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 引导学生统一符号
4.认识正负号,学习正负号的读法。
师:老师发现我们班有不少同学用到了这样的符号——(板书:+ -),这
些同学真是了不起,这种符号正是我们统一用的数学符号。
师小结:这里的“+”和“-”号跟我们以前接触的加减号虽然模样一样,但
是表示的意义却完全不一样。我们知道加减号表示的是一种运算,而在这里它们是为了区别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读作“正号”,“-”读作“负号”。(板书:正号 负号)
师指着+13℃和-3℃问:怎么读?用正负号代替文字有什么好处? 5.认识正负数,深化概念。
① 正负数表示吐鲁番盆地的其他温度,认识正负数。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其他温度)
② 引导学生明白:正数的正号可以省略,负数的负号不可以省略。
③ 师小结:如果去掉“零下”或者是去掉“-”号,就不能区分零上温度和 零下温度了,“+”号可以省略,“-”号不可以省略。 (板书:可省略 不可省略)
6.用正负数表示海拔高度,掌握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师:刚才我们已经了解了吐鲁番的气候情况,知道了那里很热,大家想不想知
道为什么吐鲁番会这么热呢?(生回答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为什么吐鲁番会这么热?请看大屏幕(教师出示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图及相关信息)
① 引导学生分析图意,说出信息表示的意思 师:这里的“比海平面低155米”表示什么意思呢? 师:比海平面低155米用什么数表示?如何表示? (板书-155米)
②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为什么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学生讨论交流) ③ 班内交流
④ 师小结: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线,所以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板书: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认识正负数。 (板书课题:认识正负数) 三、基本练习,巩固对正负数的认识。
1.做游戏,快速区别正负数、并且会读正负数。 (教师出示卡片) 2.指名说数,判断正负数。
师小结:通过游戏,我们发现正负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四、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1.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正负数表示的是相反的两个量 2.口头举例
师:比如说,如果学校以东用正数表示的话,那么学校以西就应该用负数表示。
李红家在学校东面300米处,应该表示为+300米;王军家在学校以西100米处,则应该表示为-100米。
再比如说,李军家是开商店的,李军的妈妈昨天收入170元,支出80元 如果收入记作+170元的话,那么支出就应该记作-80元。 五、应用拓展,巩固概念。 1. 用正负数表示水位
师:眼看夏天就要到了,老师通过新闻得知,我国南方又开始着手准备防汛工
作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清凉水库8月2日至7日的水位情况。 (教师出示清凉水库信息)
2. 当堂检测,用正负数表示盈利和亏损
师:看来大家对正负数掌握得不错,能够利用正负数来表示生活中意义相反的
两个量,老师想考考大家,有没有信息接受挑战? (教师出示盈利和亏损题) 六、师生结课,布置作业。 1.结课:
①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②师结课:同学们这节课表现得都很出色!我们知道正数之间是有大小的,
负数与正数之间有没有大小呢?负数与负数之间有没有大小呢?如果有,该怎么区别它们之间的大小呢?下节课,我们再来研究正负数之间,负数与负数之间的大小。
2.作业:
师:结合本节课的学习经验,寻找生活中的正负数。 七:板书设计:
认识正负数
零上13℃ (+)13℃ +: 正号 可省略 零下3℃ (-)3℃ -: 负号 不可省略 +38℃ +49℃ +82℃ +13℃ 正数 -3 ℃ -10℃ -155米 负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反思
课 题 :2·1分数的意义(9-13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在说一说、分一分、画一画等活动中体会单位“1”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情。
2、过程与方法: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悟“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这一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
价值,获得成功、兴趣、愉悦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体会单位“1”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情。 教学难点:
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悟“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这一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
1、三年级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对于分数你知道哪些知识? 2、试着举个分数的例子并说出各部分名称
3、以五分之二为例,说出分数表示的意义、以及分数单位? 二、合作探究
1、情境图“分橡皮泥”。
把1块红色橡皮泥和4块黑色橡皮泥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个同学分得这块橡皮泥的几分之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画有图形的题卡分一分,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分组活动时,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小组学习。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全班交流时,教师适时引领:把4块橡皮泥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1份占这个整体的1/4。 2、情境图“分彩纸”
把4张黄色纸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这些纸的几分之几?把6张纸平均分给3人呢?
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分一分,分别解决两个问题。解决第一个问题:学生分组学习,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小组活动中。解决第二个问题:先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答案;再组织学生动手操作验证,并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 三、集体展示:
1、把4块黑色橡皮泥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1份占这个整体的1/4。 2、把4张黄色纸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这些纸的几分之几?学生先利用4张正方形纸片动手摆一摆,可能会出现1/2、2/4两个答案。然后全班进行交流、辩析、补充,得出结论。教师适时引领:每份是2张黄色纸,为什么说是占这个整体的1/2呢?
通过摆纸片得到第一问题的结论:把4张纸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每份占这个整体的1/2。
四、强化梳理:
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许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举例:学生举例还可以把哪些量看作单位“1”?并区分单位“1”与自然数1的不同。
五、达标测评: 1.自主练习1.2
2.涂色部分能用分数表示吗?(课件出示)
3.游戏:“取糖果”。学生按要求取糖果:盒子里有11块糖,取出总数的2/11;取出剩下的1/9;再取出剩下的1/4; 如果取出2块,是取出了剩下的几分之几???
独立完成,进行交流
4. 在向地震灾区捐款活动中,小明捐了零花钱的1/4,小芳捐献了零花钱的3/4,小芳捐的钱数一定比小明多吗?
六、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7-2018学年五年级数学(青岛版)下册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