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师生一起来数数到底是多少课?
2、让学生说说28课应该在怎么在记数器上来表示。
3、生拨数。边拨边说十位上的2表示是2个十,个位上的8表示8个1。 怎么写呢? 学生自由的写。 (二)说一说
1、教师拨出22,让学生说说这两个“2”的意义一样吗? 学生讨论。全班汇报。 (三)写一写
教师拨珠,学生写数。 36、40、100 三、巩固练习 1、摆一摆
让学生小组合作摆出26。
学生说说你们小组是怎么摆的。 2、填空。
( )个十和( )个一是( )。 ( )个十和( )个一是( )。 学生自己观察图,在独立写出数。 学生汇报是怎么想的,核对。 3、写数
教师拨数,学生写出数字。 23、50、71、80
4、小熊写出门牌号。
学生观察后,自己写门牌号。 学生核对。
第三课时 动物餐厅 教学目标:
1、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 教学重点:抽象地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教师出示两叠作业本,一叠是21本,一叠是18本。 2、学生观察,两叠作业本哪叠多,哪叠少。为什么? 二、学习新知
1、现在知道了哪叠作业本多。那谁能用我们学过的符号来表示。 2、学生回答。在说说记“>”“〈”的方法。
3、填一填:让学生观察记数器后,独立把数写在书本上。 32O34,100O99,然后再进行比较,填上数学符号。 师生核对。 三、巩固反馈,
1、学生独立完成,请学生板演。
45O54 78O76 62O62 80O79 58O91 100O89 15<( ) ( )>89 全班核对,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连一连。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说说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连? 本题中60是多余的信息。
- 11 -
3、(1)按顺序填数。
(2)读出各位是5的数,读出个位是0的数。 (3)根据右表,把下图中缺的数填上。 练习过程,(1)学生自己观察,说说应该怎么来完成这个练习。在学生练习。 (2)指名读出各数。
(3)小组讨论后,学生完成。完成后在进行核对。 4、想一想,请你接着画下去。 苹果、香蕉、苹果、香蕉、( )、( )、( )、( )。 学生独立完成该题。 5、小调查:你校一年级有多少个班?每班有多少人?哪班认数最多,哪班认数最少? 学生课后同桌合作去完成。
第四课时 小小养殖场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义。 2、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教学重点:在一节课中来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这么多概念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教师出事小小养殖场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二、学习新知
1、学生交流看到了什么?
2、请学生用“谁多谁少”说一说。 自己说,同桌说,全班说。
通过全班说让学生正确建立谁比谁怎么多啊!多得多,多一些。谁比谁怎么少啊?少一些,少得多。 还有差不多等概念。
3、想一想:初步运用所学知识。
跑步的有86人,跳远的比跑步的少得多,跳绳的比跑步的少一些?
跳远的可能有多少人?跳绳的可能有多少人?学生选择后画圈,并说明白为什么这样选。88人( )、12人( )、76人( )。 三、巩固反馈
1、小红跳了38下,小男孩比小红多一些。小女孩比小红多得多。 男孩可能跳了多少下?画钩,女孩可能跳多少下?画钩 35 42 85 42 8 85 ( )( )( ) ( ) ( ) ( )
2、第2和3题,引导学生看清题意,认真思考后,再独立选择答案。选择后全班交流,并说说自己选择的道理。 3、数学游戏, 猜数。 同桌合作,
方法:一人猜数,另一人语言提示。 例如:
甲:我想了一个两位数。 乙:是20吗?
甲:不是,比20多得多。 乙:是70吧。
甲:比70少一些。 ……
四、课堂总结:
- 12 -
这堂课上,你感觉最快乐的是什么地方?为什么?
教学内容:练习一(P、10)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掌握数的组成和写法。
2、进一步体会“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差不多”的含义。 3、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巩固数位的概念。 4、能正确比较几个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
理解五个词语的含义。 教学难点:
写数、读数、比较 课前准备: 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 指导第1题
先让学生自己填写,再让学生说一说第4小题是怎么想的? 二、 指导第2题
1、看图说说谁最多谁最少? 2、用“( )比( )多得多,( )比( )多一些”等的句式说一说。 三、 指导第3题 1、学生自由选择。
2、说说为什么选这个数?另几个数为什么不可以? 四、 指导第4题
1、师拨生写,同桌检查。
2、选几个数说一说你为什么这么写?
3、拿出学具,同桌之间进行你拨我写,相互检查,师巡回指导。 五、 指导第5题:拨一拨,比一比。 先师生间进行再学生间进行。 六、 指导第6题
1、拿出卡片,让学生自由组数,并把数写下来。 2、同桌交流你组合成了哪些数?
3、说一说在这些数中,最大的数是多少?最少的数是多少?并为这些数排排队。 七、课堂总结:找找看自已都有哪些过关了,哪些没过关呢 教学反思:
二、观察与测量
单元教学目标:
1、发展观察、操作、空间想像和推理能力。
2、过观察实物,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并会进 行辨认。
3、在实际测量活动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4、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初步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测量。 5、初步学会估测和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内容:1.观察物体(P、1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空间观念。
- 13 -
教学重点:
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 教学难点:
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课前准备: 实物或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 出示玩具汽车,学会观察物体 第一步:
1、观察玩具汽车,学生分别站在汽车侧面和后面两个不同的方向观察。 2、分别把玩具汽车的侧面和后面对着全班,让学生说一说这是谁看到的? 3、小结: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时,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第二步:
1、让学生站在玩具汽车的侧面和后面观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2、与同伴进行交流。 第三步:
1、让学生观察书上的图,说一说。
2、利用教室里已有的物品,进行观察物体。 二、 实践操作,巩固观察方法
1、第1题:下面哪一辐图是淘气看到的? (1)、先说说淘和笑笑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 (2)、给淘气看到的打勾。
2、第2题:它们看到的是哪一面?连一连。 (1)、说一说小猫和小猴看到的是大象的哪一面? (2)、连一连。
3、第3题:看一看,说一说。
先让学生自己读题按要求完成题目。再交流评议。 4、猜一猜。
上、下、左、右、前、后都相同的是什么物体? 三、 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在家找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并做好记录。
教学内容:2.桌子有多长(P、14)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计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
能估计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能在刻度尺上正确读出物体的长度。 课前准备: 尺子、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提出疑问
1、估一估、说一说:讲台有多长?课桌有多长? 2、小组讨论:你能用哪些方法来说明课桌有多长? 3、小组代表发言,说明自己的方法。(用手、笔、文具盒、书、本子、橡皮等) 二、 学习厘米与测量方法
1、疑问过渡:为什么我们同学说的数都不相同呢?该怎么呢? 2、为了让我们得到数据相同,我们要用相同的工具来测量,要用相同的单位来计数。
- 14 -
我们可以用“尺子”来测量。 3、认识尺子,学习厘米。 (1)、出示尺子,认识尺子。 (2)、认识刻度,学习厘米。先估计1厘米的长度,再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每两个刻度之间的距离是1厘米,也可表示为1CM。 4、联系实际,说一说什么东西的长大约是1厘米的? 5、动手操作:测量铅笔的长度。 6、说一说你的测量结果与测量方法。
7、小结测量方法:把一端对准0刻度,根据另一端与尺子上重合的位置,读出数值。 三、 实践操作,巩固知识
1、第1题:先让学生估计并说一说大约数;再请学生进行测量;最后让他们看看自己估计得是否准确?
2、第2 题:先估后量再填。
3、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小熊量错的题目,说说怎样量才正确的?我们在测量时应注意什么? 四、课堂总结。
对于才一年级的学生,要在一堂课中掌握厘米的概念,还要学会正确的估算、测量,还是那句话,教材过难。
在练习中出现了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是练习和书本的不配套。举例:看随堂……
教学内容:3我又长高了(P、16) 教学目标:
1、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能估计较长物体的长度。 2、掌握米和厘米间的关系,能恰当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尺,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对米的概念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1、师:去年我们参加了体检,大家还记得咱们的身高吗? 生:我的身高是1米21厘米。
那我帮你量一量,有没有长高啊!长高了,1米25厘米。 得出课题米的认识。 二、学习米
1、估计“1米”大约有多长。 2、感受1米的长度。(手臂或身高等)
3、找一找,身边物体的长度有1米的东西,在量一量。 4、猜想:1米有多少个厘米。 板书1米=100厘米,1M=100CM
5、估计教室里物体的长度,然后在进行测量。 三、实践练习,巩固知识。
1、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是怎么想出来的。 题目:P16试一试。
2、一张课桌大约有多高。 谁猜对了?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3、填一填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4、学生观察图,然后独立完成。 完成后核对。 5实践操作。
学生自己画出一条长3CM的线段。
- 15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