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课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课程标准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教材研读学案
一、1929~1933年危机的爆发和危机冲击下各国的选择 1.1929~1933年危机的爆发
(1)开始:1929年从美国开始,迅速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2)原因
①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之间的矛盾。 ②贫富差距不断扩大,限制了社会购买力。
③投机狂热的出现增加了___金融市场_______的不稳定性。 ④股票价格的暴涨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
(3)特点:来势凶猛;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性大。 2.危机冲击下各国的选择 (1)影响
①国内:激化了社会矛盾;___法西斯______势力兴风作浪。 ②国外:向殖民地半殖民地转嫁危机;引发全球范围的经济战。 (2)摆脱危机的道路
①美国:实行“_____新政___”,国家对经济全面干预。
②德国和日本:走上了建立法西斯专政、实行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特别提醒】 法西斯专政是指实行恐怖统治和专制独裁的国家政权。“法西斯”一词来自拉丁文,原指古代罗马官吏出巡时所执的权力标志棒——中间插着把斧头的一捆棍棒,象征国家最高长官的权力,意为暴力和强权。 二、希特勒上台和德国的扩军备战 1.背景
(1)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丧失了所有的____海外殖民地________,国内市场狭小,在经济危机中遭受了沉重打击。国内矛盾空前尖锐。
(2)德国政府对消除危机束手无策。垄断资产阶级对此极为不满,德国极右翼势力趁机抬头。 2.希特勒上台
(1)希特勒领导的法西斯组织____纳粹党_____,借助经济危机造成的混乱形势大肆活动,煽动极端民族主义情绪。
(2)希特勒宣称:日耳曼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种族,有权统治全世界;宣称要向法国报复,再消灭苏联,在欧洲建立起一个日耳曼人的“第三帝国”。 (3)1932年,纳粹党在国会选举中成为德国第一大党。 (4)1933年1月,德国总统____兴登堡_____正式任命希特勒为政府总理,法西斯独裁统治在德国建立起来,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3.德国法西斯疯狂扩军备战:1935年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宣布实行普遍____义务兵役制_________,又在第二年出兵占领莱茵非军事区。
【特别提醒】 希特勒领导下的纳粹党充分利用当时的民族复仇情绪和人们对现实状况的强烈不满,赢得了德国各个阶层的大力支持,迅速走向德国权力的最高层。 三、日本法西斯势力的膨胀和对外扩张
1.背景:日本由于____经济基础_______薄弱,国内市场狭小,受到经济危机的打击十分沉重。日本的法西斯势力乘机而起。 2.法西斯势力膨胀
(1)核心组织:军部法西斯势力。
(2)主要活动:图谋发动政变,确立军部的执政地位,同时极力鼓吹__对外扩张________。 (3)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1936年,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听命于军部法西斯势力,初步建立起军事___法西斯专政___________,亚洲也出现了世界大战策源地。
3.对外扩张
(1)日本军部内部对于对外扩张的目标存在分歧。陆军以对抗远东苏军为目标,主张同德国夹击苏联,被称为“北进派”;海军以对抗美国、确保太平洋的制海权为目标,被称为“南进派”。
(2)___广田内阁________ 将“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地位之同时,向南方海洋发展”,定为日本的基本国策。
(3)1937年,近卫文麿上台组阁,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特别提醒】 德日法西斯的纲领和目标是:对内摒弃资产阶级议会民主体制,实行极权统治;对外鼓吹民主优越论和进行侵略扩张,企图称霸世界。 归纳综合
(1)20世纪30年代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之间的矛盾,这场危机来势凶猛,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性大。
(2)面对危机,美、德、日选择了不同的摆脱危机的道路,美国通过“新政”,实行国家对经济全面干预,渡过了难关。
(3)德日法西斯势力的不断膨胀和疯狂扩张,使欧亚世界大战策源地先后形成,德日成为发动二战的罪魁祸首。
课堂探究讲义
【探究核心问题】
一、美国爆发经济危机迅速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原因 1.世界已经连成一体,各地经济联系加强,一地区经济变化容易引起其他地区的连锁反应。 2.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大国,美国经济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世界市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上居于支配地位,因而经济危机很快波及到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二、德国与日本建立法西斯政权的异同
原因 相同点 政策 都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国内阶级矛盾尖锐 实行极权统治;扩军备战,发展军事工业,积极对外扩张 不同点 方式 日本没有法西斯政党,通过法西斯组织军部,发动政变上台;德国建有一个法西斯政党——纳粹党,并通过欺骗性宣传获得选举胜利而上台 【探究热点考向】
综 合考查德国、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的不同之处
(2014年济宁统考)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过程中,德国不同于日本的是 ( )
A.受经济危机严重冲击 B.法西斯势力的与日俱增 C.国内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D.民族复仇主义思潮泛滥
【解析】 A、B、C三项是德日法西斯的共同特征,而D项只是德国法西斯的特征。 【答案】 D
针对训练 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中,美国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来缓解危机,德国却走上了法西斯道路,通过国民经济的军事化来缓解危机,造成这种不同状况的因素有( )
①两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不同 ②两国的经济实力不同 ③一战对两国的影响不同 ④德国国内有法西斯组织而美国则没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A。经济危机引发各国政治危机,美国也存在法西斯势力,只是民主传统力量超过法西斯势力,罗斯福新政缓和了阶级矛盾,避免了走法西斯道路。
例 1 以新课标理念考查对德、日法西斯上台原因的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我们要求得到领土和土地(殖民地)来养活我国人民和迁移我国过剩的人口。 ——纳粹党的早期纲领 材料2:……帝国鉴于内外的形势,认为当前应该确立的根本国策在于外交和国防互相配合,一方面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的地位,另一方面向南方海洋发展。 ——1936年日本《基本国策纲要》 请回答:
(1)上述两则材料反映的是什么问题?
(2)材料2中“南方海洋政策”反映了日本什么样的对外扩张目标? (3)结合材料指出德日法西斯上台的共同原因。
【解析】 解答第(1)问时注意两则材料反映的共同问题是扩张。解答第(2)问时,要概括指出日本的“南方海洋政策”反映了“南进派”的侵略主张。解答第(3)问时注意利用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答案】 (1)两则材料反映了德、日两国对外扩张的野心。
(2)“南方海洋政策”体现了日本海军以对抗美国、确保太平洋制海权为扩张目标。 (3)都是利用经济危机造成的社会动荡,乘机扩张势力,建立法西斯政权。 【探究史料研习】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和欧洲各国选择摆脱危机的方式 下列四幅图片反映了1929~1933年美国的社会状况
例 2
【思考探究】
(1)危机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2)美、德、日选择摆脱危机的方式有何不同?
【探究思路】 解答图片情景类问题,要注意从画面信息和文字说明等方面,结合历史背景分析问题,本题突出体现了这一点。第(1)问根据图片可以了解到以下信息:①美国发生严重的经济危机,②出现大批失业者,③社会局势混乱,④社会矛盾激化;根据课本知识再结合图片信息回答问题。第(2)问,根据课本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提示】 (1)影响:①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工人失业,群众运动出现,法西斯势力兴风作浪,社会动荡不宁。②各资本主义国家为转嫁危机,向殖民地半殖
民地大量输出商品,致使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遭受到毁灭性打击。资本主义国家还拼命争夺世界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空前的经济战。
(2)摆脱危机的方式:在美国,罗斯福总统宣布实行“新政”,实际是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最后美国终于摆脱了危机,保存了资本主义制度;而德国和日本为摆脱危机走上了建立法西斯专政,实行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1.(2014年黑龙江哈三中测试)1929年,美国爆发了空前的经济危机。这次危机首先开始于( )
A.金融领域 B.工业领域 C.农业领域 D.外贸领域
解析:选A。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1929年,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首先开始于金融领域。
2.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社会产生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 .A.缓解了经济危机,促进了生产的恢复
B.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 C.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 D.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解析:选B。罗斯福新政只是缓解了危机,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危机。
3.有人说:“把纳粹党的暴政加在自己身上的是德国人。”此说依据的事实是( ) A.纳粹党的对外政策获得德国人的普遍支持 B.纳粹党通过议会选举成为执政党
C.迫害犹太人迎合了大多数德国人的心理 D.法西斯主义给德国人带来了实际利益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题干强调的是德国社会当时对纳粹党的认可,因为纳粹党是通过议会选举上台执政。
4.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直接违背了( )
①《国联盟约》 ②《凡尔赛和约》 ③《四国条约》 ④《九国公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④
解析:选D。本题考查九一八事变的实质与影响,应从历史背景思考。一战后各国签订《国联盟约》倡导和平;而《九国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这两点是九一八事变违背的方面。《凡尔赛和约》是对德和约,与题意无关,《四国条约》使日本在太平洋地区的权益得到其他国家的正式承认,与题意无关。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德国)陆军实力之总数不应超过10万人,军官及补充部队在内,并应专为维持领土内之秩序及边界巡查之用。德国之强迫普及(即普遍)征兵制应予废止。德国陆军仅能以志愿服役者募集组成之。莱茵河之东50公里一线之西,在德国领土内之要塞工程、堡垒及陆地要塞均应解除武装,并拆卸之。
——《凡尔赛和约》
材料2:国防部队中的服役系以普遍兵役为依据。德国和平(时期)陆军??由12个军团和36个师组成。(注:当时德军每个陆军师的编制约为1.4万人)
——《德国国防法》(1935年)
材料3:每一个德国男子都有服兵役的义务??凡应服兵役者,遇下动员令时,应听从国防军调遣??战时和遇特别紧急状况时,德国国防部长授权可以扩大应尽兵役义务的德国男子的范围。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第二次世界大战学案人教版选修三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