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高技术产业发展
高技术产业发展是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新领域。高技术产业发展对于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贡献率的提高,传统产业的改造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章重点分析高技术与高技术产业的含义和特征,各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状况,以及发展高技术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规律和对策。
一、高技术与高技术产业
(一)高技术的概念界定
高技术的概念最早出现在70年代初。1971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在《技术和国家贸易》一书中首次明确提出了高技术(High Technology,High-Tech.)概念。随着高技术的蓬勃发展,高技术已成为世界各国报刊出现频率较高的术语之一。但是,至今,对高技术这一概念尚无公认的确切定义。从不同的角度,对高技术给予了不同的理解。
高技术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新兴高层次实在技术群。这一概念包含以下四个要点:
1.高技术是一个经济学概念。由高技术开发出的高技术产品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只要不失时机地开发具有独占性的高技术产品并占领市场,即可获得高额利润。因而,高技术是高投入、高风险、高附加值、高收益的技术,是资金密集度高的技术。
2.高技术是新兴技术。“新兴技术”是指新近才兴起并得到实际应用的技术,是“新兴”的、“前沿”的,是在最新科学成就的摇篮里孕育滋生的新技术,表明高技术具有巨大的发展前途和潜力,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3.高技术是高层次技术。“高层次技术”是指高技术本身的技术等级高,技术水平是“高”的、 是“尖端”的,是现阶段的先进技术和尖端技术,是知识密集度高、技术密集度高、智力密集度高的技术,而不是一般的成熟技术和传统技术,高技术一定是新技术,但新技术不一定是高技术。
4.高技术是实在技术。“实在技术”是指可以直接利用并转化为商品,能够获得巨大经济效益的技术,并不是那些需要从理论上重新探讨、在将来才实际利用的技术。 5.高技术是一个具有时空性的动态概念。就某一项技术而言,在一定时期内是高技术范畴的,过了一段时间就变成传统技术了。因此高技术是一个相对概念,是一个不断创新和换代的新技术群。它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和相对性。“创新性”是指高技术是建立在最新科学成就基础上的技术,客观上具有技术变化迅速、产品寿命周期短、产品性能和生产工艺改进快等特点;“相对性”是指不同时代会有这个时代不同的高技术,今天的高技术明天可能会变成传统技术、成熟技术。
在我国的实践中,“高技术”是用得比较混乱的一个概念,常把高技术与新技术混在一起,统称为“高新技术”;把高技术与新科学混在一起,统称为“高科技”。在各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统计中,统计口径差别很大。通常有产品法和产业法两种。有的地区按属于高技术产业的企业进行统计,有的地区按高技术产品进行统计,但高技术企业可能生产有传统技术的产品,传统技术企业可能生产有高技术产品;有用高技术生产的传统产品,也有用传统技术生产的高技术产品。各地区的统计结果不具有可比性。国家科技部、国家统计局在2000年决定,按OECD对高技术的定义统一统计口径。
1
(二)高技术产业的概念界定
对于高技术产业的概念,国内外均有不同意见。美国学者R.Nalson 认为高技术产业是研究与开发密集型产业。D.Dimancescu认为“高技术产业主要是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高,销售收入中用于R&D的投资比例高”。英国学者R.P.奥基(Oakay)认为,高技术产业不仅要生产高技术产品,而且生产的过程技术和生产设备也应是高技术的。
1.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界定和分类
按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定义,高技术产业是指研究开发(R&D)经费占产品销售额的比例远高于各产业平均水平的产业。
OECD基于其成员国制造业R&D占全部产业R&D比重达到95%的实际,将
[1]
高技术产业测算范围确定在制造业,并以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为基础分层,来计算划分高技术产业,即首先计算大类的R&D密集程度,将R&D经费占总产值比重明显高的大类整体确定为高技术产业,再按相同办法计算未入选大类中的大组及未入选大组的组的R&D密集程度,由此划分出由大类、中类(大组)和小类(组)所组成的高技术产业。
1986年,OECD第一次正式给出高技术产业的分类。它用R&D经费强度 (R&D经费占产值的比重)作为界定高技术产业的指标,按照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第2版 (ISIC-REV.2) ,选择制造业的22个行业,依据OECD比较典型的 13个成员国80年代初的有关数据,通过加权方法计算了R&D经费强度,将R&D经费强度明显较高的6类产业:航空航天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医药品制造业、专用科学仪器设备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确定为高技术产业, 即高技术产业6分类。
OECD在1988-1995年所使用的高技术产业统计分类列表如下(表4-1):
表4—1 1988-1995年高技术产业统计分类表 高技术产业名称 航空航天制造业 计算机与办公设备制造业 医药制造业 电子与通信设备制造业 科学仪器仪表制造业 电气机械制造业 2.表内数据为1980年测算数据。
ISIC代码 3845 3825 3522 3832 385 383 R&D经费占总产值比重 14 .1 9. 0 7. 6 8. 4 3 .6 3. 5 注:1.此分类是以国际标准产业分类为基础经测算确定的(下表同)。
随着经济发展中知识和技术因素的急剧增长,产业R&D经费强度发生了重大变化。1995年OECD重新计算了22个制造业的R&D经费强度。依据成员国产业技术集约程度的变化情况,重新测算调整了高技术产业(表4-2)
首先,选用R&D总经费(直接R&D经费 +间接R&D经费)占总产值的比重、直接R&D经费占总产值的比重和直接R&D经费占增加值的比重三个指标,根据 10个更为典型的成员国 1973—1992年的数据,逐年计算了ISIC中22个制造业部门的技术密集度。然后,依据1990年的数据,将上述三个指标值均明显高的那些产业划定为高技术产业。根据新的计算结果,OECD对高技术产业目录进行了调整,将航空航天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和医药品制造业确定为高技术产业。原来属于高技术产业范围的专用科学仪器设备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由于同其他上述高技术产业相比 R&D经费强度偏低,而只能列
2
入中高技术产业范围内。
表4—2 1995-2001OECD的高技术产业统计分类表 高技术产业名称 ISIC代码 R&D经费占总产值比重 航空航天制造业 计算机与办公设备制造业 医药制造业 电子与通信设备制造业
3845 3825 3522 3832 15. 0 11. 5 10 .5 8 .0 注:表内数据为1990年测算数据。
随着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第 3版 (ISIC-Rev.3)的 广泛使用,OECD着手给出以其为基础的高技术产业新的分类标准。由于缺乏ISIC-Rev.3分类标准的投入-产出表,无法计算各国包含在中间品和资本货物中的间接R&D数据,因此,OECD新的高技术产业划分是依据R&D经费与产值和增加值的比值两个指标进行的。根据OECD13个国家 1991-1997年间的平均R&D经费强度 (R&D经费占产值和增加值的比重),OECD将制造业产业划分为高技术产业、中高技术产业、中低技术产业和低技术产业四个组。高技术产业包括5类行业:航天航空器制造业;医药品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医疗器械及科学仪器制造业。
表4-3 2001年后OECD高技术产业分类 航天航空器制造业 医药品制造业 ISIC-Rev.3代码 353 2423 13OECD1991-1997R&D经费强度平均值(%) 14.2 10.8 9.3 8.0 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 30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 32 医疗器械及科学仪器 33 7.3 OECD关于高技术产业的定义已经为大多数国 家和国际组织所接受。联合国工发组织、世界银行等都根据这一定义和分类标准测算各国的高技术产业发展状况,但他们一般只提供各国高技术产业的有关指标数据,缺乏对这些数据的综合分析和比较研究。
2.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界定和分类
原国家科委1991年把我国的高技术划分为:微电子和电子信息技术,空间科学和航空航天技术,光电子和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生命科学和生物工程技术,材料科学和新材料技术,能源科学和新能源技术,生态科学和环境保护技术,地球科学和海洋工程技术,医药科学和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精细化工等传统产业新工艺新技术,基本物质科学和辐射技术共11类。
我国科技部制定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和办法》中规定了高技术企业的四个指标:(1)高技术企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经济实体;(2)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员占企业总数的30%以上,且从事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10%以上;(3)用于研究与开发的经费占销售额的3%以上;(4)技术性收入和高技术产品产值的总和占企业总产值的50%以上。
从上面可以看出,我国对高技术产业的界定还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与随意性。而事
3
实上,高技术产业的界定本身是一个动态的、相对的概念,要界定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技术产业,必须运用我国的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同时也必须参考发达国家对高技术产业的界定标准。
从R&D投入强度看,我国制造业各行业不具有技术集约程度明显高的特征。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1988-1995年按R&D占总产值达到4%来划分高技术产业,1995年后按R&D占总产值达到8%为标准来划分高技术产业。但是,我国制造业中这一比值最高的民用生产行业大类还达不到1%,最高的行业中类也只达到2.8%。因此,不能直接套用国外的标准,否则只能得出我国没有高技术产业的结论。
从R&D投入的实际分布看,我国40个行业大类中都有企业在开展R&D活动,但存在着一部分高技术行业R&D投入不高,一部分劳动密集和资金密集的传统产业R&D投入相对较高的问题,不具有相对集中的特点。如果从企业层次或行业小类着手测算,就会出现进入高技术产业的行业过多、过散,大量低技术行业被划进高技术产业的问题。行业大类的R&D投入强度是中小类行业加权平均的结果,能够从整体上综合反映一类行业的技术集约程度,可以避免直接对中小类行业进行测算的结果过于分散的问题。尽管R&D投入强度在行业大类之间差距不明显,我们仍可以根据我国各行业R&D投入强度的实际情况,采用相对高的标准进行划分,由此解决实际测算的可操作性问题。
为解决我国一部分高技术产业R&D实际投入强度不高的问题,即要考虑技术密集度明显高这个核心标识,也要运用其他辅助标识和国际惯例进行取舍,把代表21世纪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方向,对国家安全和国际竞争至关重要的产业纳入高技术产业,对其进行统计分类。
鉴于高技术产品具有生命周期短、老化快的特点,高技术产业分类还需要按产业技术集约程度的发展变化情况定期进行调整。将以下27个国民经济行业小类划为高技术产业(4-7)。
表4—7 27个国民经济行业小类划为高技术产业 行业代码 行业名称 行业代码 行业名称 3771 3779 3786 4141 4143 4256 4111 4112 4113 4119 4121 4122 4130 4151
4
飞机制造业 其他航空航天器制造业 飞机修理业 电子计算机整机制造业 电子计算机外部设备制造业 复印机制造业 传输设备制造业 交换设备制造业 通信终端设备制造业 其他通信设备制造业 雷达整机制造业 雷达专用配套设备及部件制造业 广播电视设备制造业 电真空器件制造业 4153 4155 4160 4171 4172 4173 2710 2720 2730 2740 2750 8310 8330 半导体器件制造业 集成电路制造业 电子元件制造业 电视机、录像机、摄像机制造业 收音机、录音机制造业 电子计算器制造业 化学药品原药制造业 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 中药材及中成药加工业 动物药品制造业 生物制品业 软件开发咨询业 数据库服务业 (三)高技术产业的特征 1. 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性
高技术是通过技术创新开发出来的,因为它属于技术梯度最高层次,所以它必须通过技术创新环节。创新可以带来新产品、新产业、提高劳动生产率,淘汰落后的生产力。创新一经出现,必然在社会上引起模仿,并且引起创新浪潮,推动经济发展,一旦创新浪潮消失,经济也就会停滞了。日本人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最好的模仿者。模仿不只是简单地模仿,它包含了渐近的创新,对原设计的不断改进。因此,模仿者也应该被看作是一种创新家。比如,录像机是美国公司的创新,但日本通过模仿掌握了这项技术后,对产品进行了改进,使录像机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结果,日本的录像机公司占领了世界市场。
2. 高技术产业与最新科研成果的紧密联系性
人类社会历次科技革命都带来了一系列新的产业发展,第一次科技革命引起的大机器工业产生,推动了交通和通讯业的发展;第二次科技革命引起了电力、钢铁、化学、交通运输业等一系列新产业的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诞生了高分子合成工艺、原子能工业、电子工业、宇航工程、生物工程的新兴产业部门。当代高技术如: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激光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航空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等,几乎都是在科学技术发生重大突破之后,转变成高技术成果的。可以说,科学技术的研究成果为高技术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3. 高技术产业的不确定性
由于研究者能掌握的信息是有限的,研究项目及其成果能否成功的商业化以及它的技术寿命的长短都存在不确定性。一项研究在其过程中,可能会突然发现有另一项研究比它更有前景和商业价值的成果问世,而使它中途夭折;或者一项研究成果刚刚投入商业领域而另一项更好的成果出现,而使它的技术寿命大大地缩短;有的研究项目由于某些原因而中途停止。实际上,任何一项技术成果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大多要在商业化过程中经受严峻的考验,只有少部分才能取得较好的和巨大的效益。
4. 高技术产业的高收益性
高技术产业的创新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在研究过程中,失败多、成功少、损失大。一旦开发成功,发明者可在专利权保护下独占其研究成果,而且其技术价值很高,成功的商业开发会给创新者带来很高的收益,小企业可能会迅速发展成为大公司。如:美国微软公司开发的电脑软件,迅速打开了美国和世界电脑的软件市场,仅十几年,微软公司就由小企业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公司之一。高技术的成功还使硅谷扬名于全世界,并且掀起了“硅谷浪潮”,引起了世界硅谷效应。
5. 高技术产业的高竞争性和垄断性
高技术领域的竞争是一场人类历史上极为深刻的竞争,它牵动了从经济、科学、国防、教育,以及文化等一切领域。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在开发高技术方面投入了巨资,在高技术创新后,为了长期获得高技术垄断利润,对于高技术实行严格的保密,以长期独占该技术。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人们可以用反向技术破解高技术产品的密码,但随着研究发明者保密技术的提高,尤其现在很多高技术具有软化趋势,使反向技术破解失灵,再加上知识产权保护法的逐渐完善,使高技术发明者可在较长时间垄断其开发的高技术。
6. 高技术产业横向扩散和纵向渗透性
所谓横向扩散是指技术创新在同一技术梯度内的扩散。一项高技术的创新往往首先在高技术领域迅速地扩散,如:信息技术在生物技术、航天航空技术、电子技术、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第4章 高技术产业发展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