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有碑仆道(道路)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
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制度)
④何可胜道也哉(说) ⑤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3、盖:
①日初出大如车盖(车伞) ②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 ③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大概) 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恐怕) 4、文:
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
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木纹)
③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 ④文过饰非(装点,掩盖) 5、然:
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这样) ②吴广以为然(对,正确) ③有穴窈然(??的样子) 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但是) 四、词类活用
1、舍: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名作动,筑舍定居)
2、名:以故其后名之曰(名作动(命名)
3、名: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名作动,命名)
4、深、穷: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形作名,深度。穷:形作动,走到尽头)
5、见: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动作名,见到的景象)
6、明:火尚足以明也(形作动,照明) 7、险远: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形作名,险远的地方) 8、幽暗昏惑: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形作名,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 9、谬、名: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谬:形容词使动,使??错。名:名作动,识其本名。)
10、至: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动作名,到达的人) 五、古今异义的词
1、非常: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①古义:不同寻常。②今义:很,十分) 2、学者: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①古义:治学的人。②今义:有专门学问的人。) 六、句式
1、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之阳名之也(判断句)
2、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判断句)
共74页 第31页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判断句) 七、难句翻译
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译:因为它是在华山的南面而这样称呼它。
2、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译:现在所说的“华(huā)”念作“华(huā)实”的“华(huā)”,大概读音错误吧。 3、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译:但我也后悔自己跟随他们而不能够尽情享受游览的乐趣。
4、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译: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得深入而且广泛。
5、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译:因而人很少到达那里,所以不是有志的人不能到达那里。
6、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译:到了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而没有外物帮助,也不能达到。 7、其孰能讥之乎? 译:难道谁能讥笑他们吗?
8、余于仆碑,又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译:我对于倒下来的石碑,又因此感叹
古书不存在,后世人弄错了它的流传(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本来的情况,哪里说得清楚呢?
9、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译:这就是治学的人不可以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地采取的缘故啊。
《伶官传序》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原: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的原因)
2、与、其、乃: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给;应当;你的)
3、从事:则遣从事以一少近牢告庙(一般属官)
4、负、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背;等到)
5、相:君臣相顾(相对) 6、至于:至于誓天断发(以至于) 7、抑:抑本其成败之迹(或者) 8、损:满招损,谦得益(损失) 9、逸豫: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安乐)
10、于:夫祸患常积于忽微(从) 11、举:举天下之豪杰(所有的) 二、一词多义 1、与:
①与尔三矢(给) ②求!无乃尔是过与(吗) ③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替)
共74页 第32页
④玉斗一双,欲与亚父(给) ⑤原庄宗这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得之者,可以知之矣(和)
⑥与嬴而不助五国也(辅助,结交) 2、归:
①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秦以归梁(投靠,归顺) ②君臣相顾,不知所归也(投靠,返回)
③知其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专,而其归书也必速(归还) ④若水之归下也(会聚) ⑤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回家) 3、易:
①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容易) ②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轻易)
③以乱易整,不武(代替) ④天下事有难易乎(容易) 4、告:
①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祭告)
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告诉)
③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禀告,报告)
④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祭告)
三、词类活用
1、函:函梁君臣之首(名作动,用木匣子装)
2、夜:一夫夜呼(名作状,在夜里) 3、东:仓皇东出(名作状,向东) 4、兴、亡: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动词使动,使??兴盛;使??灭亡) 四、句式
1、盛以锦囊(介宾结构后置) 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介宾结构后置) 3、而告(之)以成功(省略句) 4、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被动句) 5、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被动句) 五、难句翻译
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译:国家兴与亡的道理,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
2、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译:推究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原因,可以知道这种道理了。
3、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译:庄宗后来用兵,就派一个一般属官用羊、猪各一头祭告祖庙,领取他父亲留下的箭,用锦囊装着,背着它向前奔跑,等到胜利归来,把它收藏在祖庙里。 4、满招损,谦得益。
译:自满招来损失,谦虚得到益处。
共74页 第33页
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译: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乐可以使国家灭亡。
6、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译:祸患常从微小的事积累起来,而才智勇气多被所溺爱的事物所困扰。
《石钟山记》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是:是说也,人常疑之(这个) 2、置、虽: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放在;即使)
3、始: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才) 4、腾:桴止响腾,余韵徐歇(传播) 5、是:所在皆是也(这样) 6、适: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往) 7、赴: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赴任,就职)
8、因:因得现所谓石钟者(因而) 9、其、焉、固: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其中的;同“然”,形容词词尾;本来)
10、然:如猛兽奇鬼,森然欲博人(形容词词尾)
11、而:涵淡澎湃而为此者(因为) 12、因、识: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于是;知道)
13、终: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终究)
14、所以:此世所以不传也(??的原
因)
15、乃、考: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竟;敲)
16、是以、盖: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因此;大概) 二、通假字 至莫夜月明(暮) . 三、一词多义 1、鼓:
①微风鼓浪(振动) ②噌吰如钟鼓不绝(一种打击乐器)
③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击鼓) 2、殆:
①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危险)
②郦元之所风闻,殆与余同(大概,可能)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通“怠”,懈怠)
④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几乎,近于) 3、莫:
①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通“暮”,日落的时候、傍晚) ②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不)
③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
共74页 第34页
也(不要,不可)
④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没有谁、没有人) 4、发:
①而大声发于水上(发生,发出)
②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发射,射出)
③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出发)
④舜发于畎亩之中(启用,被任用)
⑤发闾左征戍渔阳九百人(征发,征调) 5、何:
①不然,籍何以至此(什么) ②徐公何能及君也(怎么) ③水何澹澹(多么) ④而此独以钟名,何哉(为什么)
⑤豫州今欲何至(哪里) 四、词类活用
1、下: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名作状,在下面)
2、鼓:微风鼓浪(名作动,振动) 3、鸣:虽大风浪不能鸣也(使动用法,使??鸣)
4、名:而此独以钟名(名作动,命名) 5、舟:余自齐安舟行适临安(名作状,坐船)
6、目、耳:事不目见耳闻(名作状,用眼睛;用耳朵)
7、夜: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名作状,在夜里) 五、古今异义的词
1、其实:①古义:事情的真相。 ②今义: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2、空中:①古义:中间是空的。 ②今义:天空之中。 六、句式
1、石之铿然有声者(定语后置) 2、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判断句) 3、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判断句)
4、古之人不余欺也(宾语前置) 5、得双石于潭上(介宾结构后置) 七、难句翻译
1、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
译: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重浊而模糊,北边(那座山石)的声音清脆而响亮,鼓槌停止了(敲击),声音还在传播,余音慢慢消失。
2、古之人不余欺也。 译: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呀! 3、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译:事情没有用眼睛看到用耳朵听到,就凭主观想象去推断它有没有,可以吗?
共74页 第35页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归纳 第一册文言文基础知识归纳(7)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