相结合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情境问题的探讨,师生互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指名3~5个学生说一说)。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指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教师引导:张三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么样?你有什么意见?
教师小结:你们刚才说的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颜色,不能代表学校大多数同学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呢?(学生可能回答,调查全校学生喜欢的颜色。)
问:如果我们现在要马上把信息反馈给服装厂,你觉得调查全校的学生这个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小结:全校学生那么多,要调查全校的学生,范围太广了,我们可以先在班级里调查,通过班级中的数据作为代表,找出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数学生喜欢的颜色。那这节课就以我们班级为单位,在班级中进行调查统计,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6-2017学年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与进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