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3)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3-16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新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路面设计年限应为15年,有特殊要求时可适当延长设计年限。对改建、扩建的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路面设计年限宜为10年至15年,大修加铺工程可视具体情况确定设计年限。

二级公路的路面设计年限应为12年,有特殊使用要求时可适当延长。

三级公路的路面设计年限应为6年至10年。 四级公路的沥青表处路面设计年限应为8年,砂石路面可为5年。

3.1.4 新建或改建公路的路面设计应根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有关交通量预测资料或现有交通量观测站实测十年以上的交通量资料,考虑各种车型的交通组成(或比例),并实测或收集大客车、小货车、中货车、大型货车、拖挂车等的轴载谱分布,或论证地确定各种车型的代表轴重;再将不同车型的轴重换算成标准轴载的当量轴次,求得交工后第一年双向日平均当量轴次(N1)。

3.1.5 设计年限内交通量的平均增长率( r )应根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有关预测的交通量增长率,分析论证确定设计交通量的平均增长率。

3.1.6 车道系数宜按照表3.1.6选定,若公路无分隔时,路面窄宜选高值,路面宽宜选低值。

表3.1.6 车道系数?

车 道 特 征 双向单车道 双向两车道 双向四车道 双向六车道 双向八车道 车道系数 1.0 0.6~0.7 0.4~0.5 0.3~0.4 0.25~0.35 当上下行交通量或重车比例有明显差异时可区别对待,按上下行交通特点分别进行厚度设计。

3.1.7 设计交通量是根据不同公路等级的设计年限、第一年双向日平均当量轴次(N1)、年平均交通量增长率、车道系数及该公路交通特点,计算的设计年限内一个方向一个车道的累计当量轴次,按公式(3.1.7)计算:

Ne?[(1??)?1]?365t??N1?? (3.1.7)

式中:Ne ── 设计年限内一个方向上一个车道的累计当量轴次(次);

t ── 设计年限(年);

N1 ── 路面营运第一年双向日平均当量轴次(次/日); r ── 设计年限内交通量的平均年增长率(%)。

3.1.8 交通量宜根据表3.1.8的规定划分为五个等级。设计时可根据累计标准轴次Ne(万次/车道) 或公路日平均汽车交通量(辆/日),选择一个较高的交通等级作为设计交通等级。

- - 11 - -

表3.1.8 交通等级

交通等级 A B C D E 特轻交通 轻交通 中交通 重交通 特重交通 BZZ-100KN累计标准 轴次Ne(万次/车道) <100 100~400 400~1200 1200~2500 >2500 中型以上货车及大客车(日/辆) <300 300~1000 1000~4000 4000~10000 >10000

3.2 路用材料的技术要求

3.2.1 沥青路面应采用道路石油沥青或其加工产品,沥青的选择应根据公路等级、气候条件、交通量及其组成,路线线形、面层结构、施工工艺等因素,并结合当地使用经验确定。各种沥青质量应符合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技术指标的要求。

沥青路面气候分区可采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或根据各省气候统计资料(附录B表),由表查得四十年最热月份连续七天最高气温的平均值、标准差和极端最低气温,考虑路面温度选择沥青等级和沥青的技术指标。

3.2.2 液体石油沥青用于透层或冷拌沥青混合料的胶结料,应视其用途、气候条件和施工情况选择适宜的标号。

3.2.3 对以下情况宜选用改性沥青:

1当用道路石油沥青拌制的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指标达不到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能指标要求时;

2 对交通量繁重、重载车较多的公路,沥青表面层宜选用改性沥青;并视实际情况中面层也可选用改性沥青或稠度低一号的沥青;

3 温差变化较大,高温或低温持续时间较长的严酷气候条件的公路;

4 铺筑特殊结构的表面层,如开级配抗滑层,沥青玛蹄脂碎石,超薄罩面层,排水路面,彩色路面等;

5 路线线形处于连续长纵坡、陡坡及半径较小匝道,制动、起动频繁、停车场等路段以及有特殊要求的公路。

3.2.4 选择改性沥青时,应考虑当地的气候特点,改性目的,结合加工工艺、设备和技术条件,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改性沥青。

3.2.5 乳化沥青主要用做透层、粘层、稀浆封层;改性乳化沥青适用于交通量较大或重要道路、桥面铺装的粘层,表面处治,冷拌沥青混合料,改性稀浆封层等。

3.2.6 沥青路面的粗集料应选用碎石,也可选用经轧制的碎砾石。对三级、四级公路的沥青层可用经筛选的小砾石。

粗集料应用无风化、微风化的石料轧制而成,不含土和杂质,石料坚硬、表面粗糙、洁净,轧成碎石形状方正。

3.2.7 各级公路表面层用粗集料应选用硬质、耐磨碎石,其石料磨光值应符合表3.2.7的要求。

- - 12 - -

表3.2.7 石料磨光值的技术要求 公路等级 年降雨量 PSV >1000mm 500~1000mm 250~500mm 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 >42 >40 >38 二级公路 >40 >38 >36

3.2.8 粗集料与沥青应具有良好的粘附性,对年平均降雨量1000mm以上的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表面层所用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应达到5级;其他情况粘附性不宜低于4级。

当粘附性达不到要求时,应通过掺入适量的消石灰、水泥或抗剥落剂等措施,提高粘附性等级及混合料的水稳定性。

3.2.9 沥青混合料中的细集料,宜用机制砂和天然砂,或石屑与天然砂配制。细集料应具有一定棱角性,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不含土。

天然砂宜选用中砂、粗砂,天然河砂不宜超过集料总质量的20%。

3.2.10 矿粉必须采用石灰石等碱性石料磨细的石粉,不得使用酸性岩石等其他矿物的矿粉,矿粉应干燥、洁净、不成团块。若需利用拌和机回收的石粉时,掺入比例不应大于25%。

3.2.11 粗集料(含轧制的碎砾石)、细集料、矿粉的质量应符合行业技术标准的要求。

3.2.12 半刚性基层用水泥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的要求,初凝时间应大于4小时,终凝时间应在6小时以上。

3.2.13 基层、底基层的集料压碎值应符合表3.2.13的要求。

表3.2.13 基层、底基层的集料压碎值

公路等级 材料类型 水泥、石灰粉煤灰稳定类 石灰稳定类 级配碎石 填隙碎石 泥结碎石 级配或天然砂砾 基层 底基层 基层 底基层 基层 底基层 基层 底基层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 ≤30% — ≤35% ≤26% ≤30% — ≤30% — ≤30% 二级公路 ≤35% ≤30% ≤40% ≤30% ≤35% — ≤30% — ≤35% 三、四级公路 ≤35% ≤35% ≤40% ≤35% ≤40% ≤26% ≤30% ≤35% ≤40% 3.2.14 石灰、粉煤灰稳定土类和石灰稳定土类的半刚性基层、底基层,粉煤灰中SiO2,Al2O3和Fe2O3的总含量应大于70%,烧失量不宜大于20%,比表面积宜大于2500cm2/g或0.075mm筛孔通过率应大于60%。石灰等级应采用Ⅲ级以上,其技术指标应符合表3.2.14有关要求。

- - 13 - -

表3.2.14 生石灰技术指标

材料种类 技术指标 有效钙加氧化镁含量(%)不小于 未消化残渣含量(5mm圆孔筛余,%)不大于 含水量(%)不大于 细度 0.71mm方孔筛的筛余(%)不大于 0.125mm方孔筛的累计筛余(%)不大于 钙镁石灰的分类界限,氧化镁含量(%)

钙质生石灰 70 17 — — — ≤5 镁质生石灰 65 20 — — — >5 钙质消石灰 55 — 4 1 20 ≤4 镁质消石灰 50 — 4 1 20 >4

- - 14 - -

4 结构层与组合设计

4.1 结构层设计

4.1.1 路面结构层可由面层、基层、底基层、垫层等多层结构组成。

1 面层是直接承受车轮荷载反复作用和各种自然因素影响,并将荷载传递到基层以下的结构层,因此,它应满足表面功能性和结构性的使用要求。面层可为单层、双层或三层。双层结构称为表面层、下面层;若采用三层结构称为表面层、中面层、下面层。

表面层应具有平整密实、抗滑耐磨、稳定耐久的服务功能,同时应具有高温抗车辙、抗低温开裂、抗老化等品质。旧路面可加设磨耗层以改善表面服务功能。

中、下面层应密实、基本不透水,并具有高温抗车辙、抗剪切、抗疲劳的力学性能。

2 基层是主要承重层,应具有稳定、耐久、较高的承载能力。基层可为单层或双层,双层称为上、下基层,无论是沥青混合料或粒料类基层,还是半刚性基层、刚性基层,均要求具有相对较高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

3 底基层是设置在基层之下, 并与面层、基层一起承受车轮荷载反复作用的次要承重层,因此,对底基层材料的技术指标要求可比基层材料略低,底基层也可分为上、下底基层。

4 垫层是设置在底基层与土基之间的结构层, 起排水、隔水、防冻、防污及减少层间模量比、降低半刚性底基层拉应力的作用。

以上是路面结构层的基本组成,各级公路应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必要的结构层,但是,对三、四级公路最少也不得低于两层,即面层和基层。

4.1.2 沥青面层分为热拌沥青混合料、冷拌沥青混合料、沥青贯入式、沥青表面处治与稀浆封层四种类型。热拌沥青混合料包含沥青混凝土、沥青碎石混合料。 交通量较小的乡镇、村公路可用砂石路面。

沥青混凝土适用于各级公路的面层。

热拌沥青碎石混合料、沥青贯入式(含上拌下贯沥青碎石)可用于二级、三级公路的面层,以及用于柔性基层、调平层。

沥青表面处治与稀浆封层可用于三级、四级公路的面层和各级公路的上、下封层。

冷拌沥青混合料可用于三、四级公路面层,或旧路修补工程。

4.1.3 各沥青层的厚度应与混合料的公称最大粒径相匹配,一般沥青层的最小压实厚度不宜小于混合料公称最大粒径的2.5—3倍,对断级配或以粗集料为主的嵌挤型级配的沥青混合料,其一层压实最小厚度不宜小于公称最大粒径的2.5倍,以利于辗压密实,提高其耐久性、水稳性。沥青层最小厚度和适宜厚度宜符合表4.1.3要求。

- - 15 -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3)在线全文阅读。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52846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