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兵役法》(1935年)
请回答:
(1)比较材料2、3和材料1,指出它们的主要不同之处。德国在1936年又采取了什么重大行动?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成上述情况的背景和产生的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的实质是《凡尔赛和约》的规定及后来对该和约的突破,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凡尔赛和约》被突破的背景和影响。
答案:(1)不同:德国陆军总数由不得超过10万人变为实际上不受限制;由志愿服役制变为普遍义务兵役制;由维持国内秩序和巡查边界扩大到可用于战争。重大行动: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
(2)背景:德国法西斯上台,积极扩军备战。影响: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一、选择题
1.1929~1933年经济危机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表现在( ) ①各国加紧争夺国际市场,矛盾日趋尖锐 ②各国加紧掠夺殖民地半殖民地,引起当地人民的反抗 ③形成了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 ④资本主义各国爆发了无产阶级革命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对经济危机影响的把握能力。③是一战前的史实。④是一战的影响,故排除③④。
2.下列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造成的影响,表述错误的是( ) A.由经济危机引起各国严重的政治危机
B.各资本主义国家为转嫁危机而向殖民地半殖民地大量输出商品
C.面对危机,各国解决危机的选择不一样,有的国家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D.各国进一步降低关税壁垒,刺激出口
解析:选D。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造成的影响的理解能力,其中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在经济危机打击下,各国纷纷提高关税壁垒保护本国市场。A、B、C三项均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大危机的影响。
3.观察下表,它最能反映的问题是( )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46.2% 40.6% 28.4% 16.5% 8.4% 工业下降 70% 69.1% 50% 48% 50% 外资缩减 失业人数 1700万 600万 近300万 85万 300万 (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状况) A.危机来势凶猛、持续时间长 B.波及范围广 C.破坏性大
D.引发了社会危机
解析:选C。本题关键是要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图表隐含的信息主要是“危机沉重打击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因此最能反映的问题便是经济危机破坏性大这一特点。
4.1933年德国国会通过的《授权法》规定:“法律由政府规定,只要不影响国会和参政院的地位,可以与宪法相违背,内阁总理发布的法律于次日生效。”这项法案( )
A.为纳粹党上台执政铺平道路 B.使希特勒获得独裁统治的权力
C.是针对《凡尔赛和约》有关内容规定的 D.是对德国君主立宪制的进一步完善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1933年德国通过法律的形式使法西斯独裁统治在德国建立起来。
5.20世纪30年代,一些资本主义国家走上法西斯主义极权统治道路的根本原因是( ) A.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和竞争的激化 B.法西斯集团的欺骗性的宣传活动
C.国内严重的社会危机和阶级矛盾的尖锐 D.企图通过战争和军事工业摆脱经济危机
解析:选D。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资本主义国家走上法西斯道路原因的理解。其根本原因应从内因方面思考,为摆脱内部严重的经济危机,各国企图通过战争和军事工业去摆脱困境。
6.希特勒利用民族主义宣传成功,主要是利用了( ) A.德国人对《凡尔赛和约》的反感 B.经济危机造成的社会动荡 C.德意志民族的传统优越感 D.资产阶级扩大市场的愿望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希特勒利用民众对《凡尔赛和约》制裁的不满,煽动民族主义情绪。
7.(2014年重庆巴蜀中学考前预测)广田弘毅是靖国神社中的甲级战犯,是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审判中被处以绞刑的7名日本甲级战犯中惟一的文官。1936年上台后,采取了一系列强化法西斯体制的措施。规定陆海军大臣必须由现役中将级以上的军人担任,使内阁成为军部的工具,禁止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颁布了全面侵略中国、并进一步南北并进大肆对外扩张的《基本国策纲要》,使日本进行所谓的“准战时体制”。以上措施产生的最主要的影响是( )
A.发动九一八事变
B.建立起军事法西斯专政 C.亚洲出现世界大战的策源地
D.日本军部出现了“北进派”“南进派”的分歧
解析:选C。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1936年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听命于军部法西斯势力,初步建立起军事法西斯专政,它对内限制民主,对外积极扩大侵略战争。亚洲出现了世界大战策源地。A项是1936年广田弘毅上台组阁之前的事情,B、D两项的影响仅仅局限于日本国内,而C项则是对整个世界而言,是最主要的影响。
8.德、日两国资产阶级试图摆脱危机的方式是( ) A.大力发展国内经济 B.扩大殖民地 C.效仿美、英等国 D.法西斯道路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面对这次经济危机,德、日两国都选择了对内独裁、对外侵略扩张的法西斯道路。
二、非选择题
9.(2014年江苏海安金陵中学检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材料2: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材料3:新帝国必须??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为德国人民取得每天的面包。
——希特勒
请回答:
(1)材料1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发生的什么事件?这个事件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2反映了罗斯福的什么政策?其本质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3)材料3反映了什么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解析:这三则材料反映了1929~1933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相关知识。材料2、3反映了各国应对危机的方式和道路。要注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答案:(1)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原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之间的矛盾;投机狂热导致的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市场的虚假繁荣等。
(2)“新政”。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通过“新政”,美国驶出了危机的险滩,保存了资本主义制度。
(3)德国法西斯势力抬头(或希特勒在做欺骗性宣传)。原因:德国在经济危机中遭受到沉重打击,造成国内矛盾空前尖锐;当时的德国政府对消除危机束手无策;垄断资产阶级倾向于建立独裁政府。
附:课内答疑站
一、学思之窗(教材P48)
同样面临经济危机的打击,美国采取新政的途径来摆脱危机,而德国则走上了法西斯专政道路。你认为造成这种明显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美国具有民主传统,德国则具有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的传统;在战后国际关系体系中,美国获取极大利益,德国处于被制裁的地位,对凡尔赛体系不满;美国经济实力相对雄厚,可以通过国家干预经济的方法缓解经济危机,德国经济实力较美国薄弱,难以承受经济危机的打击。
二、本课测评(教材P49)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是什么?对世界产生了哪些影响?
提示:(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主要原因:社会的贫富悬殊造成社会购买力的下降;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造成生产与市场矛盾的激化;股票投机制造了市场的虚假繁荣,股市的崩溃成为大危机来临的信号。
(2)危机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将危机转嫁到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展开了关税战等经济战;不同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危机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影响到世界的发展。
2.德、日两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有何异同?
提示:(1)相同点:一是受经济危机严重打击,国内矛盾激化的背景;二是军事、封建主义历史传统的影响;三是在国际关系体系中的不利地位的影响;四是统治阶级的扶持。
(2)不同点:德国是依靠政党政治的合法手段上台的,日本则是由军部控制的社会力量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 三、学习延伸(教材P49)
在以上材料中,作者从哪些方面为日本侵略中国进行辩护?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为侵略行径辩护的荒谬之处。
提示:辩护:美国等国设置贸易壁垒,日本不能进入其势力范围,向白人世界移民受到排斥,日本需要新的移民场所,关注东北是受国际形势所迫;发动九一八事变是为了维护“二十一条”等。荒谬之处:东北地区是中国的领土,中国拥有一切主权,日本在东北的活动是对中国的侵略。
第2课 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
课程标准
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发生的局部战争。
教材研读学案
一、亚非的局部反法西斯战争 1.背景: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引起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英勇反抗,形成一场局部的____反法西斯_______战争。 2.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 (1)发展
①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开始局部抗战。
②七七事变后,在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推动下进入_____全民族_____抗战新阶段。 (2)概况
①正面战场: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平型关战役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台儿庄大捷重创日军,歼敌两万人。 ②敌后战场:消耗和牵制了大量日军主力。 (3)意义
①到1938年10月,日本____速战速决_________的战略计划破产。 ②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3.埃塞俄比亚人民的抗意斗争
(1)起因:意大利为控制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的埃塞俄比亚。 (2)概况
①1935年10月,意大利不宣而战,入侵埃塞俄比亚,意军速胜企图没有得逞。
②1936年5月,意军攻陷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不久,宣布正式吞并埃塞俄比亚。 (3)败因
①意:准备充分,装备先进。
②埃:军队装备陈旧,双方力量对比悬殊。 ③英法:对意侵略采取___纵容_____政策。
【特别提醒】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前,世界人民的局部反法西斯战争已经开始了。虽然世界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最终均以失败告终。 二、西班牙内战 1.爆发
(1)背景:1936年人民阵线上台执政,共和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打击保守势力。 (2)爆发:1936年7月,____佛朗哥______发动叛乱,西班牙内战爆发。 2.国际力量的介入
(1)德、意公开派军援助叛军进行武装干涉。 (2)苏联向西班牙共和国政府提供了大量援助。
(3)“_____国际纵队______”开赴西班牙,同西班牙人民并肩作战。
3.性质:西班牙内战既是一场西班牙人民反对国内反动保守势力的革命战争,同时也是一场有国际力量卷入的__反法西斯__________民族解放战争。
4.结果:1939年,共和国政府灭亡,佛朗哥在西班牙建立了法西斯独裁政权。
【特别提醒】 20世纪30年代的局部战争中,中国、埃塞俄比亚和西班牙三国人民打击了国际法西斯侵略势力,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处于孤立无援的不利地位;由于一些大国的纵容、绥靖、中立自保,国际上未能形成反法西斯的统一力量去遏制法西斯发动世界大战的图谋。 三、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1.背景:德、意、日三国在对外扩张中加快了相互勾结的步伐。 2.过程
(1)1936年10月,德意签订_____柏林协定______,形成“柏林——罗马轴心”。 (2)1936年11月,德日签订《____反共产国际协定____________》。 (3)1937年意大利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结成“柏林——罗马——东京轴心”。
3.影响:欧亚分别出现两个战争策源地,初步形成了一个最富侵略性的___法西斯国家_________集团。
【特别提醒】 虽然西方大国纵容法西斯的侵略,但是,由于它们是既得利益者,法西斯的侵略往往损害它们的利益,矛盾不可避免。在侵略扩张的过程中,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与英、法、美等国的矛盾日益加剧。出于共同利益的需要,法西斯国家逐渐走上了勾结的道路。 归纳综合
(1)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主要包括中国的抗日斗争、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等,这些国家人民在各自的国家进行了英勇的反法西斯斗争,由于该阶段反法西斯国家相对落后且各自为战,其斗争都失利。
(2)以英法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对法西斯侵略采取纵容政策,助长了其侵略气焰。 (3)1936年10月,德意签订柏林协定,“柏林——罗马轴心”形成。1937年,德、日、意又结成了“柏林——罗马——东京轴心”。这样,在30年代初,欧亚分别出现两个战争策源地,初步形成了一个最富侵略性的法西斯国家集团。
课堂探究讲义
【探究核心问题】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第二次世界大战学案人教版选修三(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